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第二节日常生活韩复榘穿着朴素,日常总是一身灰布军装、黑布鞋、布袜子,与普通士兵没有什么区别。遇到重大集会或接待贵宾,他还要系上武装带,打上绑腿,一身大兵打扮。“打绑腿”是旧时军人的基本技能,要不松不紧,并在外侧折成笔直的一道“人字花”,这只能自己动手,别人无法代劳。韩复榘从来没有穿过长筒皮靴,有时去南京开会,就换上黄呢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30年,在蒋总裁与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在中原大战之前,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了一次军事部署会议。当时冯玉祥的军队战线拉得太长,如何打呢,各位军头发生了分歧。 冯玉祥手下最能打仗的军头叫“韩石二孙”(即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冯玉祥总是对人说,“这是我的四只老虎。”其中,韩复榘还是老虎老大。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一章昏庸愚昧还是文武双全?
第5战区打的徐州会战,没等开仗,先把自己的付司令长官自己干掉,这种事儿实在是不常见,不得不说。 韩复榘的搞笑传说很多很多,比如“韩体诗”《游济南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头有蛤蟆,一戳一蹦跶。”;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埋汰韩复榘还不够,竟然把韩复榘已经死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序言读史总会遇到冤案,也总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冤案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通过对冤案的解读,我们能对历史有更深的了解,也能引发我们更深更多的思考。不过我们历史上的冤案是不是有些太多了?简直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有阴差阳错,造物弄人,更多的是阴谋发动、设计陷害。这其中“韩復榘”一案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典型例子。通过对这个案子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节如此自打辛亥革命开始,张培梅就跟随阎锡山东征西杀,立下了汗马功劳。军功、资历、为人做官,无人不服。可是呢,为人过于刚烈,遇到事儿常与阎锡山有争执。而且天长日久,老大身边的人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了,张培梅和这些新进的阿谀奉承之徒,实在是搞不到一起。到了1928年,干脆不干了,解甲归里。张培梅家世耕读,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退居故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节天总要亮的。大家纷纷起来,舒展舒展。棍子跑到高处看看、听了一听,了无人迹。接着跑下来升起来火,大家喝点儿热汤。一边慢慢吃,大家一边慢慢讨论往哪儿去。刘承业最后拿主意,现在不要去隰县了,鬼子肯定往这个方向去了,最好回临汾。可是现在位置不对,咱们在北边,临汾在南边,这要穿过鬼子的进攻路线,还是有危险的,不如接着向西北退,找见35军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节发愁,还是发愁。真是难办!王军长既无决心死守石口,也没胆子撤退!参谋长梁培璜在旁边伸出一个手指头,在地图上点了一点,高庙山。高庙山位于大麦郊以西10里的一个制高点,在此处坚守可以掩护部队在新庄占领阵地,又可作为新庄阵地的前进阵地,实在重要。王军长发布命令,孟宪吉之第68师反攻高庙山。梁培璜补充一句,让孟宪吉向川口发展,联系第70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节第61军补充来的新兵大都是山东人。山东现在是沦陷区,阎长官通过军令部把征召的小伙子们给要来,补充给自己的各个部队。人员素质很好,可是短时间里也搞不成啊。一般来讲,补充的新兵,一老带一新,打上两三仗就都成了老兵了,就很可以用一用了。可是现在,比如第399团,只剩下100多号人,无论如何也谈不到一老带一新,差不多一老带十新也是要打折扣的。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节 刘承业带着队伍在夜色中匆匆向西前行,一路上散兵不断。到了后半夜,看见一群人在一个小铺子里烤火,也就停下来,生起火来,大家休息。 刘承业、棍子、老赵三个人来到这群人这儿,想打听打听消息。这群人20多号,啥人都有,其中有两个是傅作义的卫士,本来是一起走的,可是过河的时候陷进泥里,耽误了时间,失散了。 刘承业问了问情况,大家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八节傅作义送走杨维垣又回到刚才的防空洞里。第35军参谋长陈秉谦、防守指挥官袁庆增赶紧说,“对敌人一定要打,对窜入的日军一定要消灭,但需要筹划一种有利的打法。现在局势已恶化到对我军极端不利,俺们最好先突出敌人的包围圈,转进到西山里,反转来再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当前万全之策。”傅作义瞪着两只眼睛看着陈秉谦和袁庆增,满脸怒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