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茶香烟尚绿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博文

不知道什麽时候养成的习惯,每次到上海,哪怕只逗留三两天,我一定要去老城隍庙的湖心亭品茗会友。通常上午就去,在旁边买上一些点心,在茶楼上会友,上午一拨人,中午在城隍庙里聚餐,下午又是另一拨人,晚上在到附近再聚一餐。很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都能够相见。为什麽只想到老城隍庙的湖心亭去碰头呢?一来,老城隍庙热闹非凡,人流如涌,摩肩接踵。而湖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5-12-09 08:04:01)

这是刚毕业时候画的一张工笔创作。毕业考察期间,新疆西藏都跑了一圈,对于宗教总有一种向往。惊艳于伊斯兰教艺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此帖兼和papyrus诗作:)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张画是我在1990年首次远赴新疆,沿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一次考察后,归来绘制的,原画现在国内。前些时整理老照片时,居然找到了当时的胶片照片。大三时的毕业考察是针对西域文化与石窟艺术,顺着丝绸之路先到敦煌,然后去伯兹克里克千佛洞,再到克孜尔千佛洞。看完克孜尔千佛洞,教学计划已经完成,可以打道回程了。可是,且慢,走到这里就回去,岂不是太遗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年秋天,一位朋友新买大豪斯,送画一幅以补壁。画幅为24x18。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1-30 08:13:07)

我的小外甥女,是个混血儿。大凡中美间的混血儿,我这里指的是与白人间的混血儿,与纯白人孩子相比。会稍微少一些明朗,多一些柔美。往往会集中父母的优点。几年以前的某个节日,来我家中,当时还只有四五岁,真是明眸善睐,乖巧喜人,洋腔洋调的中文能听会说很多。我让她在窗前看书,拿起书写本,一时没有找到铅笔,就拿起儿子的自动铅笔,大约二十分钟,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阿拉上海宁,对外滩多有一种情结。
1994年暑假,带学生上海美院去交流观摩毕业展,曾经和几位上海美院的教师一起到外滩去写生,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我画的是水彩,周围围观的人太多了,连视线都挡住,搞得心境全无,草草收场。这是唯一的一次在外滩的写生。这是2014年3-4月间回国一趟,拍了些照片,周末无事,翻出来画了几张,作些色彩上的对比训练。画照片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我学习绘画开始,每年都会外出写生考察一两次。毕业工作以后,每年又会带学生外出写生采风,二十年间,中国的山山水水也走过大半了。自己是江南弟子,对江南的小桥水乡、园林石巷的喜爱,远远比不上向往雪域高原、大漠戈壁的风情,所以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各省跑得比较多。而江浙一带的名胜古迹,倒是只有春节暑假探亲的时候,顺路游玩一下,至今浙江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是一张陈洪绶的人物工笔小品,我大概是在大二期间画的。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找资料非常的不方便,学院的图书馆有很多画册是不许外借的。好的画册就必须要买,一本国外的画册都是几百块一本,那时父母的工资也就是二三百一个月,压根就不敢开口,常常站在外文书店里面站着看书。这张画就是在外文书店看到的,在出版的外文版中国艺术介绍画册中。印刷质量明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1-19 08:38:33)

这大概是2007年的设计,当时我供职于纽约的多维媒体,任美编设计师。这是为香港的多维月刊做的封面设计。那时正是十七大召开前夕,各国媒体纷纷预测中国的政坛未来走向。当时的多维媒体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编辑部内人才济济。老板何频一面在美国大肆扩张各地分社;一面直通中共内线,得到许多内幕消息,使得多维成为研究中国政治的风向标。前几天,清理书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