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认为“镇反运动”时机来到,应当利用战争的危机情景,大肆杀戮“反革命”,毛泽东对公安部长罗瑞卿说,“你们不要浪费了这个时机,镇压反革命恐怕只有这一次,以后就不会有了。千载难逢,你们要好好运用这个资本。”刘少奇心领神会,在高干会议上说,“抗美援朝很有好处,使我们的很多事情都好办(如搞土改,[
阅读全文]
《洪波曲》是郭沫若的一本回忆录,回忆他抗战时在国民党管制区的一段经历。他认为那不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那段历史的记录,可以帮助后来的人们了解当时发生过的事情,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张治中将军对这本书很不爽,因为其中有一章节是描述“长沙大火”经过和情景的。张治中认为书中描写不真实,严重歪曲事实真相,对他个人恶意中伤丑化,是可忍孰不[
阅读全文]

与陈独秀瞿秋白秦邦宪张闻天这些早期中共总书记相比,同样担任过中共总书记(最高领导者职务)的向忠发是个另类,他倒是个真正的工人,纯正的“领导阶级”出身,但在官方党史里,此人十分不堪,被讲得一钱不值,“工人”变成了“流氓无产者”,说他大字识不到几个,生活腐化,用党的活动经费找妓女,后来被国民党捉去,立即下跪叛变,周恩来[
阅读全文]

陈公博在国民政府看来是汪伪汉奸,在共产党看来不仅是汉奸,而且是叛徒。因为他和周佛海一样最初是共产党,而且是中共一大代表,共产党的元老。但他后来脱离共产党,转身成了国民党,他是汪精卫的亲信,对汪精卫无比钦佩和忠诚。
阅读全文]
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是个心高气傲的强势女人,她待人接物锋芒毕露桀骜不驯颐指气使,这种性格使她令周围人讨厌,也给一向给人温文尔雅印象的汪精卫带来负面影响。当初汪精卫被刺杀负伤,陈璧君当面对蒋介石说:“蒋先生,你不必这样吧,有什么话可以直说嘛”,毫不隐晦对蒋介石是刺杀背后主使者的怀疑,使得蒋介石当场下不了台,铁板着脸拂袖而去。即便对日[
阅读全文]
陈伯达晚年做过一个口述回忆,由他的儿子陈晓农记录编纂为《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一书。在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提到陈伯达曾经救过毛泽东。陈伯达回忆说:1948年毛泽东在河北省阜平县时,有一天国民党飞机忽然飞到阜平上空,陈伯达听到飞机轰鸣声,感觉情况不对,赶紧跑到毛泽东居所对毛说:“飞机就在头顶上,要赶快走!”毛泽东原本在那里犹豫,听陈伯达[
阅读全文]

最初听说万圣节还是在日本的时候,距今已近三十年了。当时有个日本留学生在美国留学,万圣节时穿了鬼怪服装出去要糖。或许他的服装和模样有点像打劫的歹徒,到了一家人家进了院子,被主人严厉喝止,命令他”STOP”,他不以为意,以为房屋主人在跟他开玩笑,继续前行,那个主人拿出了枪,对着他,厉声警告他说:再不止步就要开枪了!可是那个留学生可能语言[
阅读全文]
骁弟胆子很大,他敢从二楼往下跳,我们一帮小屁孩在下面看他跳,他学《列宁在一九一八年》里那个克林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的样子,大叫一声:“瓦西里”,就纵身跳了下来。跳下来后人一歪,站不起来了。我以为他仍在扮演马特维耶夫,要说:快去救列宁,快去呀。但他说:哎哟,他妈的脚崴到了。那之后,好几天他走路都是一崴一崴的。
骁弟妈妈在F大学[
阅读全文]
骁弟是我儿时的邻居,比我年长几岁。骁弟是他的小名,其实就是小弟,但他们一家人习惯说上海话,把小弟叫成“骁弟”,我们都跟着喊他骁弟。他们家是从上海市区搬到我们那里居住的,我们那儿是F大学家属宿舍,宿舍里的大人孩子基本都习惯说普通话,尽管是不卷舌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骁弟的爸爸一口上海话,普通话说不像,勉强为之,属于“瞎三话四“[
阅读全文]

加东游最后一日前往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清晨早早新的导游NELSON来酒店接旅客上大巴出发。NELSON是沈阳人,自我介绍说做导游已有十多年,能说国语,英语和广东话。高速道路一路堵车,NELSON说这是多伦多高速道路的常态,差不多天天如此。大约三小时后大巴抵达尼亚加拉瀑布城,NELSON带领我们一车人先去一小电影院观看有关尼亚加拉瀑布介绍的电影。
半小时的电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