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行者不想做游客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十)
7月26日星期六
今天是巴黎的最后一天。上午忙着采购食品,火腿,奶酪,因为巴黎比瑞典的物价太便宜了!我俩一边忙乎一边感慨:在国内回上海采购往哈尔滨带,因为上海物质丰富;如今从巴黎采购往哥德堡带,因为物价便宜。
呜呜,好像就是个穷倒腾命!
同车的瑞典人到巴黎后几乎就没有碰过面,呼啦啦就散了;今[
阅读全文]
公元2022年4月5日,清明,上海,多云,摄氏10度~14度。
不出所料,今天原来说浦西全域静态管理四天没有解除,全市依然还在全面封控中。尽管这个结果早就猜到了,但真的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心里还是有些郁闷。
这样抢菜就成了非常急迫的事情了,一大早赶紧抢,但还是一无所获,除了“前方拥堵请稍后再试”还是“前方拥堵请稍后再试”,非常正常,估计[
阅读全文]
公元2022年4月1日,上海,阴,摄氏8度~13度。今天不用抢菜了,因为从今天开始浦西也进入了全域静态管理——现在的新名词太多,层出不穷,战争不叫战争叫特别军事行动,抢菜不叫抢菜叫特别采购计划,文字游戏玩得再溜,最后还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整个区域外卖快递全停了,所以就算抢到了菜,也没法送来。不过有些区域还能叫外卖,所以据说今天抢菜就相对容易[
阅读全文]

作者:老周
公元2022年3月28日,上海,多云,摄氏8度~13度。
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一直都是在故纸堆里找寻历史的雪泥鸿爪,没想到突然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了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于是突发奇想,应该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将来可以让后人也有了解这段历史的资料,因此决定从今天开始,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在这个非常时期里的见闻,也算是记录下历史的[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九)7月24日星期四
24日第一个去的是先贤祠,那时候中国人叫它万圣宫。
先贤祠正面很雄伟,门廊上刻“Auxgrandshommes,laPatriereconnaissante”中文译: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太直白了,没文化。我站在那里想了一想,应该译: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再想想,还是没文化。。。
先贤祠本来是按教堂设计建造的,是路易十五大病不死为感主恩而建。[
阅读全文]

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借着同名小说《驾驶我的车》改编的电影,终于获得了大奖。
《驾驶我的车》乍看就是渣女和绿帽男的故事。特别泛滥的主题。但是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解释了常常不敢正视的人性。
渣女在序幕就没了,可绿帽男纠结地活着。他说,他才47岁,活到60岁死,还有13年,不好熬!这是日本人的生死观吗?
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否忠实[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八)7月25日星期五(下)
出拉雪兹神父公墓,坐巴士去看雨果。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是我们巴黎之行唯一一次雨天。
重温了巴黎公社再去拜访雨果,好像主题的延伸。
雨果博物馆位于巴黎中心的孚日广场六号,精致的小广场,距离巴士底广场很近。
雨果30-45岁时租住在那栋楼房的三楼。在这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一大半[
阅读全文]
巴黎公社社员墙,爱与恨都归于和解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七)7月25日星期五(上)
巴黎之行就要结束了,可是作为“革命青年”的我,还是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拉雪兹公墓的巴黎公社社员墙。
在1871年5月28日,147名巴黎公社社员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这座墙前被枪杀,尸体被遗弃在水沟里。并被遗尸在墙脚下的水沟里。对于法国左翼人士,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
阅读全文]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六)7月24日星期三
NationalInstitutionofInvalides,中文译“荣军院”。对于这么一个与法国军史有关联的建筑群,汉语的荣军院很有荣耀感。
荣军院包括博物馆和纪念碑,法国军队的大教堂等等,都与法国的军事历史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仑墓。
日记:“大厅正中是环形,中间凹下去一层,凭栏可见拿破仑宏大的棺木。按照中国皇帝标准[
阅读全文]
我们被错认是韩国人成群结队的日本游客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五)7月22日星期二
每天我们基本都是最后一班地铁返回旅店,一大早就出门。
这几天出去得晚了,太累了!
在前厅遇见老板,都有点熟了,互相会打个招呼。
他好奇地问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卖了个关子:你猜?
他想一想:韩国?
亚洲人一个模样,为什么认为我们是高丽棒子呢?
我俩边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