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美国22第三次搬家
孙燕
先生的工作转正以后我们就开始计划搬家,因为这个化工厂离我们的家太远,而他的工作是三班倒,下夜班后再开一个小时的车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考虑第三次搬家。这次搬家没有任何悬念,只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先生很快就在多伦多西侧的密西沙加市找到一个公寓。
搬家那天先生照常上早班,下午三点半下班。从早晨起我[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21转战多伦多
孙燕
先生开着大卡车带着两个孩子和全部家当在前面,我开着轿车跟在后面,在即将入关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悲壮的感觉,美国之大竟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难道美国梦就这样终结了吗?加拿大的生活会怎样?难道加拿大就是我们的归宿吗?没有答案,一切都是悬念。
从底特律入海关进入加拿大。转眼之间从美国变成加拿大,像极了电影的[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20身份问题第二次搬家
孙燕
先生来到金矿工作后,马上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对原有的机器和设备进行了安装和改造,很快就让生产线上所有的机器运转起来。几年里这些机器第一次真正运转并提取出黄金样品。老板来视察时看着轰鸣运转的大机器高兴极了,他觉得祖辈的淘金梦就要实现了。
这个金矿的炼金的过程是物理工艺:矿工从矿井里用爆炸方法开采[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9小城故事
孙燕
一条哥伦比亚河将华盛顿和俄勒冈两个州隔开,河的右岸是华盛顿州,左岸是俄勒冈州。斯蒂文森城在华盛顿州,城市面向哥伦比亚河,背靠大山,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小城的居民主要靠伐木为生。大约十年前,一道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法令让这些伐木工人全都失了业。这些居民没有其它技能,只能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
小城的伐木[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8金矿传奇
孙燕
金矿办公室和黄金提取车间的位置离斯蒂文森城不到10英里,离另一个小城卡森城更近,但是卡森城太小,还不到一千人,生活不方便,所以我们选择住在斯蒂文森城,先生每天开车去上班。先生平时都在办公室上班,他的任务是从矿石中提取黄金。矿山在更远一些的山里,开采矿石由采矿工程师指导矿工来做。
刚到斯蒂文森那天,在街[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7南希医生
孙燕
斯蒂文森是华盛顿州的一个边陲小城,当时的人口大约两千人。南希医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初次见面就觉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是这个小城唯一的牙科医生,他德高望重,是小城的灵魂人物,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
找到房子之前我们在南希医生家暂住了一周的时间。这期间南希医生和他的[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6第一次搬家
孙燕
离开莫斯科城,我们一路上高高兴兴地边开车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很快汽车就开到了路易斯顿旁的高山。我们的车太旧了,再加上挂着拖斗负重前行,爬坡时发动机的声音像老牛耕地时发出的喘息声。我们真怕它半路抛锚撇下我们,恨不得下车帮助推一把。过了这座高山我们和车都松了一口气。这时一片无边无涯的开阔地呈现在眼前,我们的[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5先生毕业了
孙燕
一九九六年五月,先生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如期获得博士学位。
在美国读博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入学的人不少,但是中途知难而退的人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强者。
先生刚到美国时上课完全听不懂,只是知道老师讲到哪里,每一堂课都是靠自学完成的。第一次中考一门公认的难度很大[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4找工作
孙燕
先生准备在96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所以95年底就开始找工作了。来美国留学的学生大都经历了这个环节,知道找工作难,可是你们不知道我们有多难。
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低迷阶段,冶金行业更是夕阳产业,大量冶金企业倒闭,几乎没有工作机会。基于这种状况,很多冶金系的学生开始另寻出路。有人转到计算机专业,有人转到电气[
阅读全文]

触摸美国13艰难生活
孙燕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生活是难,那么生了儿子之后的生活是难上加难。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体质上差异巨大。美国人生完孩子马上就可以洗澡,我刚生完孩子当天护士告诉我说可以洗澡了,我哪里敢洗,也没有力气洗。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了。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我还要坐月子。这可苦了先生,好在那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博士毕业考试,正在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