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一詞似乎是對應“京派”所產生的,其實未必盡然。它可以追溯到百年前清末包括董其昌,吳昌碩,任柏年等著名畫家的南方的畫派,由此延伸到文化藝術領域的各個方面,當然,這只是眾多說法之一。
比較京派文化反應了以北京為主的北方文化,海派文化是一種以上海為中心,根植於江南吳越的南方文化,並隨著西方文化流入而形成的屬於上[
阅读全文]
京派文學和京味兒文學,一字之差,聽起來像一回事,但還是有區別的。京派是相對於海派的一種說法,初因地域上的關係,工作生活在北方的大城市,像北京天津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有著類似的寫作特點而自然形成了這樣一個文學派別。
民國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弟子馮文炳(廢名)被認為是京派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他影響了後來比他更為知名的大家沈從文,朱光[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77/96/bd/f21a4cc15708R12JWvCj.png)
7.改旗易幟大千世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或舊政體由新政體取而代之,或兄弟分家,或鄰居一塊搭伙過日子,不一而足。國旗就隨著政體改變而變化。二戰結束以來,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帶來一波易幟潮,逐步脫離英聯邦的是一波,八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又是一波。殖民地期間,一般都是以宗主國旗幟為國旗。二戰前,縱觀各國旗幟,老牌的殖民國家像英國,西班牙,法[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c6/2a/2a/c2a3e7c913953z1FcGk7.png)
4.英聯邦大英帝國三百多年的海外擴張,鼎盛期有五十多個殖民地,全部臣服於英王。隨著二戰後殖民地獨立浪潮的興起,英聯邦成員國紛紛脫離聯邦。當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慘啊,就連英倫三島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差點分出去,到現在只剩下十來個,死忠的還保持米字旗在自己的國旗上。新西蘭澳大利亞斐濟庫克群島福克蘭群島圖瓦盧5.北歐五兄弟很早的時候,十四世紀[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0e/f5/d6/f90e55390835S01C1E9c.png)
世界上國旗五顏六色,琳瑯滿目,一到國際性的會議啦,運動啦,展覽啦,萬國旗便呼啦啦地飄起來,甚是好看。比較熟悉的旗子像星條啦,米字啦,楓葉啦,太極八卦啦(其實少了四卦),膏藥啦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國的。
1.唯一
國家再多,國旗再多,基本上都是中規中矩的長方形。可就是有這麼個國家偏不,給你來個這個形狀,不管你是色盲,還是盲人,一眼(手)[
阅读全文]
網上看了加拿大的GlobeNews電視台全程轉播日本德仁新天皇前兩天的登基大典,歷時一個多鐘頭,以為很好看,可看完的感覺:冗長,沈悶。以快進-停-快進-停的方式看完了。邀請的一百多個國家的頭面人物,王室成員,全部坐在距典禮行宮幾十米外的一座玻璃幕牆的建築,行宮同樣是玻璃幕牆。請人觀禮為啥隔著八丈遠(何止八丈),難道這些高雅體面的人會出刺客?本以為[
阅读全文]
幾年前,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Mao’slastdancer”上映,而同名小說又是據真實故事而成。主人公李存信,一個山東農村孩子在七十年代十來歲時被挑選到北京去學芭蕾舞,作為公派藝術留學生七九年被送到美國繼續學習芭蕾,就在學成歸國之際,他同美國同學結婚,選擇留在美國。此事驚動中領館,李被扣領館,美國務院官員帶律師從中斡旋;後據說老布什給[
阅读全文]
時間殘酷無情,一個個帶走你喜歡的、不喜歡的人。李敖離世已一年有餘。關注李敖是讀到他的一本書[傳統下的獨白],大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覺得此人文筆不錯,字裡行間透著一股桀驁不馴。
李敖罵人無數,罵他的人估計也不少。但他不是漫罵,他有句名言"別人說你是王八蛋,我則證明你是王八蛋"。表面上他喜笑怒罵,其實他的文章、他的電視節目裡從來都是[
阅读全文]
最近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舞蹈風暴”攝取了眾多舞蹈愛好者的目光。幾年前有“中國好舞蹈”、“舞林大會”、“舞動起來”等綜藝節目,到後來的中美舞蹈大賽的“舞林爭霸“,推出了一批中國最優秀的舞者,張傲月、劉福洋、唐詩逸、朱潔靜、威利斯、李德格景等,他們代表了當時中國舞蹈的最高水平。他們的舞姿給人留下深刻的[
阅读全文]
發博客文章我一般都是同時發在文學城博客和新浪博客,因為國內的朋友看不到(打不開)文學城,所以只好再發在新浪。這“一稿兩投”,幸虧是沒有稿費的,不然說不定要官司上身呢,一笑。
昨日發博文“演員石揮”一文,照例“一稿兩發”,文學城順利發出,新浪卻出了麻煩。以為電腦的問題,試了幾次都不行,給出的指示是“出現敏感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