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六年前在女儿家看见苹果平板:光秃秃的一块板,侧面三四个小按钮和几个孔,没有键盘也没有鼠标。没有不齿下问的精神,又怕弄坏,没玩。苹果专卖店的桌上摆着平板任顾客玩。拿起一个,屏幕上是一些图标。随便点击一个进入页面后不知如何退出。不愿意让店员看出是菜鸟,没张嘴,悻悻离开。
2012年的黑色星期五沃尔玛头天晚上十点就开卖。七点去凑热闹,有[
阅读全文]
到潘家园就得就得会讨价还价,不然就等着挨宰。见面杀一半是客气,还到十分之一也常见,但真能杀到十分之一的也不多。美国的医疗系统和医保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和潘家园媲美。
刚收到医保账单。因为还买了附加险,每月付各种保费后看病手术的所有费用就由医保和附加险公司付了。这账单有时就不看。今天不知哪根筋不对,翻了翻这有十页的账单。其中一项的报价落[
阅读全文]

枸杞子很好种,从枸杞子树上掰个枝往地里一插就能活。以前就这么种过,可能是品种的关系,叶子长得不错但没结多少枸杞子。别看不结枸杞子,它的根长得不错,搬家前清理院子时,它的根蹿得到处都是。挖了,但是不是斩草除根就不知道了。
搬家时挖了几个根带来,没种活。再想种,不知附近何处可掰到枸杞子树枝。老大提议用枸杞子来种枸杞子,听了就像听到用大[
阅读全文]

枸杞子很好种,从枸杞子树丛上採个枝往地里一插就能活。以前就这么种过,可能是品种的关系,叶子长得不错但没结多少枸杞子。搬家前清理院子时,种枸杞子那块地里到处有根。表面文字作过了,但是不是斩草除根就不知道了。搬家时也带来几个根,但没活。后来想种,但不知附近何人种枸杞子。上网查得有人用干枸杞子里的籽种出枸杞子树,跟进。一月二十四日用几粒20[
阅读全文]
因为二分之一的血缘和荻港挂上了亲戚,一个村官接待了我们。穿过“荻港”的牌坊和转过“荻港村”的影壁,该是进村了。据村布告栏介绍,村子一有上千年历史,人文萃集。鼎盛的二百多年出过两个状元和五十多个进士,但没说明是哪个年代。现在面积是1.3平公里,房屋地块面积约0.25平方公里(谷歌地图上量的),村民约五千。国内房地产火热,不由问到房价[
阅读全文]
前些年大腿上长了块小指甲大的瘊子。不疼不痒,但一摸那不平的突起就忍不住要抓两下。久而久之这里成了凹凸不平的丘陵,有时还渗点血,叫人不舒心。
好多年前手指上也长过瘊子,而且是一窝。大夫用冰冻来治,一根棉签蘸着液氮往上点。有点疼,可以忍受。完事后一个星期手指关节顶着个透明的大泡,比冰冻时还难受。痂掉后似乎瘊子没有了,正在庆幸时,瘊子又[
阅读全文]
经年冷水洗头,好处是多年没有感冒过。到火山口湖时见到石缝中流出的冰水也要过把瘾。习惯了,不觉得冷。吹牛时也不忘推销自己的冷水洗头经。
搬到终年不冷不热的地方了。女儿讲气候好,朋友更说冬天毛衣都不用穿。看来本来就不容易感冒的我就更不容易感冒了。因为家里有了上学的孩子,他们可是个感冒源,入冬前还是去打了高剂量的感冒预防针。
到了十二月[
阅读全文]
刚把枸杞子里泡出的籽种进花盆,苗在哪里的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有人想跟进。好事!八字没一撇,提醒也来了,“种过,后来想杀死就难了”。也是好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第一次种树是临近解放时。放学后到广州路的同学家去玩,他爸是森林学家,家里的山坡上种了各种树。问“要不要种棵洋核桃?”。当然要。于是挖了一颗苗扛回家了。回家的路不近,[
阅读全文]
中医说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是补品良药。少年时不信中医,也就不知枸杞子。
大学同学晁老爷来自青海,老气横秋。他相信的那些产自西北的中草药,其中就有枸杞子。他信他吃,我们不信我们不吃。因不信,那时连枸杞子是什么样也懒得去看,只知其名。
第一次见识枸杞子是在三轮平板车上,可能是九十年代初。北京满街平板车上堆着和葡萄干相似[
阅读全文]
开车的人对九一一以后的油价大概都有深刻的印象。从八十年代到九一一的十五六年油价基本就维持在七八毛。我说的是东部,从新泽西到纽约到南卡,油价都是这个数。那时要说油价会到两块以上,没人相信。自打阿富汗后油价就一路飙升,一块多、两块多、三块多、...、后来到了近五块。加一次油从不到十块到六十块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车还要开但也不能烧水,由开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