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的字有收敛的风格,临写时似乎有一种限制,不容易写大。北于南沈。总体感觉,我更喜欢于右任的字,绵里藏针,无一死笔。不过,沈一生用功书法,功夫很深,从他的笔迹里,可以间接体会古人笔法。虽然是第一遍临写,我也体会到沈的提按变化很多。[
阅读全文]
从下面转帖的视频里,似乎可以看到以下几点:一,她在运笔时基本不捻管。她执笔的大拇指位置比较高,也不方便捻管。要想捻管顺畅,拇指和食指的第一指节最好相对于接近的高度。二,她大量使用空中捻动笔杆的动作。经常时每字后放松执笔,调整角度,然后写下一个字。有时候连写几个字后,调整一次。这个动作可以放松肌肉关节,符合人体工效学。另外一个目的就[
阅读全文]
下面贴的视频里,展示的是捻管转笔写篆书里的转折。不过,实际上多数人写篆书并不一定用这个方式,而是采用分段对接,不捻管。比如。陈忠建示范的篆书,就属于第二种。
颜真卿的字,有篆籀之气,是外拓笔法/结体的代表人物。这与他的家学渊源有关,尽管从张旭那里,颜真卿也学过王羲之一路的内擫笔法(欧阳询也许是内擫笔法的极致代表人物)。
如果捻管是[
阅读全文]
前些天得知台湾教授书法的陈秀玉老师因病去世了。看陈老师去年录的一个视频,我猜测她在接受癌症治疗—化疗或放射治疗已经明显改变了她的样子。我开始练字写毛笔字后,经常看YouTube视频,揣摩别人的书写动作。有一天就看到了陈老师的一个视频,然后就追踪了她的其它视频。陈老师注重基本笔法,循循善诱。她的视频及讲解尤其对我理解调锋和中锋用笔有启发。她[
阅读全文]
唐摹本黄庭经似乎不是临摹王羲之墨迹,其风格与智永更加接近,应该是临摹晋以后的墨迹。捺画特别尖锐而且拉长,也是晋以后的风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