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影室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个人资料
Alaba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5-04-29 07:43:12)

凡是喜欢民乐的人,大概都知道阿炳,阿炳身世,和他的杰作"二泉映月",其实,不用我去赘述.在博客里我要介绍阿炳,自有我的道理: 1.中学时,我有一位要好朋友,来自二胡世家.虽然那时他才是个中学生,但已经能够在全市音乐会上登台演奏二胡,他拉的就是二泉映月.开始,我对民乐理解不深,后来随着年龄增大,对音乐和世事的理解深化,每次听到高手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不竟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28 06:24:15)
几点说明:
1.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作词还是第一次,还望诸位诗仙多多指教。有几字已在诗仙们的指导下修改过。
2.作词的动因来自研究兄的《如梦令》珍惜,因为太喜欢了,模仿一首。谢谢研究兄!
3.词中“娇杨”,借用于毛词,比喻长篇连载中的“梅”(见我的博客)。
4.在“梅”病前,我常问她:“结婚几十年,你感到幸福吗?”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26 06:47:35)
写作背景:上首诗里已经叙述到,我太太因脑退化症住进了护理院(AssistedLiving)。我每周去看她两次,每次她看到我,总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不过,无意间,偶尔会对我微微一笑,或叫我名字。那时,我真是心花怒放,似乎时空倒转,回到了病前。诗中的“月儿偶尔露尊容”就是指这种情况;诗中的“再相逢”,我意思是期望回到病前的状态,再和她一起去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5-04-25 06:51:01)
太太病重,住入护理院(AssistedLiving)。每每晚上梦见她在护理院的情景,甚为凄凉,作诗以表哀情。
窗外燕子呢喃声,蝶影双双花丛深。
梦中醒来独凄冷,回望伊人悲哀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5-04-23 10:39:06)

似锦百花争艳忙,满池花粉疑似霜。
遥望天际展飞雁,轻载春梦逝远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04-22 11:47:47)
在我太太生病前,我们常常一起出去摄影。为了缅怀这段时光,试作小诗一首(自己称为平民诗),以做纪念。
枯枝红叶秋意浓,双双寻影密林丛。
欣喜摄得佳作回,频频切磋乐其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在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人,曾获得多座格莱美奖。马友友为多部电影音乐配乐,其中包括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马友友刚开始所学习的乐器是小提琴,后来是中提琴。4岁开始学钢琴与大提琴,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演出。7岁与家人迁往美国纽约定居。8岁结识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并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5-04-20 05:16:06)

诗和词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高度的浓缩,是文人骚客的风雅之举。73岁的我,自认文学功底不足,不敢染指,从未写过一篇诗词。
上周,偶尔读到我的一位学友,北美君子,和一位网友春风风的对诗,大感兴趣。立即写了篇留言给我那位学友,表示惊讶,羡慕!很快,得到他的回复:“做诗其实不难,但要懂得‘平’'仄‘音就行。你可试试。”我又问:&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引自百度)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Clayderman,原名PhilippePagès),1953年12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钢琴表演艺术家。 1958年,5岁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开始习琴。1976年,出版第一张唱片;同年,为电视剧配乐,独奏了《给爱德琳的诗》。1979年,开始第一场演奏会。1990年,法国电视台“90之星”评选,他以一曲重新编曲的《给爱德琳的诗》当选,获得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麦田怪圈(Cropcircle)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透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几何图案。此现象在197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起公众注意。目前,有众多麦田圈事件被他人或者自己揭发为有人故意制造出来以取乐或者招揽游客。唯麦田圈中的作物“平顺倒塌”方式以及植物茎节点的烧焦痕迹并不是人力压平所能做到,也有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试图用自制设备反向复制此一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