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上海某国防科委研究所原总工,二级,有军衔时套了个上校,三面红旗期间当然有特供,还能每月去文化俱乐部吃二次不要粮票的饭,挺神气用上海话说“蛮老卵”个。
文革初期,所领导抛出的是副总,中校四级工程师,这位当过两回中校,国军共军通吃,屁股上算是有屎,文革自然先该倒霉吃轧头,人呢是要脸面的,尤其中国的所谓知识分子,所谓气节所谓“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阅读 ()评论 (2)
要想老墨付钱不是没有办法。
请金家那位三儿当墨的阿米三胖哥,不用谁操心,胖儿指定很快就修一座高高的墙,并且墨方墙面带刺,让人无法爬上,最最关键的是阿金米哥一定是自己负责全部费用,不要老美付出一分一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次看到老照片,都特别注意有没有电线杆,也就是上海人讲的“电线木头”,有无“电”似可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个“先行馒头”,毕竟所有发展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孙悟空。--转载者
上海开埠前,老城厢地区的街巷已经设有路灯。夜幕降临,油灯燃起点点星火,光线昏暗,不时被风吹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4-22 13:34:10)

初夏,外面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气温不高不低很是宜人,坐窗前随意地看着外面,思绪东一下西一下地想到了以前。
小时候在上海住在工人新村里,那时工人住宅区的设计据说是按苏联的标准,房子与房子之间必须留足距离,可以使这两幢房子都能晒到一定的阳光,我家住的江南新村都是三层楼的房子,没量过楼和楼南北的间距,印象里蛮大的,中间有条水泥步道,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不多的一伙,大致上都有辆两用车,什么大链盒凤凰永久,一边凉快去,这群人里甚至有个别开的是摩托,有幸福牌的,不过日本雅马哈只有一辆。 那种半截砖的录音机是拿不出手的。 海鸥照相机?乡下人白相相个,没有就没有,有,就是美能达。 弹吉他的不多,有吉他的不少。 一个二个还不用下乡插队,不过分配的工作一般不是很好,那种区办大集体单位,反正也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时国务院各工业管理部门基本是局级单位,头儿大多是一二九前后的大学生地下党,一心一意全力在那儿张罗建设,忙得四脚朝天,手下的工程师们也是一起热火朝天地跑前跑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极为看重自己有无发挥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原资源委员会的技术人员去台出国的人数较少的原因。 “务实”的领导带着工程师们一起在忙乎着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小学唱“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原来在这儿等着的。
哪位记性不好的,记得67和68年中国的大学里有没有GCD组织呀?
冒得。木有。不但大学里没有,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县,哪儿都没有了GCD的组织,什么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都上哪儿了?
好像是在67年初被打成了“黑”党委“混蛋”党委,稍息了,只能用稍息这个字眼吧,因为既没有解散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搞了一些政治运动也伤害了一些人,这儿不讨论。
想说的是那几年好歹全国经济建设也算是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确是只顾自己利益(添一句题外的话,哪位说是只从哲学高度说空话,可将钱拿出来给大家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七件事件件离不开每月工资(农村咱不了解那时的情况),政治局委员以上才会张罗的事一般不会去关心,再说连市委区委的会议也没被请去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十年代上海技术工人出师50多块,多吗?不多,大家愿意做出牺牲,因为被告知为了今后的人过得更好,绝对不是为了六十年代初期只拿48块,更不是为了六十年代中期的学徒期满每月42块,总不至于说到了六十年代末出师只拿36块就是幸福万分了。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到,那个在坑道里吃一口炒面抓一把雪和着的志愿军战士是怎么说的?“我们在这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56]
[157]
[158]
[159]
[1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