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10
求下联:
出句:一二三人合众,人人从众,【渭原】对句:百千万木成林,木木林森。【四海同行】出句:一二三人合众,人人从众,【渭原】对句:单双半月朝朋,月月朋朋。【猪无忌】出句:一二三人合众,人人从众,【渭原】对句:三二一口成品,口口是回。【清吉】
出句:一二三人合众,人人从众,【渭原】对句:二三一火灭炎,火火焱炎。【顷刻花[
阅读全文]
2-10-2010
欣闻国足大胜韩国,扬眉吐气,大快人心,特应景制联。起得平,让大家尽情发挥,共享喜悦。
--
(求下联)
出句:一连三中,捷报传来齐雀跃,【四海同行】对句:四通八达,佳音送往共莺歌。【渭原】
出句:一连三中,捷报传来齐雀跃,【四海同行】对句:千欢万喜,扬眉吐气共举杯。【天端】
出句:一连三中,捷报传来齐雀跃,【四海同行】[
阅读全文]
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国楹联学会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9
1.倒顺法 将联语中的某些字来回反复使用,使楹联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倒顺法。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以“水、车、风、扇”前后倒顺回读成联,并利用词性的活用变化,产生了回环往复之趣,形象地描绘以“水车车水”和“风扇扇风”的形态,富于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爱[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8
四十一、越递 越递又称巧意、层递。即在联语中将某一词语越过一词,而使之递进。此法有两类: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推进方法叫阶升法。反之为阶降法。 1.阶升法 请看下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传说是清代学者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将阮元当做一位普通游客,只说了一声“请”[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7
三十一、假称 假称也称借称。是作者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将有关的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 如一庙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财。 联语借庙中泥塑木雕的菩萨口吻,说出作者劝世良言。言辞诙谐、有趣,容易被人接受。 杭州岳飞墓有[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6
二十一、分总 像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有分述有总述的制联方法称为分总法。使用分总法,必须集三个以上的物品并列排列,而且中间不用其它词语混杂间隔。分总法主要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1.先总后分 请看北宋文学家刘攽对王安石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刘攽才华出众,王安石有意以此联难他,然刘稍思[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5
十三、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请看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联: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作者[
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4
七、加减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阅读全文]
对联技巧-3
●鹤顶格 鹤顶格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于上下联语开头的格式。运用鹤顶格能使所镶嵌的文字突出显眼,故此较后面诸格更为人们所常用。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这是清初时有人写的一副楹联,当时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