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1975年8月的一天,晚饭后,毛泽东、张玉凤、孟锦云、李玲师在一起看香港电影《云中落绣鞋》。电影的内容是两个青年营救一个落井的小姐,一个下井营救,一个在上接应。小姐得救后,井上的青年赶紧用一块大石盖上井口,抱走小姐娶之为妻。井下的青年拣到一只小姐掉下的绣花鞋,这只鞋在黑暗中闪着白光。过了几天,小姐梦见空中飘下自己丢失的绣花鞋,井下的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徐迅雷
  书太多有时也不是什么好事。买来的,此书覆盖彼书;待购的,彼书遮挡此书。《告别饥饿》就是因此而迟到我案头的书,2008年岁末再版重印,2009年8月我才买来,一气读完,相见恨晚。
  《告别饥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不是遥远的文豪泰戈尔的小说《饥饿的石头》,也不是切近的女作家虹影的长篇《饥饿的女儿》,它是新华社4位中青年记者在改革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转贴]从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看解放前工人的生活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李玉和在满铁做一个扳道工人,应该说是铁路上最底层的工作,可他的工资可以养活多少人呢?
红灯记告诉我们,除了他自己,还有他母亲李奶奶,他女儿李铁梅,还有他另外两个工友的家属.而且这还是温饱有余的生活!红灯记是革命样板戏,想必自然不会拔高当时日本和满洲国皇帝的执政水平.
从一些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转贴-如果苏联没有如下援助,苏德单挑,结果会如何?
工业实力对比!!!1
二战苏德工业实力对比
二战德国工业VS苏联网上许多人都认为当时苏联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战争潜力远超德国,然而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实际情况正好和我们所知道的相反,在对战争经济最关键的机床储备上,德国拥有130万对40万的绝对数量优势,在质量上德国的机床更是遥遥领先,这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3-31 20:15:26)
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1949年推翻了幼年的民主政府
启蒙历史网论坛Zheng
关於国共内战,一个常见的言论就是「国民党腐败无能,不得人心」,「共產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共產党的胜利是「歷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事实真是这样吗?按这样的逻辑,当年蒙元成吉思汗,满清努尔哈赤入主中原也是人民的支持,人民的选择吗?
且不论共產党用了什麼卑鄙的伎俩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伐时期梁启超先生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国共的的惊人预言
梁启超:“他们(共产党)的战略真周密极了,巧妙极了,现在真是无敌于天下。但到他们计画全部实现时,全部人民变成饿殍罢了。”
  
梁启超给孩子们书(节录)
  
(1927年1月27日)
  近来耳目所接,都是不忍闻不忍见的现象。河南、山东人民简直是活不成,湖南、江西人民也简直活不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国军空军英雄高志航的传奇人生(附照片)
抗战英烈:空军战魂高志航
高志航座机
高志航座机,模型图片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
抗战初期,空军第四大队高志航大队长
高志航与妻儿
抗日战争时期,年轻的中国空军以弱抗强、以少胜多,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用鲜血和生命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荣而悲壮的一页。作为当时中国空军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史诗电影《飘》的序幕上有这样一段感伤的文字:
TherewasalandofCavaliersandCottonFieldscalledtheOldSouth.Hereinthisprettyworld,Gallantrytookitslastbow.HerewasthelastevertobeseenofKnightsandtheirLadiesFair,ofMasterandofSlave.Lookforitonlyinbooks,foritisnomorethanadreamremembered,aCivilizationgonewiththewind...
ACivilizationgonewiththewind
1936年6月30日《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转贴]毛泽东的60年代初的西餐菜谱
毛泽东推崇中国菜,终生喜欢中国菜,但这并非说他反对西餐,拒绝西餐。60年代初,毛泽东在吃过几种西菜后,突然对西餐中的几种菜肴感起兴趣来。他想,原来西餐中也有许多菜看的制作方法妙不可言啊。
大概从60年代初开始,工作人员开始为毛泽东物色精通中西菜肴制作工艺的厨师。当时,毛泽东聘请的一位姓陈的厨师擅作西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重庆谈判倒底毛和蒋谁喊了谁万岁?
前几日,看一档台湾那边电视台讲国共和谈的节目,其中说到在重庆谈判时毛主席曾多次高喊“蒋委员长万岁”,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上网试图搜索相关文章,却让我发现了两种截然向反的说法的文章。
以下两篇文章,都被各大主流网站,论坛转载(只要去百度下,到处可见,两文章的具体原出处不详)。文章一:重庆谈判凶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26]
[27]
[28]
[2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