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9-12-25 16:47:42)

上周五下午到了DC。途中已经看到撒盐车了。天阴沉沉的,听说晚上九十点钟开始下雪。一觉醒来,已是漫天洁白,纷纷扬扬了!pearl高兴极了,在雪里撒着欢儿。大雪封门,出来铲铲雪,pearl乘机跟了出来,继续疯。下雪前,桌子上什么也没有。雪后,出来个大蛋糕,足有一个尺子厚(近20吋)下了一天一宿的雪终于停了。雪霁初晴,空气格外清冽,阳光洒下来,看着舒服。pe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1-12 09:41:33)


十一月七号,立冬。冬天来了。应节气似的,国内华北地区各省下起了几十年没有的大雪。这边儿老天也整个脸子,连天的雨。刚才看国内的天气预报说,北京已经是第三场雪了,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大雪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机场、铁路、国道都因大雪暂时关闭。气温骤降,取暖问题就是头等大事。关注民生,这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说了上秋之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10-26 05:53:07)

狗也放屁!还挺响!我家的黑丫头—Elen—整个就是一屁篓儿!
说它是屁篓儿一点没说屈。周五晚上,我们洗洗睡下,不一会儿,elen就进来了,在我们床脚扑通趴下了。它每天都是这样,那天依然。狗子睡觉也做梦打呼噜。凌晨两点十五分左右,我被床边伸过来的湿狗鼻子弄醒。它喉咙里边sisi地哼哼着,这是要出去方便。狗这生灵很有意思,外边稍有点儿动静它就醒、就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13 15:52:45)
今儿个说的这段儿,也是和吃穿有关系的。前几天曾写过一段《毛窝、棉裤、屁帘儿》,说得是秋天到了,家母如何未雨绸缪,自己动手为我们一家大小准备过冬的御寒衣物。那做的都是棉活儿,可有一件事情却是家母自己做不了的,就是弹棉花。计划经济的时候,什么都要票儿,包括棉花。每人每年十几尺布票、二斤棉花票,全家棉花票儿加在一起也没多少。因此,每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10-10 13:25:14)

游泳是我最喜爱的一项运动。习惯了天天下水,不游,还真觉得缺点儿什么。这是三年前的一段视频,现在再录,我想还是会不输当年的。我,有这种信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10-08 07:35:41)
从上周到现在,连着几天小雨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节气可不饶人,真是雨一嘀嗒,小风一刮,说冷就冷了。
时下的年轻人可听说过毛窝,棉裤,屁帘儿这些个御寒用品?毛窝就是棉鞋,棉裤是絮了棉花的裤子,屁帘儿,那是小孩子的专用品,没见过大人用那个。以前这些个都是老家儿亲自动手来做,早早的预备下。
那时候,一上秋,老娘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9-09-23 11:54:01)

之所以想起这么件事源于现在家里的一些烛台,蜡钵。商店里蜡烛很多的,各种颜色,各种香型,各种形状。便宜的块儿八毛,贵的十几、二十块的都有。有的大鼻子送礼也买个蜡钵,弄个纸盒,外边包上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再放到一个礼品袋中,拿去送人。收受礼物的人当然不知道里边是些什么。要咱们国人,是不好意思当着人的面儿去拆礼品包的;老外们可不,他瞪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9-15 19:47:08)

还得接着说学校。不过,这次说说中学。北京的中学一般来说就比较具规模了——不像小学,几间房子,一个院子——有些学校还是很有历史地。远的不说,就说在家门口附近的中学,不管男中,女中还是男女混校,都是当时准备上中学的小学毕业生心之向往的。比如靠近北新桥的细管胡同里的北京第五中学,男中。重点学校。那是当时秃小子们的首选,算术语文两门儿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9-09 09:56:27)

北京的学校遍布胡同巷子中。现在想想,原来的很多学校规模并不大,特别是小学。像我家所在的这个地区,头条,二条没有,三条有小学;四条没有,五条有小学;六条有小学,还东边一个,西边一个;七条小学在胡同快到东口处;八条没有,九条有市第一聋哑学校,十条没有,但在它与十一条相通的一条小胡同里,有个十一条小学。马路对面,什锦花园有个小学;魏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8-31 12:22:11)


记不得在国内最后一次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了。总之那是很久远的事了。看电影,在小时候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呢。当时看电影,多是学校组织,包场,票价就便宜。那时的票价,学生票一毛,大人票一毛五,包场五分钱。五分钱看场电影哎!学校一个学期常常会组织一两次:看电影前一个星期,老师发个条儿给家长,通知看什么电影,什么时候交钱。然后大家拿了钱,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