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温暖记忆(中)
怡然
三早春的陶然亭,弥漫着一股寒气,那是从刚解冻的湖水里反射出来的寒,与路两边才微微泛绿的嫩柳,相互交替地传递着并不和谐的春的气息。远望三面临湖的陶然亭,确有一种红尘净世之感。印证了那句古诗“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一种寂寥却也超然的意境。一个身着银灰色风衣的女子,孤零零地坐在亭子里,[
阅读全文]
一个女人的温暖记忆(上)
怡然
一倪虹老公走的那年,她才五十三岁。五十三岁对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皮肤松弛了,脸上开始生出不惹人爱的斑斑点点,情感欲望亦如旋即燃尽的红烛,在晚风中摇曳。这说的是别的女人,倪虹可不是这样。她老公老唐还没走多久,办公室的同事姐妹们就忍不住催她,“倪虹,趁着年轻,快点再找一个吧,总不好就这样孤单一人过下[
阅读全文]
走在初夏的小雨中
怡然
从办公楼出来,才发觉外面在下雨。淅淅沥沥的小雨,恰是我喜欢的那种。本可以返回去从楼底层到车库,但却突发奇想,何不出去淋淋雨,好久没有尝过淋雨的滋味了。
于是怀着孩子一般的心态,爽爽地走进雨里。雨滴静悄悄地散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身上,甚至调皮地钻进我的脖子里,一股清凉瞬间便滑入心底。
初夏的雨,细润无声,不象盛夏的[
阅读全文]
纪妈要革命啦!(下)怡然
(三)
终于可以言归正传步入正题了,那就是关于纪妈革命这桩事。按理说,纪妈革命本是顺理成章的。想她十六岁就跟着爹娘,一路跌跌撞撞地逃荒到了关外,虽说缘由也并非是来革谁的命,但革命的底色确实在那儿。“斗倒了地主老财,你们就能过上象地主一样的日子了。”土改队长说了很多革命道理,纪妈全没记住,却单单记住[
阅读全文]
纪妈要革命啦!(上)
怡然
(一)
关于纪妈到底有多大年纪,这事儿谁也说不准。在苓子的记忆中,这个邻居纪大妈,压根儿就是一老太太。她的脸出奇的长,左眼角上有颗黑痣,又大又亮。纪妈管它叫福痣,这是她一贯的做派,再难看的东东,只要是长在了她身上,都会被贴上个美丽的标签,这个秘密还是苓子妈发现的。
苓子总是不停地问妈妈,“纪妈怎么那么[
阅读全文]
咖啡越喝越浓,酒越品越淡
怡然
一盘磁带翻来复去地放着,开头是“缘”,然后有“情书”,接着生出“稚情”,可又不明不白地“分手”,低声浅唱着“原来的我”。一连串的情曲,好象在讲一个爱情故事,又仿佛是一个人在倾诉衷肠。终曲却总是那一首“美酒加咖啡”。曾经以为这香软的靡靡之音,能有多少生命[
阅读全文]
有这样一位日本女人
怡然
真尤美是纯粹的日本人,不是混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么称呼她,完全是因为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她到底叫什么名字了,反正是什么美来的,索性还不如叫她真尤美。这样听起来也多了几分亲切感,不过,此真尤美可与那个大名鼎鼎的演员真由美,井水不犯河水。
真尤美相貌平平,中等身材,她的特色是长得十分肉感。当然,肉感是针对[
阅读全文]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怡然
前一阵子,从网上听说电视连续剧《大丈夫》特别流行,就偷闲瞄了两眼。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直后悔。我也搞不懂,这《大丈夫》怎么居然还能在国内火起来,大概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
看着屏幕上老态龙钟的王志文,和比他小二十几岁的小美媚费劲巴力地对戏,真有点为他悲哀。想来王志文也才不过五[
阅读全文]
《归来》,人性温暖的回归
怡然
由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正在国内热映。两年前就读了严歌苓的这部小说,感觉非常震撼。据严歌苓本人介绍,这是以她祖父为原型写成的小说。
小说《陆犯焉识》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主人公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公子,他风流倜傥,很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的继母冯仪芳为了[
阅读全文]
北京记忆系列之二
小吃,乡情,遥远的回忆
舒怡然
有一阵子,我们论坛里为了一件事,争论得不亦乐乎。不知道是谁挑起的话题,让大家评说一下,到底是哪个地方的风味小吃更好吃?这回可热闹了,四川人摆出红油炒手、赖汤圆、夫妻肺片;苏州人亮出了鲜肉月饼、生煎馒头、蟹壳黄;杭州人不屑一顾,我们那儿远近闻名的知味观小笼包子,就把你们全盖了。
如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