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博文
经络究竟是否存在?(一) 受到一氧化氮(NO)在人体内病理生理作用新视点(三人因此项成果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启发,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根据整体论和还原论各自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解释,分析一下围绕经络学说的争论焦点:经络究竟是否存在? 要点: ·经络现象是人体内真实存在的生理现象; ·经络是人作为一个生命现象的复杂整体中&l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美国人对这次伊朗“截获”RQ-170无人侦察机后所作出反应犹犹豫豫闪烁其辞,很有些耐人寻味之处。先是沉默数天之久,接着以北约出面宣布确有一架无人机失去控制,然后是美国又声称伊朗展出的残骸是假造的模型,然后才是某位军方人士明确承认一架无人机失踪。接着又宣称这架RQ-170是执行由CIA控制在阿富汗境内的某项侦察飞行,然后似乎是面对伊朗越加咄咄逼人的主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12-13 13:24:07)
无人机事件分析本文试图依据双方到目前为止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图像分析各种可能性。首先,美国已经承认一架RQ-170失踪并公开向伊朗索还,因此伊朗展出的这架无人机已经确定是真实的不是模型。第二,无人机不是被伊朗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的。证据很明显,机体没有任何被枪弹、炮弹或弹片击中的损伤痕迹。第三,无人机是在阿富汗西部上空失去地面控制后进入伊朗领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11-11 09:49:53)
一份IAEA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在全球引发轩然大波,对其关注的程度大有超过希腊、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的势头。
IAEA的最新报告关键性的结论之一是:没有证据显示伊朗已经做出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最新报告详细列举了大量信息说明伊朗曾经并且很可能直到去年还在进行有关核武器研制的一些活动,而且反复强调伊朗没有遵守他与IAEA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Wedidnotknowmuchabouteachothertwentyyearsago.Wewereguidedbyourintuition;yousweptmeoffmyfeet.ItwassnowingwhenwegotmarriedattheAhwahnee.Yeaspassed,kidscame,goodtimes,hardtimes,butneverbadtimes.Ourloveandrespecthasenduredandgrown.Wehavebeenthroughsomuchtogetherandherewearerightbackwherewestarted20yearsago–older,wiser–withwinklesonourfacesandhearts.Wenowknowmanyoflife’sjoys,suffering...[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着近来中东地区各国政局一连串的变化,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又开始升温,特别是近来巴勒斯坦代表高调宣称要联合国给予其完全成员国身份,又在引起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的关注。是否支持巴勒斯坦的要求也成了摆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巴冲突的性质现在越来越清楚,不是领土冲突、不是争夺资源、也不是宗教冲突,而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看1959年庐山会议,联想乔布斯的人生格言相信这里记述回忆的1959年庐山会议前后、会议内外发生的大量细节都是真实的,这些细节说明印证了几乎所有问题。比如,同是上庐山的路上,毛泽东一首七律《登庐山》可谓文采飞扬神采飞扬,忘掉了当时严峻的现实却在憧憬桃花源里的世外风光,期待着实际上将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庐山会议开成一个”神仙会“。彭德怀却眼看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7-01 08:33:35)
人民第一还是政权第一?通篇讲话中为了人民还是为了政权仍然没有讲清楚,大概也仍然不能深入追究。因为如果是彻底的为了人民,至少原则上就不能也绝不应该拒绝人民中产生的建立其他政治组织的合理要求。
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执掌政权领导中国?为什么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源泉能够产生理智、睿智的领袖和组织?90年前的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是从人民群众中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哈哈,看来还是演艺界(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最聪明最先觉悟,于是两年前一窝蜂地免费争相去演《建国大业》,然后是今年的《建党伟业》,不仅不要高薪而且不论角色大小,哪怕就是个群众演员也一定要露个面,一定要在荧屏上打出个字幕,(有人计算平均每三十秒钟就或出现一个演员的名字),后面大概还会有《建军X业》等等。然后,果然私企老板(争当先进生产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05-25 07:49:59)
译者注: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尽管其中不时有对基辛格略显吹捧的话语及党派之争的痕迹,但值得一读,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教益。不敢说翻译的百分之百准确,但有把握声称远好于中国官方公开已经发表的译作。这里是一字不拉全文照翻。基辛格大夫的中国处方尼尔-佛格森《新闻周刊》五月十五日国务卿希拉利-柯林顿认为中国政府害怕阿拉伯之春,她最近对大西洋月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