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韵楼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01-15 21:00:59)

一首诗叫做一篇。篇是由句构成的。作品的受孕,最好是整篇。一点新鲜的意象,逐步演化开来,清晰明朗丰富起来。此时落笔,格调文采或有高低,未必有佳句。但结构当浑然一体,无懈可击。属发育正常的胎儿。比如: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候。
大概可以算以篇见长的例子。
但有时作者会先得佳句,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1-15 20:54:19)

有诗人之词,有匠人之词。各行其道,各得其甘苦。前者注重性情,后者讲究技巧。注重性情者擅于抒怀,讲究技巧者长于咏物。
诗人之词意气扬扬,以奴仆命辞章。空闲无聊,或哼哼唧唧,或引吭高歌。匠人之词兢兢业业,甘心为辞章做奴仆。吃饱睡足,用心雕刻,毕显文字幽微。
诗人之词,贵在天赋,英雄本色,名士风流。天赋不可学,故学苏辛者多画虎类犬。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3:02:18)

门前每天流过不同的河水。语言也是一条河,市井里每天翻滚着不同的语言。体现汉语音响效果的是文字的声韵。由于汉字声韵上的特点,就产生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由于有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虽然没有录音机,几千年以前汉字的声韵特点得以流传下来。记录文字声韵特点的著作是韵书。韵书是文字学家按图索骥,对前人诗歌用韵规律的记录。先有诗歌再有韵书,韵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3:00:20)

诗词格律的书看得很少。上网以后才知道有王力的《诗词格律学》,有《白香词谱》,《平水韵》等等。王力的书听说比较严谨,全面。已经出了十几版,但阿夏至今封皮儿还没摸过。将来见了一定买一本。但是,没读过王力也不必自卑。古人诗词写得那么好,也没读过王力。而王教授也没听说他有好的诗词。
阿夏学习写诗,从七律起家。至今还觉得七律最容易写。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2:54:41)

声和韵是汉语的两个特点,由古至今,虽有变迁,总是存在。诗第一要押韵,如果再讲究声调的平仄,就是格律诗了。格律诗是诗歌这棵大树上的一根分枝,同时还有其他分枝。格律诗并不影响其他分枝的生长。
格律诗生长发展了千百年,有过大年,也有过小年。至今还枝叶葱茏。无论是格律诗之前的非格律诗或是格律诗之后的非格律诗,都不及格律诗在生活中流传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2:50:52)

古诗无律。后来有了格律诗。格律是诗人的作茧自缚,觉得这样缚起来样子好,跟着赶时髦的人一多,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律。所以,世界上是先有诗再有律的,明明白白,不象鸡和蛋的纠纷复杂。在诗歌的殿堂上,南面称王的是诗,不是律。这也是明明白白的。格律非律,不是诗歌王国的家法;对诗意的追求才是诗歌王国的家法。哪一天,格律神气起来,爬到诗的头上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2:49:08)

格律是学写诗词的第一步,是入门的学问。诗词的优劣,从来不以格律取舍。呆秀才再呆,格律总学得会的。而即使李白杜甫,于格律也偶有通融的时候。
格律是一种美,和世间所有美的事物一样,总不愁没有人追求。只要还让读唐诗宋词,就会有人为格律痴迷。一个人如果真的喜欢诗词,如痴如醉,那么八成是爱上格律了。格律通行千年,凭借的是美的力量,而不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4 22:44:57)

诗词格律专门研究起来大概也好出博士论文什么的,但是如果只是个人花晨月夕吟咏抒怀,格律实在是区区小技,人人可以无师自通。
说到诗词格律,第一个拦路虎是平仄声。酸秀才就爱摇头晃脑,“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吓唬人。确实也有不少人被这个拦路虎吓唬住。其实,平仄声是最容易不过的。打开一本字典,里面所有汉字,不管你识不识,两种而已:非平即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1-14 22:28:21)

呵呵,很像个童话故事的标题。其实我们要讨论的是诗词的声调。古汉语有四声,哪四声?答曰:天子圣哲。现代汉语也有四声,那就是:妖魔鬼怪。
此话怎讲?原来“天子圣哲”,正好分别读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代表了古汉语的四声。古人就用“天子圣哲”代表平上去入。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普通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要找一个词儿概括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1-14 22:25:22)

写梅花的诗词古来很多;写得好的也很多;至今还有很多人不怕重复地写;我也写过。我怀疑许多一往情深地咏梅的人未必见过梅花,所以写来写去总凭那几条概念,那几句套话。而梅花在诗词中确实比在生活中要常见得多。如今梅花已经被写俗了,轻易还是不要去写的好。
最为人熟知的咏梅诗句大概要算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从前我也很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