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韵楼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01-17 18:06:12)

满园花树争红紫,
翠竿摇曳清光里。
珍重眼前春,
去冬风雪深。
风中唯自语,
俯仰吟诗句。
人静月明时,
横斜一地诗。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7 17:52:46)

天公也有孩儿气,
雪人堆到云端里。
揽月照清颜,
摘星镶耳环。
周遭千万色,
独坐持清白。
相望俗尘消,
岁寒她更高。
其二

山中七月春如梦,
南坡初醒北坡冻。
雪水响淙淙,
娇花瑟瑟红。
朝开轻夕死,
香冷酬知己。
花色可怜人,
看花人断魂。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仅供参考)
一,粗通韵律,章句完整,为初段。
二,生涩时有新句或以熟句见成熟,为二段。
三,水平不稳,瑕瑜互见,为三段。
四,工稳通畅,新意不多,为四段。
五,工稳晓畅,时有佳构,为五段。
六,诗之一体,律,绝,或词作甚佳,有个人特色,为六段。
七,单项有个人特色,余亦可观,为七段。
八,谋篇熟练,自成一家,诗词诸体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8-01-16 21:02:14)

诗的特点在有韵。包括声韵和情韵。声韵指文字的平仄,压韵和节拍。情韵指内容的动荡和隽永。诗忌平板干巴,因其无韵。好的诗,自然是声情并茂的。爱诗的人很多,近乎人的本能。读到好诗,心头一动,情绪为之抑扬波动。呜呼,并无打针吃药,不过是为诗的风韵所迷惑也。反之,日常看花落泪,对月伤心,世味人情令人婉转低回,未能释怀,唯文字能排遣之。于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1-15 21:57:32)

小时候养过蚕。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几次壳。记得从旧壳中出来的新蚕总是胃口大开,生机特别旺盛。几次蜕壳之后,蚕就修成了“正果”,要上山了。所谓“山”不过是个稻草把子,让蚕便于结茧。上山之前的蚕肥大壮硕,通体透明。呵,满腹都是锦绣。
由此想到诗人,诗人也要不断蜕壳,才能成长,成熟,成器。
初学手生,免不了章法错乱,顾此失彼,句法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5 21:54:21)

读《康熙词谱》,发现原来许多词牌都有不止一种格式。书上称做又一体。比如《西江月》四体,《贺新郎》就有十一体,《念奴娇》有十二体,《水龙吟》二十五体,《洞仙歌》竟有四十体。一套康熙词谱,翻开来,满眼都是那三个字:又一体。
又一体是一种胸怀。你写得和别人不同,并不视作异端,而是立刻签发出生证,马上给报个户口。那份尊重,简直叫人感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1-15 21:49:26)

说到填词,就会说这是和音乐有关的,而这个音乐又失传了.于是就搞得神秘兮兮。既然乐曲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又何从“倚声”呢?脚已经不在了,却叫你照那只脚做鞋。
说起来倚声填词不过是为曲调编词,后人也作得很多,那个“长亭外,古道边”就是倚声填词。李叔同先生对音乐文学都是行家。再说曾经唱遍中国的东方红,原是陕北民歌,“东方红,太阳升”是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1-15 21:47:04)

小时候每年养蟋蟀,知道好的蟋蟀大都是离群独居的。独居的蟋蟀在幼虫阶段就耐得寂寞,发育充足,良好。不会东张西望,受环境影响而早熟。成虫时一般个头壮实,大可两节手指(孩子手指)。
独居的蟋蟀不大会在体格强健之前就遭遇战斗,从而被迫接受战败的经验。因此,它们多数还保持着蟋蟀与生俱来的战死事小,战败事大的气节。因为蟋蟀一次败绩,便无大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1-15 21:39:29)

才气小而脾气大,此今日网上诗坛病态之一。
书生派头,恃才任气,本未尝不可。但须才高八斗,然后气焰十丈。倘才高小半碗,气焰十丈,全是虚火,只是好玩,好笑罢了。偶尔来一下,尚可玩笑。若一味为之,就连玩笑也没有了,只是扯淡。此又如女孩子家撒娇,得有几分可爱做本钱,才有“君怜无是非”的效果,否则丑八怪扮林妹妹,观众只有望风远避。才气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5 21:36:56)

炼字不如炼句,谋句不如谋篇。如同下棋,着眼要大,落子自然气象不同。历来有不少说诗人如何炼字的故事,那些诗大多并不好。“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固然比其他几个字好些,整首诗直如旧京戏唱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比之“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后者没有所谓特别好的“诗眼”,但显然更见作者的胸怀和气度。
好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