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韵楼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01-18 19:01:41)

首先,感谢百晓生贴出了一批网上诗词名家作品。显然,这是位诗词的有心人,热心人,使我们有幸比较集中地通读一组佳作。所选作者,说他们是网上名家,大体上名副其实。龙榆生编过一本《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质量也不过尔尔。拿网上名家去比,庶几可以抗衡。人家三百年,我们才不过几年。
一遍读下来,最抢眼的是静松的作品,功力老到,内容扎实、有新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1-18 18:19:39)

诗不厌改,前人有不少改诗的故事。其实,诗也厌改。反复推敲,老是举棋不定的一定是鸡肋,一定不是什么好诗。
好诗大多是天生丽质。可能出手匆忙了一点,复看时需要稍加梳理,站站好,振作一下精神。但决不至缺胳膊少腿,或眉眼不正,需要肢体移植,隆胸拉皮做美容手术。诗改得多了,会神气凋丧,语言无味,作者也情绪恶劣起来。情绪一旦恶劣,诗情就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8 18:16:25)


合掌为律诗一病。对仗的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两句诗说了差不多的意思,是为合掌。为文遣词造句从来讲究一石三鸟,合掌是二石一鸟,故为诗家所忌。旧小说中夹杂的诗词歌赋,多为陈词烂调,主要毛病之一就是合掌之处太多。比如: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8 18:14:18)
双声和叠韵
声、韵是汉字的特点。组成词儿的两个字,如果声母相同,叫双声。韵母相同,叫叠韵。比如鸳鸯,澎湃,就是双声。窈窕,苍茫算叠韵。
李白的“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总是觉得有嚼不尽的韵味。后来发现:“黄鹤”双声,“长江”叠韵。有关吗?说不清楚,也许有一点儿。
双声和叠韵用在诗词中,确实能增添文字的韵味。稍想一想,就能找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8 18:07:33)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诗词中很常见。用得好,不露痕迹是高手,如果露了痕迹,就近乎文字游戏。朝游戏走近一步,诗意照例衰减一半。
两句对应位置的字词词性相同,平仄相异,就叫对仗,也叫对偶。青龙对白虎,土炮对洋枪,三节棍可以对九连环。平仄和词性是汉字的固有特点,要为任何词儿配对可谓易如反掌。
因为容易,有人就钻牛角尖,就有了“此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8 18:02:17)

一,“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先读韦庄的一首词: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
绿窗人似花。
这可以说是《菩萨蛮》的经典作品了。引人注目的是词的上下片结尾一句,都是“仄平平仄平”。照一般诗词的习惯格式,人们很容易随便地把它通融成“平平仄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1-18 17:54:21)

好端端走路,左脚踏空或绊、滑了一下,人的右脚、甚至双手,不由自主会做些不寻常的动作去求得平衡。在走路,这是很平常的事。没听说谁去钻研其中的学问。
好端端作格律诗,一处出了格(当平而仄或当仄而平),诗人会接着在本句或对句适当处作出不寻常的反应,故意也出格(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以求得诗歌整体音节的和谐。这在诗中叫做拗救。拗救其实是救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1-18 17:46:09)

诗词不是古董,就好像说小说不是古董一样。古人写的诗词是古董,因为那是古人写的,在写作当时也不是古董,放了一千年才成了古董。我辈今日写的诗词,如果放一千年,到了3004年,只要还在,自然也就成了古董。但是现在还不是。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更不必有琉璃厂玩古董的心态和伎俩,泡马尿做假锈什么的。因为真要流传,端的不在有无唐宋的假锈,而在于有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1-18 17:43:49)

诗贵立异标新。但是,这个新异必须跟著主流走。花儿要开在树上。树是主流。
树干质朴无华,然而主宰方向,坚定向上。在此基础上,才允许有旁枝逸出,有花枝俏丽。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因为有主干在默默支持著。花儿如果新到要和主干脱离,就不是花儿了。
主干的存在,常常容易被人忽视。同样,如果把纸花,塑料花强加给主干,主干也是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1-18 17:41:56)
网上看到一位画家的速写,那真叫好。人物表情之传神,举手投足之舒适自然,全仗那寥寥数笔刀切般的果断,到位。我又追踪看他十年前的速写,看到了他昔年的稚嫩。原来他也不是天生的功夫老到。他十余年不停地画速写。人说速写是画家的基本功,信然。
于是想到诗词的写作。有多少人肯下画速写的功夫?在网上诗词论坛走一走,见得多的是临摹。不说是百分之一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