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如果将来中法交战,你会为谁而战?”桌子一端,一名戴着贝蕾的法国军人提问。“我会选择当逃兵。如果我背叛中国,有一天我也会背叛法国。”桌子另一端,一名20岁出头的黄皮肤年轻人用流利的法语回答。年轻人的简历显示,他来自中国天津,在法留学四年。  站在旁边的张明俊不动声色地笑了。这一幕,和9年前的自己几乎一模一样。当时,还是在巴黎诺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章摘自《宫女谈往录》
断断续续和老宫女相处十年的岁月中,她谈了不少光绪的事,但都是只言片语。譬如:光绪胆小,最怕夏天打霹雷,一到下暴雨的时候,门窗都要紧闭,让太监站在两旁,自己捂起了耳朵,但他又喜好听暴雨后,宫里下水道泻水的声音。他常常顶着雨来到御花园东北角的一个亭子里,下面池子里有个石龙头,高悬着,后宫的雨水从这个龙头喷泻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0-09-03 02:59:25)

韩愈的《平淮西碑》一字过百元,是既压王朔,又盖韩寒这年头书商俯拾皆是,论出手大方,还数万榕的老总路金波。众所周知,路金波给过王朔365万元的稿酬;还给过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一字28块钱。据说到目前为止,路老板还在给畅销书作家们支付着动辄几百万元的稿费。谁也不能否认,路金波已经在大陆出版界声名鹊起,但是如果把他扑通一声扔进历史长河,却显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喂个仇人”,公元1979年之后,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觉出这句话的分量。
  有些事想起来真让人啼笑皆非。记得1977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还在说:“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主席情至义尽的讲话:‘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越南人民的胜利是与中国共产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朴不花,自小生活在高丽京城(今韩国汉城)。奇洛尔是他的邻居。他们俩在元文宗至顺三年一同被掳掠,并进贡到元都燕京。奇洛尔因其美貌与聪颖升至“第二皇后”。不久,奇洛尔将朴不花调到她的宫内,二人感情可谓“如胶似漆”。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在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斗争一直是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白区的上海,党中央曾经成立特科,令特务与叛徒们闻风丧胆。相对而言,根据地的反特肃奸斗争就鲜为人知。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边区保安处领导保卫人员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反特大戏。
  
边区保安处“拓荒”
  隐蔽战线斗争一直是受到党中央重视的。193[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俄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词汇——“鞑靼枷锁”,专指13至16世纪蒙古军事贵族对俄罗斯的统治。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使俄国挣脱“鞑靼枷锁”并转而控制大批蒙古部落后,又以更强硬的手段来对付昔日的征服者。然而当苏维埃政权乃至俄罗斯民族遇到威胁的时候,却有数以万计的蒙古人骑上骏马,挥舞红旗,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直打到柏林城下。当1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崇陵是清朝第九代皇帝光绪的坟墓。它是我国最后一座帝陵墓,也是西陵四座帝陵中惟一打开地宫并对外开放的一座。
1938年秋季,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传说,崇陵被盗是当年参加过修建工程的人所为。还有的说是当地一股匪徒所为。崇陵地宫究竟被谁盗劫。我们访问了当地一位了解内情的高龄老人。他说1938年秋。正是兵荒马乱之际,日本军已占领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亚洲藩属国给明皇室进贡鸦片,叫做“乌香”。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200斤,皇后100斤。明朝皇帝得到鸦片这样的春药,乐不可支。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宫中服食丹药,丹药中就有鸦片,起名叫“福寿膏”。他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和鸦片的毒瘾所致。
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买了爱尔兰骗子的假博士文凭荣归家乡后,家乡学校就请这位海龟做一场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86]
[87]
[88]
[89]
[9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