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7-11-03 09:51:14)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11-03 09:04:14)
章炳麟增订本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11-03 09:01:24)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年10月19日11:45人民网
瞿秋白自幼就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少年时就立志要“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参加了五四运动。20岁时,他便以《晨报》记者身份访问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国家——苏联,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受到列宁接见。他刻苦学习,不仅精通俄语,还懂得英语、法语。他阅读、翻译了许多马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年10月19日11:45人民网
瞿秋白自幼就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少年时就立志要“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参加了五四运动。20岁时,他便以《晨报》记者身份访问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国家——苏联,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受到列宁接见。他刻苦学习,不仅精通俄语,还懂得英语、法语。他阅读、翻译了许多马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留下了复杂而独特的“长长的影子”。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但他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10-30 13:05:53)

瞿秋白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何必说?——代序
--------------------------------------------------------------------------------
  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就是有话,也是可说可
不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10-28 09:24:50)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根据《三国志》演绎的赤壁之战更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三国演义》中,年轻的东吴水军都督周瑜趁着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在初冬时节用火攻之法烧退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势。
但是近日,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友松提出,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并不是诸葛亮的神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深夜,匪徒入室抢劫
1950年9月3日晚11点钟,初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前埃及驻华使馆里静悄悄的。此时早有预谋的3名匪徒戴着口罩,一高一矮,另一中等个、穿着灰衬衣的匪徒手持刀枪、手电筒及绳子翻入前埃及驻华使馆内,响声惊动了看门师傅(兼花工)黄启府,黄刚出屋察看,就被突如其来的3名匪徒捆了一个结实,口中塞进一团布。匪徒又急忙窜至使馆管事陈万钟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64年10月15日早晨,时任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第二总编的王维,接到报社急告,当天的解放日报出事了。这天头版上有张插图,画的是一位解放军战士手持钢枪守卫天安门。可画面的左上角,莫名其妙伸出一只穿皮鞋的脚来,朝着天安门“踢”去。
读者的抗议电话,铺天盖地涌来了。报社一分钟也没敢耽搁,紧急调查所有当事人。
那是前一天晚上,新华社发来重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1]
[462]
[463]
[464]
[4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