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博文
毛泽东自称他“于长短句稍懂一些”,想是实话。我读毛泽东词,常为他词意转折时的笔力暗暗叫好。如早年那首《沁园春》长沙,从首句“独立寒秋”开始,一路往下,铺陈写景,山,水,林,木,天上的鹰,水里的鱼,浪中的舟,一一详实,直写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并收拢。景写完了,再写什么呢?只见他笔锋一转,来了句“怅寥廓,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8-10 05:43:09)

山水钟灵,
季候清和,
孕此红砂。
煅紫壶把把,
身坚气爽;
端容款款,
态静神遐。
蓄碧留香;
虚怀脱俗,
曾向青天借月华。
人羡处,
有一身清骨,
不负名茶。
思来何事堪誇?
品性高情归处士家。
若寒窗怅惘,
可添暖意。
案头奋笔,
好助灵槎。
古朴能守;
无言自足,
不慕轻裘五马车。
伤心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泽东主张诗写好后,要改,“因为文字不准确”。如看他的手稿,改动确是很多的。他也喜欢请别人改他的诗,如寄给谢觉哉,董必武,郭沫若,臧克家,胡乔木,陈白尘等等,让他们改。后来,甚至以中央名义,喊了包括邓小平在内二十多人,专门开会讨论他的诗。毛泽东很多诗词,确实是被改好了的。如“千万事,从来急”改成“多少事,从来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旬月来,蒙万兄器重,先后将十余首词和诗,寄我先睹。临屏细读,交流切磋,感触良多。今填贺新郎一首,遥以致贺,亦为读后感慨。
细把君诗读。 几多回、 凝屏击节, 心潮翻复。 健笔一枝抒意气, 不愧英雄吐属。 史犹记, 新军旗纛。 铩羽经年难夺志, 啸吟人、 犹把风云逐。 何可比? 松和竹。
飘摇莫道离家国。 壮心存、 鬓添白髮, 胸明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对于诗词的格律,毛泽东是主张遵守的。他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他还说过他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些。然而他那首《蝶恋花》答李淑一,韵却有问题。《蝶恋花》按词谱,押仄声韵,上下两阕不换韵,一韵到底。搜遍全宋词简编,没有一首蝶恋花是换韵的。毛那首词,上阕按谱用的是二十五有和二十六宥的韵。“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泽东令我喜欢的第二首律诗,是他答柳亚子那一首。柳亚子是毛打天下时的朋友,柳曾有“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句赠毛。也许出于政治目的,也许真喜欢柳的诗,毛对柳曾十分谦恭,柳因之生了些仕途幻想。但毛得天下后没有委柳以重任,柳失望之余,写了首发牢骚的诗给毛泽东,诗中有“说项依刘我大难”“无车弹铗怨冯煖”“头颅早悔平生贱”“分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毛泽东写过不少七律,他说“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语见其给陈毅的信。其实毛泽东写得好的律诗还是不少,如“解放军占领南京”那首,就一直令我喜欢。一想到他的诗,首先跳上心头的常常是这一首。这诗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得沉雄豪迈,气势非凡。写律诗,开篇一般多求稳健,怕太给力会给颔联造成困难,但这诗颔联却接得紧,承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07-27 06:31:07)

独坐海边的长椅, 天空真深蓝如洗。 那水天淡淡的游云, 是否蕴酿漂泊的诗意?
独坐海边的长椅, 大海是如此的静谧。 那因风而起的海鸥, 为何总追逐远去的涟漪?
一位精瘦的老人, 在海边久久伫立。 他可是艇上的水手, 正回忆海浪多年的洗礼?
一对年轻的情侣, 散步在海边的长堤。 面对相映的天海, 你可知它蕴藏了爱的真谛?
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徐志摩是民国诗人,才气超然。他最广为传颂的诗,大概推《再别康桥》了。开头四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抬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么潇洒,跌宕,夹着淡淡的惆怅,令人心动。
徐志摩爱诗,也爱美人,尤其是美丽的才女,如林徽因。林徽因后来许身于梁思成,但和徐仍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另一个令徐志摩倾心的才女是陆小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近日读吴冠中先生的散文集《短笛无腔》,在“且说黄山”一文中,有如下的句子:“登山坐爱枫林晚,老年人费力地爬上始信峰,只能坐在石头上好好休息,慢慢欣赏红树间疏黄的斑斓秋色”。他是不是将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理解为动词坐了呢?
其实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并不作动作坐解释,而作因为、由于的解释。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