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说●无闻

卍卍卍卍《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卍卍卍卍
博文
(2007-06-03 12:07:05)

  (一)   僧问百丈(百丈山怀海禅师):“如何是奇特事?”
  丈云:“独坐大雄峰。”
  僧礼拜。
  丈便打。
  (二)   沩山(沩山灵祐禅师)、五峰(五峰常观禅师)、云岩(云岩昙晟禅师),同侍立百丈。   百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
  沩山云:“却请和尚道。”
  丈云:“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6-02 17:44:20)

  (一)   马大师(马祖道一禅师)不安。
  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
  (二)   马大师与百丈(百丈山怀海禅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
  大师云:“是什么?”
  丈云:“野鸭子。”
  大师云:“什么处去也?”
  丈云:“飞过去也。”
  大师遂扭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6-02 17:09:22)

  (一)   (唐)代宗皇帝问忠国师(南阳慧忠国师):“(师)百年后,所须何物?”
  国师云:“与老僧做个无缝塔。”
  帝曰:“请师塔样。”
  国师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国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耽源山应真禅师),却谙此事,请诏问之。”   国师迁化后,
  帝诏耽源,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5-31 05:13:26)

  (一)   梁武帝问达磨大师:
  “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磨云:“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磨云:“不识。”
  帝不契,
  达磨遂渡江至魏。   帝后举问志公(宝志禅师),
  志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
  帝云:“不识。”
  志公云:“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5-31 05:04:22)

  阿难(西天二祖阿难尊者)问迦叶(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云:“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法?”
  迦叶召阿难,
  阿难应喏。
  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着。”
  阿难遂悟。(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5-28 14:50:13)

  (一)   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
  大士便于座上挥案一下,便下座。
  武帝愕然。
  志公(宝志禅师)问:“陛下还会么?”
  帝云:“不会。”
  志公云:“大士讲经竟。”
  (二)   又傅大士颂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选自《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法要领 四川中江刘洙源先生说
弟子王靖寰等记
虚云老和尚序
刘洙源先生略历
上编 四句要义
中编 发菩提心
下编 略解楞伽
《佛法要领》序 虚云老和尚   戊子春夏之交,金弘恕居士,将其师刘洙源居士《佛法要领》一书,并往来函札数十通,汇而付诸梓,问序于衲。时方有事于云门祖庭复兴工作,不遑执笔为文字,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夫佛本无言,言即乖道。而何以三藏十二部灵文,光涵宇宙,即千七则公案,亦信古传今?不过欲因其显道耳。今之学者,只欲多知多见,转为法缚。   昔临济祖师于三顿棒后,始说出“佛法无多子。”何以“无多子”?只明白见此心性而已。“无多子”一言,历尽甘苦之言也。云今亦以“无多子”贡献诸君。   试看诸经中,如《心经》“观自在”,《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转贴]人间佛教(二)菩萨行   问:据闻,大乘佛法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种人间佛教和成佛有什么关系?
  答:大乘佛教是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但成佛必需先要做个好人,做个清白正直的人,要在作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这就是释迦佛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怎样叫学佛?学佛就是要学菩萨行,过去诸佛是修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转贴]人间佛教(一)五戒十善   问: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
  答: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解接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佛经早已明言,大乘教理不是一般人都能信解的。佛法有浅深程度不同的各种法门,有适应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