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08-12-31 11:46:39)


分别有:
救灾难度母、救地灾度母、宝源度母、如意度母、长寿度母、救毒难度母、救火灾度母、救水灾度母、救兽难度母、救畜难度母、救魔难度母、增威权度母、增福慧度母、救狱灾度母、救风灾度母、救盗难度母、救兵灾度母、救天灾度母、伏魔度母、药王度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45:21)


 又名'毗卢遮那',梵文Mahavairocana。音译;摩诃毗卢遮那,'摩诃'义曰:'大','毗卢遮那'义曰:'日'。故译:大日。毗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密宗称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
  佛陀有三种佛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是报身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金刚萨埵初集会品曰:‘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本初者,本来清净法界也。左手作金刚慢印者,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令自他甚深三摩地,顺佛道念念升进,获得普贤菩萨之地。’作拳安于腰侧,是曰金刚慢印。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曰:‘左拳安腰侧,右羽抽掷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43:12)

源自:http://zhihai.heshang.net/picture/fxjn/gsybs/200606/20060601103509.html
三亚南山寺金玉观音阁
观音阁内景
国宝金玉观世音圣像是依据《不空绢索神变真经》中对不空绢索观世音的描述而造。它以绢索为标志,法力无边,搭救六道众生从不落空。故金玉观世音又称不空绢索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38:52)


叶衣母是一位驱除瘟疫灾害、防治传染性病毒的有力本尊。在以前,西藏的色拉、甘丹及哲蚌此三大寺中,每座寺便有几近一万位学僧共住,所以很有必要防范传染病的散播。在三大寺中,学僧早上都诵叶衣母的四句礼赞文、持叶衣母咒,然后作回向。在后藏的扎什伦布寺附近,有一座叫“色究巴”的格律派寺院。此寺具有特别殊胜的叶衣母传承。在西藏,有许多人特别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30:25)


明王
  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俗话说:佛都有火,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那就是变身啦。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释牟尼如来佛的“忿化身”是无能胜明王,弥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动尊明王等。密宗中的明王有很多,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比较有名的有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等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28:10)


尊胜母的藏文名为Namgyalma,他有九种化相,今天乃教其最主要的化相,亦即其三面八臂、极为常见之形相。此本尊乃延寿本尊,但他亦是一位特别能净化罪业之本尊。忏罪本尊有许多位,但尊胜母尤能忏净对三宝所作之罪业,此乃其不共之殊胜。于此年代,若修尊胜母,尤其是若修诵其咒,特别有大利益。若修得好,欲往生弥陀之极乐净土是没有难度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27:18)


『咕噜咕咧佛母』又称『作明佛母』,或称『怀柔佛母』。为藏传佛教中赐予权威及怀法的本尊。
  咕噜咕咧佛母,一面四臂、具三目,橘红发上冲,以五骷髅为冠,五十颗人头为项鬘发网、耳垂、腕镯、臂环、胫钏、腋络等骨饰庄严。身红色,三目圆睁,卷舌,露齿。左第一手张红乌巴拉花弓,右第一手执红乌巴拉花箭作射势。右第二手以忿怒印,执红乌巴拉花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24:38)


密宗中的菩萨像种类繁多,观音菩萨还可以化为二十一位度母。这些度母是由观音的眼泪变化而来的,颜色都不一样,其中最流行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绿度母身为绿色,据说供奉绿度母能够解除狮难、象难、大难、蛇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等八种苦难,因此俗称“救八难度母”。绿度母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度母。
  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31 11:23:07)


 白度母藏名音译卓玛嘎尔姆,“长寿三尊”之一。圣救度佛母为观音悲心之化现,缘于大悲观音见无量众生沉没生死轮回苦恼大海,尚迷而不悟,一时,悲从中来,双泪俱下。右泪即变为绿度母,而左泪则化为白度母,以普度众生。在白度母之脸、手、足心合有七眼,故亦称「七眼佛母」。
  白度母一头二臂,身白如皓月,头戴宝冠,右手置膝,施与愿印,左手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