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套内在的成功机制,譬如帮人躲避危险、战胜困难,以及为了种族延续的“性追求”。更重要的是这种内在机制还可以发明创造,求得心境的平和,培养优秀的个性。甚至我们会有一种超感觉的力量,引导着我们走向成功。[
阅读全文]
在网易的新闻报道中,看见“18岁青年抓小偷被刺穿心肺数十人围观见死不救”。很为那个还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的男孩可惜了一阵。这类的报道一直很多,似乎接连不断的发生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我唏嘘感慨的不是中国的好人太多,而是记者。
记者怎么知道“数十人围观、见死不救”?又为何非要让这不清不楚的一句闲话占了在标题的一半?如果标题改为“18岁青年抓[
阅读全文]
人的思想是我们的一切之根源。
你获得一种思想,就会逐渐培养一种行为;
你不断长期的重复这种行为,就演变为一种习惯;
你在各方各面的习惯,汇集为你的个性;
将你的个性展示在人生的橱窗里,这就是你的一生。
[
阅读全文]
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行事。把自己想象为“失败型”的人,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你还会在潜意识里拼命的想办法让自己失败。当你把自己想象为公正的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受苦”的人,就会不断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要想过真正的合理的满足的生活,以下是几条不坏的建议:
拥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象,并使之伴随着你。
[
阅读全文]
皇家苏格兰共注资31亿美元
中国银行昨天宣布,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将出资31亿美元,买入该行10%的股份。其中,李嘉诚基金入股7.5亿美元。
[
阅读全文]
2005年6月某日的深夜,当《中国企业家》拨通了仰融在美国家里的电话,话筒另一端传来了仰融熟悉的声音,一如三年前的洪亮、富于激情。
当外界对仰融的关注已从其汽车梦转移到他那有名的产权官司上时,仰融本人倒似乎对于前者的破碎更加耿耿于怀,起码在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表现为这样。
“从1991年与沈阳金杯合资到2002年我离开,十几年来我对这个企业倾注了[
阅读全文]
有些人读了太多书,结果被一群死人洗了脑.但也不能不读书,这社会很复杂,需要些书当精神食粮.[
阅读全文]
读书是增加知识,但也不要太相信书里面的人.[
阅读全文]
"跟对人"很重要,但即使没有跟对人,也要在他身上挤出东西来.[
阅读全文]
好好地做一张履历表,你一定要知道那张表值多少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