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每年快到圣诞节的时候,看到人们热热闹闹庆祝圣诞,我都会想到基督教,就像每年“七一”前看到庆祝党的生日时,会很自然地想起共产党一样。
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群居,且以群分之,因而就产生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组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组织,画地为牢,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即使在全球化来势凶猛的今天,也很少有人将自己单纯地当作人,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07-11-30 01:45:48)
今天我做了个小肠疝气手术。据大夫说是腹股沟附近的一块膜儿薄了,需要修理修理。有什么办法呢?修就修吧。人像车一样,岁数一大,不是这儿出毛病就是那儿出毛病。长这么大,从来没动过手术,所以,我对这次手术还是挺重视的。老早就来在医院等,恐怕来晚了误事。在医院,医生谱大,半天见不着人影,晃来晃去的都是护士在忙乎。手术前让我在候医室里等了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9-19 18:05:38)
亲爱的悟空:我这封信写得很慢,因为知道你看字不快。我们已经搬家了,不过地址没改,因为搬家的时候把门牌带来了。这礼拜下两次雨,第一次下3天,第二次下4天。昨天我们去买比撒,店员问我要切成8片还是12片,我说8片就成了,12片吃不完。我给你寄去件外套,怕邮寄时超重,把扣子剪下来放口袋里了。嫦娥生了,因为不知道是男是女,所以不知道你是该当舅舅还是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14 20:21:02)

来源:黄杨于05-10-1411:34:48[档案][博客][旧帖][转至博客][给我悄悄话]
走廊的兄弟姐妹们都交了读书作业,再不交的话,心里觉着有点儿说不过去,尽管可以找无数借口说自己有多忙。
其实,司令出了个好题目,读书对于有点文化的人来说,就像吃饭一样,都有这种需求。只不过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太一样,读的书也不尽相同,拿出个人读书的体会来和大家分享,就像开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9-10 10:14:52)

模特新秀赵密朋友的女儿赵密正在三亚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听到消息后,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密密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从小就招人喜欢,不但长得漂亮,一双大眼睛会说话,而且,还非常懂礼貌,到现在,见到她父母的朋友,还是“叔叔”“阿姨”叫得倍儿亲热。密密比我大女儿一回还大好几岁,但我的两个女儿都特别喜欢她们的密密姐姐。每次见了面,俩孩子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7-09-08 12:32:59)

哥伦布画像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伦布纪念日,这是美国联邦节日,以纪念哥伦布在1492年十月十二日“发现”北美新大陆。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至于应不应当把哥伦布当作一个英雄来纪念,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要求抵制取消更改这个节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现在,哥伦布纪念日又快到了,我们至少应该了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08 12:30:39)

美国的鬼节又快到了。前几天,我的俩闺女每人从学校抱回家一个小南瓜,吵着让我帮她们在南瓜上画鬼脸儿。然后,自己刻好后摆到门口才算踏实了。每逢这种事,甭管多忙,也得照顾她们的情绪。小孩子们最喜欢过鬼节。每当鬼节来临的时候,小姐俩都自己紧张罗,把过鬼节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小姐俩从这星期开始就吵着让妈妈帮忙准备鬼节穿的黑袍子,穿上袍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9-08 12:29:02)

中国人往往把美国的鬼节称作“万圣节”,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万圣节(AllSaintsDay或者AllHollowsDay)是十一月一日,十月三十一日则是万圣节前夕(TheEveofAllHallowsDay),Halloween指的是万圣节前夜,即AllHollowsEvening,后来约定成俗写作Halloween。这有点儿像中国的大年三十,这一天是除夕,春节则是大年初一。根据中国人的习俗,年三十晚上守岁,反正也不睡觉,和大年初一联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9-08 12:21:41)

如果说9月份的劳动节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和平示威事件的欢庆,那么“五一国际劳动节”则是对一次血腥事件的沉痛纪念。1882年9月5日的胜利大游行标志着工会在组织工人游行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造成了一定声势。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距八小时工作制目标的实现尚有很远的路程。其实,美国国会早在1868年就通过了八小时工作法案,可是,当时的阿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