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冷

吃得太饱, 撑得慌
博文
(2005-09-15 15:52:05)
说到中秋,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月亮,月饼,菊花,螃蟹,酒之类的东西。这些佐料儿常被文人们用来做诗。特别是酒。几千年来,文人们以酒酿诗,诗助酒兴,诗酒结缘的风流韵事,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故事太多,咱就不去凑热闹了。值得一问的是,纵观历代耆宿硕儒的诗词,涉及喝酒的作品到底有多少呢?好像没人清楚。不过,单揪出某个诗人的作品来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5-08-31 14:09:03)
红楼是道家书的话早有人说了,是谁我忘了。先说老庄对作者的影响。看过红楼的都知道,这书是体现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大杂烩。但是,老曹对儒家的很多东西都是牙根儿痒痒的。这取决于他的身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老曹对孔儒的不屑,从书中很多叛逆性的人物故事中都看得出来。老庄对老曹的影响,可从贾宝玉的偏爱窥得一斑。虽然这痴子常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干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5-08-27 07:28:43)
为稻粮谋,戒网久矣。今偶得小暇,幸阅某网文,乃考质“仁义礼智信”之五常,焉何缺“勇”也。凛凛而有生意,甚以为然。阅罢尚感意犹未尽,聊缀数语,权作狗尾。窃问”勇“为何来?先贤有言:知耻者,进乎于勇。或曰,知耻而后勇。更问何以知耻?不知有耻,何以别乎?俗言道,不知有汉,何言魏晋。是为谓也。中华有幸,得”仁义礼智信”于先,乃启识廉辨耻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01-13 19:27:50)
忆余儿时,一日,见报载长沙马王堆处发掘一西汉古穴,出土女尸一具,该尸肌肤完好且具弹性.有记者旁引众学者之惊谓,曰:吾国尸体保鲜术领冠世界于两千年前矣,云云.该则报导尚附有女尸照片若干,是以为证,余不知此照实属儿童不宜,试观之,顿刻毛骨悚然,惊恐不已.同日,随家母入食堂进餐.售菜窗口外悬一黑板,告示当日食谱.内有"古老肉"一项.见有恶作剧者于"古老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01-13 19:24:54)

老莫不是人!
老莫是一家饭馆儿.大名叫"莫斯科餐厅".后改称为"展览馆餐厅".自文革起,京城里的人便谓之为"老莫".为何不叫"大莫"或"小莫"呢?大概是因为"莫斯科"属於"老毛子"的缘由,故简而言之,就成了老莫了.
老莫的气派是没的说.若大一座建筑,前接"北京展览馆",后壤"展览馆剧场".褐色花岗岩石将"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01-06 19:05:41)

网友著文,系述幼时之小儿书情缘,图文情并茂其中,意趣盈然。读来感同身受,心有戚戚。文中所述诸书,余儿时亦有揆集。源者,多为长辈购与,或亲友之子弟弱冠后情移他事,施惠相赠。经年累月,藏品颇为可观。仅三国演义一书,虽非全套,亦有三四十册之众。且均系文革前之版本。余曾反复嚼读,日夜为伍。可叹年幼混沌,易得之物,不以为珍。余儿时兴趣多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4-12-29 14:39:39)
逢年过节,总免不了要礼尚往来一番.这个礼嘛,有的是于情于理真心想送的,有的是碍于面子不得不送的,也有的是有一搭没一搭可送可不送的.
送礼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因人而异,与时俱进.
想起了早年北京老百姓的习俗.最常见的礼是送个点心匣子.窝头吃多了,点心最能解馋.那是一种比鞋盒窄点儿的纸盒.让售货员把各样点心装满,上面铺块红纸,用纸绳在周圈儿扎成十字.当年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4-12-25 15:53:09)
中国杂货店门口,常堆着七八种不要钱的报纸.每次买完东西,我都要一样一份儿拿个遍.虽然可看的东西不多,无奈有便宜不占的功夫还没练到家.管他有用没用的,拿回来总不会吃亏.
翻开最近的看看,杨翁配的消息不少.大多属中性报导.评论的文字不多.即便有评论的,也都是些好话.诸如杨老令公如何英雄了得.翁大姑娘怎样慧眼独具.破千年世俗,建忘年之姻,直逼吉斯尼纪录.云云.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4-12-13 23:17:23)
---"籍贯"是个什嘛东西---从小到大,没少填各种人事表格.插队到美国后也干过类似的事儿.提供个人信息嘛,无非是告诉人家你姓甚名谁,是男是女,青春几何,是否婚配,哪里混饭,何处窝居,等等.不论中国美国,办点儿严肃的事儿之前,验名正身是免不了的.但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三项"国粹".首先是"家庭出身"一栏.投胎于什么样的家庭,在中国人的眼里至关重要.对于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4-12-12 09:17:27)
话说大千世界,乱象丛生,似乎没什么事是顺心的.又似乎没什么事是不顺心的.于是乎就有了漫骂和戏说.待到网虫们人手一台电脑又身负各类马甲之后,这漫骂和戏说便呈振耳欲聋,惊天地醒鬼神之势了.这日网虫们又在和文学们过意不去.一番漫骂戏说惊动了眼里从不容沙子的鲁大人.他鬼阴着脸,高傲地"呐喊":你们这些网虫,实乃国家的蛀虫!不去做应做之事,只一味在此鼓噪,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