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顿作品。记得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看《译林》,那时是通过好友到另一个学校去借的。《译林》每一期都会有一个长篇,谢尔顿的作品经常出现,那时对西方世界怀有很大的好奇,谢尔顿作品有点好莱坞大片的味道,使那时的我觉得既惊险又刺激,几乎是每期必看。不久前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记得以前看过,但忽然想重温一下旧梦,看看是不是还是很让自己兴奋,书是新[
阅读全文]
08年3月26日这是网络小说第一人蔡智恒的新作。缘起于一个简单的心理测验:“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这则简单的心理测验,仿佛魔咒,紧紧追随主人公每一段寻爱的旅程。有时候我们常常被一个不经意的暗示,左右了心智。无论是一次偶然的算命,还是一个简单的测验[
阅读全文]
08年3月20日韩寒的新作,读完了有些迷惑。黑色幽默?豆先生的小说版?标新立异?语言游戏?狂想社会?印象派?变奏曲?不知道,无法定论,总之这些个词都是我看了小说后脑子里蹦出来的,不知道别人看了是不是会有更新奇的感受。小说的扉页上韩寒说: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当然,如此夸张的社会和学校,暂时还只能存在于想象。大约是对现有教育体[
阅读全文]
08年3月18日刊载于《人民文学》2007年第八期,作者:邓一光。和《风声》一起是专注于中篇小说的《人民文学》去年发的唯一的两个长篇。可见编辑的偏好。这是一部描写解放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着重点放在师长乌力图古拉和国际主义战士萨努娅身上,描写他们的相识和彼此之间不打不相识的奇特经历,那种灼热的爱情和梦想。这是一部汪洋恣肆的杰作。不仅在于它描写的战[
阅读全文]
08年3月17日昨天说过,这是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的第二部。如果你看过《暗算》,一定对后半部密室中斗智斗勇,巧妙送出情报留有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以为这是由原型的,可是麦家在《风声》中告诉我们,其实那都是他的想象,要说对他有启示作用的应该是到处流行的“杀人游戏”,可是《风声》的创作,却是因为《暗算》的原型找到了作者,而且是比之前的《暗算》更[
阅读全文]
这个题目太大,够写一篇论文的了。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今天读了一本灵异小说《灵异笔记》,据说是“华语世界最好看的悬疑灵异小说”,“比轰动全球的《达芬奇密码》更值得一读,作者:睿兮。昨天路过图书馆只有15分钟的时间,所以很容易就被这些广告说动。可惜我是个无神论者,作者讲得再玄乎,我也是不会相信的,倒是书中有段话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很多人把科[
阅读全文]
作者王小二,这个笔名本身就透着调侃,看了介绍,果然是王小波的崇拜者,怪不得语言比较出格。不过在现代社会到底什么才是不出格呢?规规矩矩做人大约已经成了傻子的同义词。想起昨晚报上的一篇文章,有人谈起为什么移民回不去了,就是因为多年的国外生活已经把人便“傻”了。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回去时有时连家人都说我不领行情,更不要说同学和朋友了。其实[
阅读全文]
虹影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几乎她的每本书我都没拉下。这本书的背景又是上海,她最近的作品似乎总是喜欢写旧上海,而且是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那时的上海纸醉金迷、各色人物充斥。大到间谍、小到流氓,整个远东地区都以她为中心,因而少不了各种肤色、各种背景的人物,实在是个有很多故事的时段。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的,在于作者使用的语言,作者选择了大世[
阅读全文]
作者:权延赤。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似乎是作者从父亲那里听来的真事,背景是战争年代,主人公常发是作者父亲的警卫员,一个亦正亦斜的角色,就像狼毒花,生长在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处,狼毒花一出现,就是草原退化的标志。别的什么草也不长了,只剩这一种草。那么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沙漠的一部分。有人说它比狼还毒,给人带来的是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可[
阅读全文]
作者:吴藏花。这是一本有关青春的记忆,浪漫、伤感、颓废、小资、冲动、叛逆、忧郁、不定、敏感、乖张、不羁……所有你能想到的有关青春的词汇都可以拿来评说,青春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可又是最无法说清的事。有那么点少年强说愁滋味,有那么点无端的忧伤,抑或只是想表现的卓尔不群,青春本就是诗,无理可说,无章可循;爱情本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