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袅袅

梦自蝉声起,诗从岁月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況周頤撰       不歸按:網上有简体本《蕙風詞話》,文字錯缺至多,幾不可讀,取人文版《惠風詞話》正之。人文版無標題,疑標題乃唐圭璋《詞話叢編》本所加,故不之刪也。原书多古字,尽力复之。   ○詞非詩餘     沈約《宋書》曰:“吳歌雜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作歌以被之。”按前一法即虞廷依永之遺,後一法當起於週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逐明 原载:http://skychina.94wo.com/ 《新学院》在“关于新诗形式的网上论争”中,重新又提倡在新诗写作中运用平乒媛伞:廖抟晌剩?馐切率?问礁锩?囊簧?沤牵?br> 既然新诗写作中需要运用平仄规律,那么平仄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应当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声律学音韵学对平仄系统的解释有着严重的误区,最大的弊病就是“望文生义”,其次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逐明   原载:http://skychina.94wo.com/index.asp   按:这一组文章虽然是谈汉语形式的,可以后会多方面联系到诗歌语言,所以也贴在这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提高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至关重要。至于如何提高,自然有很多途径,其中,学习古典文学,借鉴西方文学,提炼民间口语,都是上好的法门。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古今中外的语言都受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5-14 20:42:45)
一 [原作]山中客子:《雨后山景》 凭栏穷目远,天近一茫茫。云浸峰颠没,雨淫众鸟惶。 雾凝山水秀,风湿草花香。且取通幽径,长啸自张狂。 [点评]“穷”有极致的意思,与“远”字搭配不妥,但“穷目远”改为“穷远目”则通。“天近”,不如径作天地,因为下面一联“云”、“雨”、“鸟”都说“天”,“峰巅(原作“颠”字误)说“地”,两联间正好有起、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5-14 18:47:31)
力求平易——在纪念五柳诗社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的即席演讲(2004年10月24日,根据回忆整理)在五柳先生的故乡有如此多的人热爱诗词,虽不奇怪,却仍令我感动。祝贺的诗已印出,就在各位手中书上的第一页,我就不念了。主持人孔祥金副社长要我再“吟诵大作”,副社长兼秘书长查筱英女士要我为到会的一百多位诗迷讲上一课,我很惶恐。因为事先以为巢会长代表市诗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5-14 18:43:14)
这里教写旧体诗词入门法,只教写成(格律学习),不教写好(想写好请参阅《向闲说诗》和《向闲讲坛》)。我曾说学格律一个月就够了,其实我看十日也够。现在,我们来试着作一次“十日谈”。我先占掉前十楼,回帖的请在十一楼后回帖。 第一日声 汉字有声调,是其一大特点。比如同一个音xiang,可以读出香、祥、想、向来。格律诗词正是根据这个特点,让不同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5-05-10 10:23:12)
(明)杨臣铮萧良友 序 蒙学之书甚多,龙文为其上佳者,龙文者何?良马之名,见鞭影而奋蹄急奔,萧氏撰此书乃欲供儿童速学之用,集人文、雅趣、逸事,读来甚为有趣。盖因此书庞杂,若无善注,无法窥其深处。今网络有天台、柳五诸君,致力诗词之道,欲将其整理为文本,其情可敬,某虽不才,亦当稍尽绵薄。吕平先生之注通俗易懂,昔乎不详,出处不明处甚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诗坛旧头领一员 托塔天王晁盖种桃道人 种桃道人,道人身体胖大,不善饮,是梨园旧部,女弟十数。比兴初创,各各具名帖谒之,择留女子辈,教授格律,闻风来拜者多矣,实不为种桃,为着诸女弟尔。于是比兴大盛。偶与寄客口角,则女弟蜂蔟,无人能抗行矣。比兴者,网络梁山也。虽有故乡、菊寨、光明顶、三江油铺,乃桃花山、二龙山、清风寨之属,彼此声气相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4-26 11:40:12)
一、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5-04-26 10:31:42)
卷 一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