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徽州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博文
(2006-07-14 14:59:35)
  清光绪二十三年(1844年),泾县人翟金生潜心钻研,重新创造了泥活字,并试印《泥版试印初编》一书,为弘扬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作出了贡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7-14 14:58:34)
  水东蜜枣,原名”徽枣”。明末、清初,歙县城外一座古庙,庙前庙后遍种枣树,丰收之际,和尚生吃、煮食不完,用蜂蜜把青枣熬煮、烘干贮存,遂取名“蜜枣”,后此法传至宣城水东,得到推广。宣城水东地处水阳江上游,山清水秀,林深竹茂,适于枣树生长。果实硕大,皮薄核小,清脆嫩甜。制作蜜枣时,刀功细而均匀,烘干后不仅坚脆干燥,而且色泽微黄透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14 14:57:56)
  所谓“三潭”,即歙县的漳潭、绵潭、瀹潭三地的总称。枇杷虽然是我国江南特有,早在宋代,歙县就种枇杷,但最享盛名者,乃是歙县的三潭。因为三潭地处新安江两岸,蜿蜒数十里,山峦起伏,背山临水,冬暖夏凉,云遮雾绕,适宜枇杷生长和结实的自然环境。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结出的枇杷果大、肉厚、味甜多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7-14 14:57:14)
  徽州雪梨,主要产于歙县。其色白,故称徽州雪梨。其所以是白色,“吾邑梨初结实时,用柿漆纸就树上裹之,故色白,不裹则青而皮粗。”故“歙县雪梨为品梨,色白气香”。现在雪梨,主要产于歙县上丰地区。这里一带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雪梨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徽州雪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皮薄肉细,汁多香甜,脆嫩可口。徽州雪梨虽有30多个品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7-14 14:56:28)
  怀远石榴早在唐代就驰名大江南北,“玉石籽榴尤佳”;“品质最佳,曹州贡榴所不也”。怀远石榴良种较多,最著名的有玉石籽榴、玛瑙籽榴、白石榴、粉皮榴等。端午节后,石榴花满树丹红,如火如荼。中秋节时,挂满枝头,果皮鲜红,色泽鲜美,气味芳香。食之籽大水多,汁甘而浓。怀远石榴不仅是味美的水果,还是一种观花赏果的佳木,很多人在庭院种植,既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14 14:55:47)
  安徽最北的砀山,地处黄河故道,这里盛产一种酥梨,叫砀山酥梨。早在明代砀山即盛产梨。当时产量不高。黄泛区的气候及土质特别适宜砀山梨的生长,这种梨树具有耐旱、耐涝、耐瘠薄,适宜盐碱土。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选用良种,生产出的砀山酥梨品质脆酥、糖分大、含有大量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具有去痰清热、止咳润肺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14 14:54:52)
  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石台县城22公里,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牯牛降以雄、奇、险、秀著称,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最高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顶天而立。登临极顶,南望群山连绵,黄山诸峰尽收眼底;北眺长江如练,蜿蜒东去,美不胜收。尤为神奇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7-14 14:53:24)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含山县南部,总面积2.7万亩,境内林木茂盛,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公园内有獐子、猫头鹰等野生动物100余种,有银杏、水杉、合欢等植物250余种。
公园分太湖寺、司徒两大风景区。始建于北宋元年间的太湖寺座落在太湖山腹中,坐北朝南,清静幽雅,是省重点寺庙,自古就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其祖师殿内的“屋里塔”,膳房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7-14 14:52:37)
  齐山位于贵池县东南1.5公里处。历史上,齐山曾“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坐西向东,宛如伏虎昂首。山质由石灰岩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一派佳景,异石幽洞,貌腹并奇。据《齐山岩洞志》称:齐山有13名岩,32洞窟,还有2峡谷、11名泉。齐山之石有所谓“无材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皴瘦纹”。有的如伏虎,有的似展翅雄鹰,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7-14 14:50:32)
  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志俊等太平军将领百余人聚会枞阳望龙庵,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枞阳会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