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十五条关于“爱国主义”的伟人语录(绣像版)
1
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
――阿瑟·舒本华
2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卢梭
3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列宁
4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
――托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6-08 23:04:22)


小市民奇遇记作者:十七只猫和鱼昨天是几号啊,昨天是几号啊?已经忘记了,最近记忆力真差,但无论昨天是几号,昨天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发生在我身上这三个小时的奇遇我大概是忘不掉的了。北京六月的天气就像一个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脸,说变就变,4点过半,黯然间,不详的黑云化作狂风和尘土笼罩了北京的街道。这雨却一点也不清爽,反而闷热,压抑,好像一个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06 11:23:20)


国殇之柱(丹麦文:Skamstøtten;英语:PillarofShame)
作者:丹麦雕塑家高志活(SJensGalschiøt),该作品是为了纪念六四事件。
柱高6.4米。国殇之柱上刻有多个身躯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征血腥镇压的死伤者,基座正面以红字刻上楷书(简体字)「六四屠杀」和草书「老人岂能够杀光年轻人」,背面也有同样的英文语句。
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05 11:45:31)


谁,不是天安门母亲?──献给丁子霖
作者:龙应台
發表時間:9/4/2006
1
十五年前,我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在不可预知的机缘里,走了三个广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东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莫斯科的红广场。那是动荡的一九八九年。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来到北京。清晨时刻,雾,还锁着昏昏的建筑,覆着疲惫的人群,广场在朦胧中却显得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6-05 08:11:54)

【七律】致丁母 当年六四国殇时 母失麟儿瑟断丝 举国悲咽人洒泪 屠城得意血沾旗 凄凄岁月君思子 寂寂天涯我祭诗 可叹星移经廿载 何时斗转换云衣 20090604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04 06:10:21)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马英九每年6月4日都会参加相关的纪念追悼会。他坚持:「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2007年,他以前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发表《自由民主两岸对话基础》的文章。开头为:「今天(6月4日)是六四事件18周年,中共政权以武力血腥镇压了学生的民主运动,让它多年来试图建立的改革开放形像毁于一旦。」
2008年4月14日,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历史镜头]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学生
1989年5月19日凌晨四时许,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以后,赵紫阳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随同下,到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下面是赵紫阳的讲话。
“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我这次来不是请你们原谅。我想说的是,现在同学们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绝食已经到了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自由亚洲电台:万润南谈胡耀邦和赵紫阳有何不同
胡耀邦和赵紫阳是中共的两位杰出领袖。胡耀邦因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遭罢黜郁郁而终,引发89民运;赵紫阳在89民运中因拒绝下令向学生开枪而下台,在软禁中死去。但这两人又有什么不同呢?流亡海外的中国著名政治异议人士万润南指出:胡耀邦始终受困于共产党体制内,而赵紫阳却试图跳出共产党的体制。自由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最大的威胁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作者: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克服社会溃败所必须进行的一些变革,往往由于担心其威胁社会稳定而被束之高阁,结果是使社会溃败的趋势日益明显。
本贴是一个讨论贴。本贴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这个想法是很初步的,因此本贴是在不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六四20周年,满腔热血一地鸡毛
作者:刘放

转瞬间“六四”就过去二十年了。当年邓小平说,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平安。言犹在耳,血腥犹在,二十年时光却早流逝了。
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都已作古。改革开放的所谓三架马车,都早已驶入历史,化作尘埃。
二十年在历史中实为一瞬,但在凡尘世界足于变幻万千。蜗牛角上,石火光中,二十年间人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