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窃听风暴》,你是有选择的
龙应台
 一、列宁听贝多芬
《窃听风暴》(《别人的生活》),今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真的很特别。一夜成名的导演,东诺士马克,是个初出茅庐的人,只有三十三岁。得奖的作品,是个啼声初试的作品,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而且,他不只是导演,剧本也出自他的手。从构思到完成,整整九年。
九年前,东诺士马克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三个女人向我推荐,我向所有男人推荐
沙叶新
很难遇到这样的巧事:3月9号、10号、11号,接连三天,接连三个女人向我推荐同样一部影片。先是香港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的女记者,后是上海的一位女歌唱家,第三位女士是加拿大某机构驻上海的首席代表,她们共同向我推荐的是这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窃听风暴》。
她们不是顺便对我提起此片,而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官员财产公开:不难的“难题”》刘军宁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达礼物。
度日如年:当官的日子太好过了,每天都像过年一样。
杯水车薪:每天上班喝杯茶,月底的收入就可以买辆汽车。
知足常乐:知道有人请自己洗脚,心里就感到非常高兴。
见异思迁:看见漂亮的异性,就想搬到她那里去住。
夫唱妇随:当官的去歌厅唱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万家按语]
杨继绳学长指出:“当今,中国人不得不面对两个现实:权力没有被制衡的上层建筑;资本没有被驾驭的经济基础。这正是“威权政治加市场经济”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权力的贪婪和资本的贪婪势必恶性结合,这是当今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可谓一语中的。全文请阅读:
制衡权力,驾驭资本
杨继绳
权力
什么是权力?麦克斯·韦伯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心更没死!
——“六四”前后我和上海市委领导的接触
20年了,我对“六四”几乎没说过一句话,再不说,有点憋;可真要说,又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或感人肺腑的事情,因为整个“六四”期间,我不在举世瞩目的北京,我在上海。上海虽然也有示威,有游行,有绝食,但没开枪,没坦克,没屠杀。北京是震中,是飓风口,是火山顶。上海在这一风波中的险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万家按语]沙叶新先生生于1939年,比我年长7岁,今年有七十了。他曾经这样风趣地介绍自己:
“沙叶新,曾化名少十斤。少十斤为沙叶新的右半,可见此人不左:砍去一半,也不过十斤,又足见他无足轻重,一共只有20斤。沙叶新于1939年出品,因是回族,曾信奉伊斯兰,且又姓沙,可能原产地为沙特阿拉伯,后组装于中国南京。休形矮胖,属于三等残废,但他身残志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看到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里,同一个地方政府办公楼和当地校舍的比较,确实有点触目惊心。不由得想起三十年代一位地方军阀的训令,便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当真“与时俱进”了吗?
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政府办公大楼
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中山岭村小学
一九三O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腐败”文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沙叶新
  作者的话:这篇文章是我政治文化系列的第四篇,准备近三年,今年6月动笔,历时三个月,直至9月1号写出初稿,然后分发给10位朋友征求意见。最近才得空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大力削减篇幅,将初稿的2万2千字,删减为现在的1万6千字。原有的框架和主要观点保留原样,未作改动。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为三千六百万饿殍立墓碑徐友渔新华社高级记者、学者杨继绳所著《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在香港出版,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极大关注。虽然中西方作者以前出版了多种有关大饥荒的书籍,但就资料的全面和翔实,内情披露的惊人,论证的理性和严密,以及结论的权威可信而言,这本书是前所未有的。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以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杨继绳学长是我们清华同学的骄傲,他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都是可以传世的鸿篇巨著。他的一些短文,也独具慧眼,给人启迪。今天,推荐他的一篇短文:
杨继绳:集体世袭与“权力场”
当今,那些父兄是高官的人,进人官场,就会飞黄腾达;进入商场,就会财源涌进。政府机关,外国公司,大型的国有和私有企业,也争先恐后地吸收高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