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尸弃佛,梵文Sikhin又作式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毗舍婆佛梵文Visvabhu又作毗湿婆,毗舍浮,毘摄罗等,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梵文Vipasyin,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说法,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梵文Buddha是佛陀的简称。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佛陀又译为"浮陀","浮屠","浮图",等,意思是"觉","觉者","知者"。"觉"有三个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项,菩萨缺最后一项,罗汉缺后两项,凡夫俗人则三项全缺。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过修行而最终涅盘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只修罗汉行,大乘佛教则修菩萨行。由最原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菩萨,梵文Bodhisattva(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梵文Ksitigarbha,音譯乞叉底蘗(音「播」boˋ)沙,意譯為地藏。根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據《地藏菩薩本愿經》中說:「在忉(音「刀」)利天,受釋迦如來囑咐,要在釋迦滅渡後、彌勒佛降誕之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渡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梵文Vimaiakirti。音譯: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詰,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稱的人。他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據《維摩詰經》講,維摩詰是古印度毗捨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萬貫,奴俾成群。但是,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有一次,他稱病在家,驚動了佛陀。佛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一起,有時取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佛陀的左右脅持。本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因供養比丘僧眾,並施藥救人,得眾人讚賞,被尊稱為「藥王」,和「藥上」,後兄弟施醫行善,雙雙修成菩薩,佛陀曾對彌勒佛預言他倆將在未來世成佛,號淨眼如來,和淨藏如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梵文Samant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普賢,遍吉。象徵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之智德,證德相對。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和佛陀,文殊菩薩合稱華嚴三聖。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其塑像多騎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的峨嵋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梵文Manjusri。舊稱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曼殊室利。古譯: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頭,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又稱觀自在,梵文Avalokitesvara。觀世音者,觀世人稱此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雲:觀世音。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為阿彌陀佛的左些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合計中日關於觀世音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36]
[437]
[438]
[439]
[4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