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巨鹿之战,井陉之战与街亭之失

(2021-02-18 16:47:33) 下一个

巨鹿之战,井陉之战与街亭之失

 

文/飞鸿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有名的对联提到两个典故: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是说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奋力一搏终会成功,卧薪尝胆是说忍辱负重下定决心奋力拼搏也可最终成功。

 

        在秦末发生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过漳河进击强大的秦军,项羽命令军士破釜沉舟,断绝退路只能向前。结果军士们个个奋勇上下齐心与强敌秦军以死相拼,最后绝地逢生,彻底战胜敌军。在战争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勇冠三军,威震天下,成为西楚霸王。

 

        韩信是楚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兵仙”,其指挥作战的军事谋略首屈一指。在楚汉战争期间曾创造出许多经典战例流传千古,井陉之战就是其中一例。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率领三万新招募的汉军对二十万赵军之战也是以少对多,以弱对强之战。但是他超出常规思维率军背水列阵,开战以后先败后胜,从绝地反击,彻底击败赵军。

 

         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都是兵法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法。

 

         在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中,除了将领高超的指挥艺术大胆的谋略外,己方将士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勇气极为重要,如果稍有胆怯,战线一旦崩溃,结局就会完全两样。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与士兵们破釜沉舟,具有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属于勇猛之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不着痕迹地置己军于绝地,同时又布疑兵于敌后,属于智谋之将。

 

        三国时代的蜀汉参军马谡熟读兵书,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曾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在伴随诸葛亮南征平乱时,提出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精辟战略方针。但马谡并无亲自领兵作战的经验。在北伐曹魏时诸葛亮却在马谡的要求下让他领兵去守街亭要道。熟知历史的马谡对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应该是了如指掌,并想刻意仿效。于是屯兵于土山,也希望自己的军士被敌军围困以后绝地反击,拼死一搏,以居高临下的地形地理优势势如破竹地战胜敌军。谁知蜀军的心理素质远不如巨鹿之战的楚军和井陉之战的汉军,因为水道被敌方截断,军心不安,蜀军几次向山下敌军冲击不见成效之后就信心尽失,军心彻底瓦解,虽有王平在外策应也无济于事。最后蜀军街亭惨败,马谡丧师失地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诸葛亮认为自己用人不当而自贬三级。

 

        其实诸葛亮除了用人不当之外还犯有另外两个自己没有说出来的军事错误:一是蜀军北伐曹魏本来就是以少对多以弱击强,在军事上应该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寻机歼敌。但诸葛亮却为了布疑兵而调动将领几处派兵。正是因为诸葛亮过于分散兵力所以各处兵力都明显不足。甚至造成后来街亭之败后在司马懿大军兵临西城时万不得已只好用空城计对敌;第二个错误是是料敌不足,他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和敌人有可能来袭,但没料到司马懿会亲率主力大军前来夺取街亭(三国真实历史是曹魏名将张郃率大军夺街亭)。诸葛亮即使派其他得力将领率军按他的计划在街亭路口扎寨也根本无法守住街亭,因为一是兵力太过悬殊,二是街亭根本无险可守!也许马谡看到街亭无险可守就别出心裁用了个屯兵土山的昏招。可能也是由于被围后出击太晚,兵士们因为水道被断饥渴难捱体力疲惫而无法神勇起来遭致惨败。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优秀将领面对战场情势需要随机应变,已有的战法战例绝不可生搬硬套。古往今来既有很多勇气智谋兼备的名将,也有只能纸上谈兵的将军,象战国时的赵括,三国时的马谡等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飞鸿万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海蓝天' 的评论 : 据说林彪用兵深思熟虑,每次战役之前做计划都是反复掂量,针对不同的结果考虑几套方案。诸葛亮对街亭的防御难道事前都没考虑过备用方案?整个蜀军北伐胜败的关键就系于街亭防守成功这一点之上?一旦失守就全军撤返,这太有点孤注一掷了。所以北伐难以成功。
明海蓝天 回复 悄悄话 诸葛亮应是只是是防止魏兵偷袭街亭。当时的意图是让蜀军在街亭如果敌军来袭就拖住敌军,然后他回师合围。但没料到用人不当,致使蜀军败的如此之快,街亭要地被人夺走。事后来个诸葛的话,应在街亭集中埋伏兵力与魏兵聚歼魏军,彻底打败魏军主力,再一鼓作气向北挺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