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7-04 16:57:03)
第一次接触美国青少年早恋是通过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于是乎无论女儿们愿意与否,在我心里早有一幅美丽的愿景:女儿们可以什么时候、在哪个年龄段、与什么样的小伙子开始谈恋爱,携手走进美满的婚姻殿堂。然而,来到美国后,现实中的美国青少年早恋猛然让我乱了方阵,所谓的愿景、家规、和高压政策便都成了纸上谈兵。看来,如其刀戈相见还不如直面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03-13 18:48:31)
乡村音乐的精髓作为现代人,我们总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生活压力。好在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疏缓、排解压力。我最喜欢的方式之一是在夕阳西下的林荫道上,有我喜爱的音乐相伴,独自驱车,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爱伴我成长的中国音乐,每一个音符都注入了我的血脉,勾起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我听交响乐,那磅礴宏大的气势,给我坚不可摧的力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3-05 19:03:30)
中国口音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鬓毛都衰了,乡音却未改;豆蔻年华到武汉读书,开始学习武汉方言。至今,我还能讲地道的武汉话;可是说了很多年的英语,无论多努力,还是去不掉我的中国口音。这口音我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走多远,跟多远。 几年前为了弥补没有美国临床经验的缺憾,周末到一家医院打工。有一天发现我的病人生命体征发生了变化,我立即拿起中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5-02-15 08:02:03)
下班回家,看到一个黄色的大信封静静地躺在门前的“欢迎”脚垫上。我漫不经心地拾起信封,冷不妨寄信人地址跳进了我的视野-华盛顿白宫(TheWhiteHouse,Washington)。我顿时纳闷,我和移民局、劳工局、以及社会安全局都有过交手,但与白宫却未曾有过任何交情呀。不由自主地,我的视线飞速闪到收信人姓名地址。看来这封信是寄给小女儿的。当时她6岁。此事真蹊跷!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5-02-08 16:48:44)
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夜饭。年饭乃团圆饭,父母双亲、兄弟姐妹缺一不可。然而,我家的年夜饭没有父亲已经很多、很多年了。但是,那快乐、有限、而又珍贵的有父亲的年夜饭记忆却日久弥香。
父亲是一位干练的读书人。凡事他都讲究效率,唯有读书不同。他读书讲究精研细读,举一反三。他做什么都快,比如吃饭,总是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但年夜饭不同。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