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笔记】俯仰之间悟生死及其它

(2008-11-19 21:15:39) 下一个
先说两句有关的题外话:
1. 读一本很专业的书,看到一句很诗意的: “The boundary maybe a boundary to the flow of energy and matter, as in the case of the cell or organism. Or it may be a boundary to information flow, as in the case of gene flow within the members of a species, in which case it is much less concrete.”  (page 6, Adaptability: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ability from Molecule to Ecosystem, by Michael Conrad) 瞧瞧,基因的复制传承工程叫做“ information flow within the members of a species”, 多么的诗意!boundary 不concrete 就不吧,也不是啥坏事,对不? :D

2. 读到走廊网友胡涣兄译解海德格尔的贴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lture&MsgID=338308
对这两句很有感觉:
“如果我承认死亡、直面死亡,我就能从对死亡的恐惧和生活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只有在此时,我才自由了,才变成了我自己。
If I take death into my life, acknowledge it, and face it squarely, I will free myself from the anxiety of death and the pettiness of life - and only then will I be free to become myself.

人以为他是语言的创造者与主人,而实际上语言从来都是人的主人。Man acts as though he were the shaper and master of language, while in fact language remains the master of man.
(胡解:人眼中的真理或谬误永远都是扭曲的、可变的,而语言中储存的真理或谬误是绝对的、不变的。)”

想发言但是离胡涣先生原贴发表时间很久了,于是做罢。

好,说正题:“死生亦大矣”!

昨天又读《兰亭集序》。极其喜欢这短短三百多字的一篇,也绝不仅仅因为书圣的字。
在南加州,北半球的夏夜,知音道友府上,痛饮赖茅。畅谈文化谜姆复制传承,正是应对“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的唯一解!我友吟诵王右军此文末句:“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阿原拍案叹道:“好个千古多情的文化人啊!”就把手上的一杯干掉。当夜情景,今后每想来,必是感慨万千豪情满怀。

细读禊帖,又有所得:
1. 一“俯仰”。在开头写一个通透世情者在天地之间的乐:“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天儿好,心情也好。眼睛到处,心怀驰骋,极其快乐!
同道朋友,相约应时应景地聚聚,饮酒做诗,就到俺老王做官的地头儿上吧,崇山峻岭,密林修竹,水流清澈湍急,正好玩儿那流觞曲水的游戏!高朋满座,兴致正浓,小子王献之诗没做出来,罚他吃酒三杯!你问丢面子不?嘿,你咋这么想呢?!不就为了好玩儿麽!你们后世做父母的,都这样子么?你们累孩子也累,何苦哈,看不通!
2. 另两次“俯仰”。中间段,一是感慨人生之快,在俯仰之间,人与人相处着,就这样。“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这里他写人们的性格表现的不同,很简炼概括但很深刻。他说有的人啊能在屋里交流彼此发自内心的感悟;有的人吧,他心里强烈的感觉表达不出来或者不屑表达,就寄情外物放浪形骸!但是人们的共同点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想起阿原一再说许多维的思想量子时空,灵魂飞舞,知音偶遇,性灵之福,“瞬间即永恒” (这带引号的是木木说的);当然如果倦了(好像都会倦的呀,请参见前一篇读书笔记《情花之毒》),情随事迁,感慨从前那样为之欣喜的,怎么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 俯仰之间的生死。作者接着说“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却原来,前头那两次说的“俯仰之间”,都是说生命的短暂啊!高兴的时候,不知老之将至,但是天地之间惠风和畅中游目骋怀的这条生命,在俯仰之间会很快成为过去的。生命长短随造化,但终归会有尽头。这么好的天儿,这么好的心情,想到这里“岂不痛哉!”
4. 接着,他开始批庄子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当然知道,把死跟生混为一谈是荒诞,长寿者和短命鬼相提并论是妄言。这,这姓王的要干嘛这是?!庄子的齐物论了生死,是达观智慧的:“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多精彩的相对论!没错呀,放在宇宙大系统的运行背景下,个体生命的明灭,长短,可不就是该这么看么?
5. 但是,王的立场,是个体生命,不是宇宙大系统的运行!他是个强烈认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踏实认真的人。不似当时领导潮流的清谈玄学的文人们,王老认为人生在世,是有“务”和“要”的,所以人生不虚妄。从这,一下让我跳了老远,想起了古罗马皇帝Marcus Aurelius初读梁译本的《沉思录》的时候每每想起老庄之道。今天想来, Marcus Aurelius也真是个踏实行走在天地之间,有俯仰智慧的哲人。他写的:“试想每一细小的植物,每一只小鸟,蚂蚁,蜘蛛,蜜蜂,他们是如何的勤于操作,如何的各尽厥职,以组成一个有秩序的宇宙。那么你可以拒绝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吗?”他写的:“莫以为你还有一万年好活,你的命在须臾 (俯仰之间啊,呵呵); 趁你还在活着,还来的及,要好好做人。”他写的“回顾一下,时间在你后面张着大嘴,向前展望,又是一个无穷的永恒。在这永恒之内,只活三天的婴孩的寿命和长达三世纪的一个Nestor(洋版彭祖,呵呵)的寿命是一样的。”
总之,俯仰之间,天地之中的一个生命,踏踏实实地活过今生。在宇宙大系统的运行里不卑不亢地认真于要务,做最好的自己。这就又是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了 :D
6. 所有的宗教或者哲学,都要帮助信众“了生死”。以上所理解,是阿原体会了自己用的。Marcus Aurelius是人本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受当时的局限,他的著作,有有神论言辞不少,但我认为无关大碍。准备以此读书笔记与春华社朋友交流--以前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的。
7. 想起那姓孔名丘字老二的读书人,一句“不知生,焉知死!”何其酷也~!哈哈哈哈,有相爱痴男女,废话呢喃中好约来生,其实今世不管如何重重阻隔也还是要过的,该学孔老二这句,叱之责之曰:“不知此生,何言来世!”

到后了,掺和讨论一下语言如何可能是“人的主人”。Steven Pinker说得很透彻呀:“...the nature of reality does not dictate the way that reality is represented in people's minds. The languatge of thought allows us to frame a situation in different and incompatible ways” (The Stuff of Thought, page 4. 强调是阿原加上的)。 语言负载的,是the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by a community,也就是他们的local reality 了。有人问我,在出国五年之后的今天,你用英文思考还是用中文思考?我发现自己数数和计算的时候还必须用中文,不然数到大了就数丢了,就算不出来。虽然5年里用英文谋生,我的思维还是很中国的吧。

不知所云么?是够乱的。先放着以后回头整理吧。这多维的量子时空啊,里面灵魂飞舞,携思想的碎片,乱得生机勃勃。平珂和海德格尔对话,王羲之掐庄周还得请Marcus Aurelius出来调解。。。阿原有幸在俯仰之间,“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有缘读此乱文的人,看中哪个碎片,尽管let information flow 便是!呃,俺说meme,非gene也,莫笑莫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一个人的亲密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语言负载的,是the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by a community,也就是他们的local reality 了.

更复杂的可能还是,这个local可以是黄豆豆之于阿原。王国维有句词说:可怜身是眼中人。

俯仰之间了生死的人可能只是local reality中诸多中的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