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的留学日记

想尝试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便来到了这里.偶是一个太过于单纯的女生,一路走来,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在那么简单了,成熟的同时也欣喜,
正文

给生命插上翅膀——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2010-09-30 23:43:29) 下一个

人类文明的长明灯——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这个话题的核心是思维方式,而非思想。之所以,着重于强调思维方式,恰恰是要将其与盛行的各种思想说辞区分开来。

思维方式的本质是生命个体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建造的思维框架,是操纵思维如何进行的技术流水线和环节,而思想则是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经过生产、加工后得到的内容与结果。思维方式与思想的关系,就好比是树干与树叶,国家的结构体制与内容,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行为。将思维方式比喻成树干,则大脑就是这棵树干的根之营养所在,思想就是这扑朔迷离的无数绿叶。思想的闪光点,便是思维方式这条流水线精加工的技术成果。显然,在每个独立个体自出生乃至死亡的生命过程中,思维方式始终在不停地发育、成长、成熟、结果。每个独立的个体所形成的思维方式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就好像人手的指纹一样。不同的是,指纹在人的生理成熟之后,大小也不会再发生变化,而思维方式却随着生命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对家庭的认知、对生活的认知及对社会的认知不断深入与深化,仍然拥有再发展、再完善的可能,即思维方式具有再造性与可塑性。这种再造性的活跃程度,我将之比喻为灵活的程度。个体灵活的思维方式,好比,个体的脑部拥有一片森林,思维方式越灵活,则树干(再造性)的数量越多,森林的规模越大;反之,亦然。同时,这种可塑性的活泼程度,我将之比喻为积极的程度。个体积极的思维方式,仿佛,树干上的繁枝(可塑性),思维方式越积极,则树枝越茂密;反之,亦然。显然,无论是树干多少,树枝多少,都将直接决定思想这些树叶的数量和品量。对每个拥有健康大脑的个体来讲,其思维方式与思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树与叶的关系,也可以解释为因果关系。而结合思维方式的再造与可塑性,我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并非每个拥有健康大脑的个体都可以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因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生命的奢侈品。

作为生命的个体,在生理年龄达到30岁时,已经基本实现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回归与价值观认同。因为这个时期,人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完善,特别是,确切的说是思维方式、方法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和思路,而这些由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生活态度(潜意识的行为习惯)与生活状态(实在的行为结果),即思想具体表现在生活上的行动、行为——称之为生活状态或存在状态,也已经基本形成了某种定式。而个体生命发展和变化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我对这种生活态度,或者生活状态,或者生存状态的改善及调整的程度强烈。

思维方式积极而灵活的人,会不断地要求自己调整及改善自身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使之更趋于提升自我满意度、自我幸福感、自我成就感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反之,思维方式消极而怠慢的人,更懈怠于调整自我的存在价值,即使,存在着某些积极的、潜意识的自我变革的倾向,而源于思维方式的消极,往往导致态度的怠慢,表现在生活行为、行动上,就是安分于现状的假性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而与之相关联的社会行为结果,往往,具有后者思维方式的个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盲目的沉浸于来自社会行为的他人应酬与交际,追求在与不同社会个体进行语言交流中获得他人社会认同,或者为追逐各种利益而疲于频繁的社会活动,我将之称为——外向型思维方式怠慢。而这种类型的思维方式怠慢恰恰是因为泛滥的社会交际行为,致使他们自身对生存态度、生活状态逐渐缺失了自我反思、自我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了思维方式的怠慢与停止,甚至思维方式的死亡。有人会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为什么在社会交际中如此活跃、如此频繁,难道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思考和判断吗?而事实是,对于这些思维方式怠慢和思维方式死亡的个体,频繁社会交际与应酬早已经成为他们的惯性思维方式,他们始终被局限在了惯性思维方式的活动中,而这种惯性思维方式就是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最大克星,也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的最佳盟友。只要是具备了思维方式未发生变化、发展、调整、提升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思维方式怠慢,或者思维方式死亡。

另外一种极端,就是,思维方式消极而怠慢的人,永远处在生活稳定的自我满意度里,永远对自我生存状态无节制的放任与纵容,即对他人的生存状态及社会行为无要求、无管理,对自我的生存状态与社会行为亦无要求、无管理。即中国古谚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不会因为潜意识的羡慕别人,或者认可别人的思维方式,而对自我的思维方式进行任何调整与改变,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方式里根本就不存在力求变革与改进的积极思维方式存在与发展的基因和土壤。因而,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便成为他们获得人生发展与提升的障碍,而恰恰由于这障碍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他们自身难于意识到自我的思维方式问题。在更多情况下,他们会将自我在社会行为、社会活动中遇到的不顺利、不愉快,理所当然地归结于他人、他物的错误与失误,甚至会诅咒老天或上帝没有带给他们好运气。这种类型的极端思维方式,我将之称为——内向型的思维方式怠慢。

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非常明显,大自然拥有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永恒不变的万物生存定律。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然不可避免受到这一法则的统治,无法摆脱这一法则的约束。而人类群居赖以生存的社会群体,始终活跃于这一规律的诺亚方舟上。这也是人类不断超越自然、不断超越自我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进化的进步源动力。显然,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那些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群体所占的比重越大,越会加快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提高进化的程度;反之,就会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人类进化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的确确是占据着主流位置的,只是在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比如,中国近代满清时期的社会发展停滞,就是因为缺失了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存在的主流地位,从而造成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缓慢与停滞,群体性的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致使中国社会群体的集体愚昧与落后无知占据主流,从而反映在人类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几亿人落得被奴役、被侵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下场。可以说,亡国,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一族群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的死亡。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摒弃思维方式怠慢和死亡的思想方式奋争史,是不断进行自我思维反思的思想斗争史。

而具体到我们个体的社会存在,更应当重视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价值与意义。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可以不断调整个体生命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个体生命的生存技术性问题——即社会谋生的能力;可以不断提高个体生命的社会存在价值,找到个体生命本我的真实与社会现实的平衡;更可以拓展个体生命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生存艺术,创造个体生命的生存、生活灵感。显然,拥有这一思维方式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么如何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呢?

首先,克服思维的懒惰,在克服懒惰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懒惰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滋生的最肥沃的土壤,只有将这一土壤暴晒在勤奋的太阳光下,才能彻底消除思维方式的怠慢。懒惰的消极后果,表现在科学上,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现。虽然拥有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的人,其自然老去的结果,并不一定都要老年痴呆,但是现有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凡是拥有老人痴呆症的病人几乎百分百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群体。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大脑思维的怠慢,导致大脑生理机能的退化,从而被拥有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人们发现并美其名曰“老年痴呆”。

而要克服思维的懒惰,就要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培养不同思维方式的初期,可以是简单的模仿他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是有选择的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在不断的观察中刺激自我的视觉神经,在不断的交流中刺激自我的听觉神经,在不断的肢体语言里刺激系统神经。用社会上比较通俗的语言来形容,即“5到”做人定律——“眼到”、“嘴到”、“手到”、“脚到”、 “心到”。 “心到”是克服懒惰的最高境界,能够感受到“心到”也是基本拥有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显著标志。而时刻亲身实践“心到”,则意味着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已经达到了极致的状态。

其次,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

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定律——即: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

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是良性思维的不断自我反思,在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不断循环基础上实现思想升华的过程。

人类的自我反思精神,是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始终的。

中国新唐书里即有:“平生所示事,皆适时制变,不专始谋。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一个王朝即是在对它前一个王朝的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反思意识增强时,这个王朝就走向强盛;而当反思精神弱化时,历史就当然地让它滑向衰败。

具体到个体,自我的反思会使生命个体逐步成熟,更重要的是催生个体在反思中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平衡,增强个体的社会归属感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个体反思的榜样就是鲁迅。鲁迅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评论与批判已经成为所谓的民族自我反思精神的典型代表。这些批判在历史的当时有过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下,如果进行再反思,会发现,由于鲁迅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局限性及其反思方法的缺陷,其专属思维方式下的思想成果,由于历史的沉淀,已经对现代人科学地认识中国文化和国民性形成了障碍。

最后,在包容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多方位信任思维方式,最终构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灵活本身就体现了这类思维方式的包容性。“有容乃大”。“容”不仅可以囊括物、东西、存在,也可以包含思维方式。而要实现多种思维方式的包容,就要具备可塑的个体灵动的智慧。虽然,我想在表达的时候,尽量使用非抽象的语言,但是对于智慧这个词,在科学上确是可以定义的,如情商、智商都是智慧的具体指标。无论是先天智慧还是后来的经验智慧,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形成。智商高的个体,其感悟认知的能力越强,越易于包容整合各种思维方式。在包容整合的思维运动中,能够独立地建立自我的多方位思维方式,并且在这些思维方式间以契约的代码形成彼此信任的构架。思维方式包容的结果,表现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上,就是宽容、谦让及其他,而多方位信任思维方式,表现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上,可以视为个体的自我认可和自信,及对他人的社会认可和信任。正因为具备了特定的思维方式,才形成了个体的特定的社会行为结果和状态。所以,在分析一切人类自然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从人类整体的思维方式的主流上去把握,而要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样,首要应当做的是,集体构建人类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这种倡导似乎在当代已经有了一个另类的说法——洗脑,也未必不可。

 

 

 

如何规范教育孩子——听朋友席间讲话的感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