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作品

自然风光,社会情态,随便说说,慢慢道来,直叙胸臆,怡情养性,广交朋友,游历世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奥地利,输出风景与音乐的国家

(2007-12-01 01:45:31) 下一个

奥地利,输出风景和音乐的国家
   ------欧游杂记之三十八           barton

等到坐缆车到Titlis雪峰观雪景的游伴回到Engelberg,已快正午。我们行色匆匆,离开了Engelberg,结束了对瑞士的访问,启程去奥地利。按照地形,我们得回头走原路。我们重返卢塞恩,再从苏黎世近旁经过,重回Weesen和Walenstadt,又来到了Liechtenstein[列支敦士登]。该国的国旗再次向我们招手。沿途都是旧日风景,可以说是老友重逢了。特别在列支敦士登国土上,我们竟然依依不舍,对之产生了惜别之情。我们来到了两国的边境,真有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味道。

这时,导游倒猜到了旅客的心。她告诉我们,在入境奥地利时,可以在我们的护照上加盖签证章,以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这个消息使车上的男女老少都激动不已。

如果不是过境关卡与签证盖章,我们即使进入了奥地利也是浑然不觉的。因为除了奥地利的多瑙河平原之外,奥地利的自然状貌和沿途城镇几乎完全与瑞士一样,没有什么大区别。它们都是阿尔卑斯山的宠儿。看到的只是阿尔卑斯山白雪的山顶和没有雪的深灰色的山岩峰峦。这白色与灰色和山谷平原的绿色十分协调。因为山是灰岩,使因斯布鲁克[Innsbruck]附近的因河的河水也变成了灰色。也使多瑙河变成灰色。所谓蓝色的多瑙河其实是诗人所梦想或为音乐家所杜撰。多瑙河好像从来都没有蓝过。

奥地利的地形好像比瑞士要稍为平整一些。山谷平原较为宽敞,一直绵延到维也纳。尚未到维也纳,奥地利的平原就出现了,使人的视野为之开阔了不少。由于我们进入奥地利之后一直在绵延不断的肥沃的山谷平原上驰骋,透过车窗望出去,红的、蓝的、白的、深灰的、橙色的、黑色的教堂耸立在绿色的草原上或葡萄园、庄稼地上,村庄的旁边,风姿卓约,点缀得整个奥地利的美丽的原野带上了更为富丽与神灵的色彩。这个无与伦比的画面给我的不凡印象足可让我享用一辈子。这个美丽圣洁的画面似乎向我传递着一种神灵的信息,使我恍然大悟起来。同时,整个画面的美学价值也使我震惊不已。难怪奥地利出音乐家,成了音乐之邦了。在这样的美景的氤氲下,即便是一条笨牛,也是会唱歌跳舞的!

奥地利领土上的这些众多的纷呈在如画之邦的教堂,特别是教堂那造型恰到好处的、灵动的、诱人深思的、奇丽的尖塔,不禁使我在深心里得出了一个结论:是宗教文明,开发并培育了阿尔卑斯山的文明;开发并培育了欧洲的文明。并且,只有宗教文明能够使欧洲在遭受两次世界大战蹂躏之后,仍然保持住了这个文明。

红色和白色的教堂的尖塔,在白雪群山的映衬下;在绿草地或葡萄园的映衬下;在静卧着的幸福村庄的映衬下,您说有多美,它就有多美!

奥地利有两个瑞士那么大,[84000平方公]人口八百万。奥地利国歌的第一句歌词就是“山的国士”。全境有三分之二国土被阿尔卑斯山复盖。她受到阿尔卑斯山的恩赐,成为出产风景的国家。她拥有欧洲最佳的滑雪胜地。加上友善好客、潇洒脱俗的人民,还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使她成为饮誉全球的旅游国家。终年游客不断的观光业,是奥地利经济的最大支柱。

奥地利出口的除了风景之外,就是莫札特等人的音乐了。

当天,我们途经因斯布鲁克,抵达莫札特的故乡萨尔斯堡[Salzburg],下榻在一家清洁的大宾馆里。晚上,我们就在莫札特的故居,与莫札特的灵魂促膝谈心了。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三日

附图说明:barton photo 014 在萨尔斯堡随处可见这种露天演奏会。

barton 03 泛着寒气的灰色的因河流过小家碧玉般的城市因斯布鲁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小凤凰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奥地利在你的笔下真是个世外桃源!
同欧洲有些别的国家相比,奥地利还是保存了较浓的欧洲风格和民族气息,特别是孕育出的那些优秀的音乐家们更是奥地利人的骄傲!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