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和随想

我的两个儿子常常听我讲自己儿时的故事。他们建议我写下来,说很有趣。
博文

如果说2023年是AI发明元年,人们开始尝试,体验人工智能的能力。 那么,2024年一定是AI生产力落地的第一年。 受到ChatGPT,Gemini的启发,我投资了两个AI在客户服务以及营销研究领域应用的项目。项目落地的核心是应用OpenAI,谷歌,以及人脸表情识别领域的成熟接口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云上搭建方便易用的AI应用。帮助客户在专业工作领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使用AI工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匪夷所思的2020年代 最近,和几位故知老友聊天。年近半百,也都曾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各个行业都是拔尖儿的角色。大家提及股市,自己的企业,职业,都唏嘘不已。不得不面对当下的诸多困难,这两年收入锐减,有的失业,有的经营企业,朝不保夕尽力维持,有的虽然还有收入,却也心里压力重重。朋友们家庭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很多人对未来更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2-21 03:25:09)

儿时纪事 (二) 撮合的婚姻 爸爸在梅局长的帮助下,进入大同矿务局的技术学校学习钳工,不仅免于运动中被批斗、仓惶逃命的恐惧,还过上了相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在那个年代,一个逃命的地主儿子有这样的境遇,难以想象。我的爷爷必然最为欣慰,也一定无比感激十几年前这位老朋友的侠肝义胆。 爸爸没有讲述过他在技校的学习生活。直到离世,都珍藏着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02-19 03:17:0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每个人生阶段,我曾很多次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我至今也不敢确定是否找到了答案,虽然年近半百,人生阅历也算丰富,我没有半点信心。 缘起 文革结束前一年的冬天,我出生在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沟里,一座马房改造的两间老房子中。隆冬时节,寒风刺骨。我出生的时刻是凌晨,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9岁,一个5岁,还有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2-17 02:22:26)

1988年,我考入井陉县威州农技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学校每年都会从周边的几十或者上百个村子中,通过考试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就读。大约80名学生,组成两个班级。家在学校附近的同学走读。大多数同学,离家较远,则是在学校吃住。我家在高家峪,与学校隔着一条河,是在学校住宿。 家到学校有四条路。两条路上有公路桥。另外两条则是通过简易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02-14 10:06:35)

政府强力干预人口 自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大跃进运动,一场以迅速实现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经济运动。由于政策失误加之自然灾害,大跃进导致严重经济困难和数千万人口非正常死亡。此后,政府采取鼓励生育政策,试图通过增加人口恢复国力。彼时,毛泽东的极端人口观点,如“宁可饿死五千万人也要买核材料技术”,准备在与美国的核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4-02-12 03:43:57)

从麻雀说起吃早餐的时候,窗外院子里有成群结队的麻雀,一会儿它们在草地上觅食,一会儿都飞进橄榄树里面,叽叽喳喳欢快地交谈着。Kevin说,“Clover(他的小猫)总是想抓住它们,他可没法做到”。麻雀是我儿时最有记忆的玩伴儿之一。妈妈在房顶上晾晒粮食的时候,总是让我去看护,防止麻雀偷吃。百无聊赖,我就自己想办法把愚蠢的麻雀罩进筛米的筐里玩,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