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韬

(2023-12-03 12:30:10) 下一个

龙韬 王翼第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潜谋应卒,揆天消变,总览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天心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才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印,谬号令。闇忽往来,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二人:主拾遗补过,应对宾客,议论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观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四境,以弱敌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閤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方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法筭二人:主会计,三军营垒、粮食、财用出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要有左膀右臂来助成神威。怎样能做到这点呢?”

  太公回答说:“凡是帅兵出征,都是把主将作为主宰全军命运的关键。而为主将者的关键则在于通达万事之理,而不在于只精通某一方面的权术与方法。要根据能力授予下属职位,取每个人的长处,根据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作为不变的常法与纲纪。故而,主将应该拥有由七十二人组成的幕僚集团,正可应化于天道的七十二侯。具备了与天道相应的数字法度,详细而精准的知道一切生命运行的道理,殊胜才能与奇异本领能够应时而显,万事就已具备了。”

  武王问:“请问这七十二人具体应该怎样配备?”

  太公说:“一人担任腹心:负责出谋划策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测度天象窥知天意消弭灾变,总体负责拟定各种谋略与计策,负责保全民众的生命安全。

  五人担任谋士:主要负责谋划军队行动的安危,考虑上未发生的事情消除隐患,评定军中将士的德行与才能,制定明确奖罚条例,任命官职,决断人与事物的嫌疑真假,确定事情是否可行。

  三人担任天文:主要负责观察星象计算历法,观测风向与气象的变化,推算准确的时间与日期,考察核对符兆的准确性,查核发生灾异的缘由,以便掌握天侯的变化规律从而抓住有利的时机。

  三人担任地利:主要负责行军道路以及宿营地点的形势与安全并决定行止,查明地形地貌的利弊并时时通报最新消息,以便掌握地形的远近险阻与平坦,水源的干枯与山势的险峻,在作战时不失去有利的地理位置。

  九人担任兵法:主要负责分析评论敌我双方战争态势的异同,配合战略完成具体战术所需要的成功与失败的战斗,根据战斗需要为将士选择不同兵器并达到简练恰当,检举军中不遵守军令的人。

  兵法战略战术与不同兵器运用与变化的实施,根据不同的军纪检举战争中奸恶退缩者并且举荐有功者,负责配合战略完成具体战术所要求的成功与失败,对兵士们讲解并且实练兵法使兵卒精勇。

  四人担任通粮:主要负责全军饮食的调度,储备积蓄物资,疏通运粮的道路,使五谷能够快速安全运达军中,令全军将士所需物资不出现困难缺乏。

  四人担任奋威:负责选择勇力之才,研究如何手持兵器、身披甲胄到战场上冲锋杀敌。作战时率领他们如同风驰电掣般冲击敌阵,出奇不意,使敌人弄不清这些勇力之士从何而来。

  三人担任伏旗鼓:主要负责用旗鼓传达号令,使将士在战斗中能够耳闻鼓、目视旗,无误了解主将的意图。另外还要用假的凭证与图章,错误的号令迷惑敌军,使敌军无法猜测出我军的行动。这样明暗交错忽隐忽现的号令往来,神出鬼没,使我军的用兵之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人担任股肱:主要负责承担重大的任务与艰难的工作,挖掘壕沟,修筑壁垒屏障,准备好军营的防御工事。

  二人担任通才:负责发现与弥补各种遗漏与错误,应对外来的使者,与他们议论谈判,以外交手段消除敌患解开怨结。

  三人担任权士:主要负责策划出人意料的奇谋妙略,并实施特殊诡异但能产生广泛影响的事件。让人无法通过一般的智识辨别,从而达到能够行做无穷的变化。

  七人担任耳目:主要负责往来于敌我之间,探听敌方言论观察变化,探查四方事态的动向,了解敌方军中的情况。

  五人担任爪牙:主要负责发扬军威鼓舞斗志,用以激励三军作战之勇气,使将士甘愿冒险犯难去攻击敌军的精锐,从而断除一切怀疑与忧虑的畏惧。

  四人担任羽翼:主要负责传播宣扬我军的威名,达到震慑远方,使敌国周边四境因我方的军威而动摇,以消弱敌方的勇气与信心。

  八人担任游士:主要负责观察敌方的奸邪行为以等待最佳的策变时机,引导人心的开阖变化,观察敌人的意图,以此为基础来做离间与谍报的工作。

  二人担任术士:主要负责策划诡异与虚假的战术,假借依托鬼神之力,使士军的心受到迷惑。

  三人担任方士:主要负责管理各种药品,治疗兵刃造成的刀伤,治愈将士的各种疾病。

  二人担任法算:主要负责计算三军营垒、粮食,掌管钱财物资的收支情况。”

龙韬 论将第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贵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将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踰境,不出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评定将帅应该依据哪些标准?”

  太公回答说:“作为将帅,有五种品质与才能可以称为美德而被肯定,有十种品性则有缺陷会造成过失应被否定。”

  武王说:“我想再问问这五种美德和十种过失的具体名目?”

  太公说:“将帅应具备的五种美好品质是: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和忠贞。勇敢就不会被侵犯,明智就不会被扰乱,仁慈就会爱护他人,诚信就不会有欺骗的言行,忠贞就不会三心二意。

  将帅在品性上的十种过失是:有秉性勇敢,但是轻于冒险,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有性情急躁,匆忙行动缺乏深思,急于求成的;有品性贪婪,喜好财物利益的;有生性仁厚,难下狠心的;有天性聪慧,但却内心怯懦的;有品格诚实,但却喜欢轻信他人的;有执法廉洁,但却不懂施加恩惠妙道的;有机巧多智,但遇事却迟疑缓慢的;有性情刚强果敢,但却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有性情懦弱,喜欢把事情推委给他人的。

  勇敢而轻于舍身的人,容易被激怒而暴死阵前;急躁且求成的人,可以用持久拖垮他;贪婪而好利的人,可以收买他;仁厚但优柔寡断的人,可以用琐事烦闷劳顿他;聪明智慧但内心怯懦的人,可以令他处于困窘的境地;诚实但轻信他人的人,可以用言语蒙骗他;廉洁而不懂爱护他人的人,可以用污蔑与侮辱攻击他;机巧多智但却行动迟疑缓慢的人,可以用突然袭击打败他;刚强果敢但自以为是的人,容易被人利用役使;懦弱而喜欢依赖他人的人,容易被欺蒙与胁迫。

  所以,出动军队发动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它的命运掌握在将帅的手里。将帅,是国家的辅佐大臣,是被历代君王一贯重视的。因此任命将帅不能不认真审察。所以说,两军交战,不可能两方面都获胜,也不可能两方都失败。军队跨出国境,十天之内胜败便可见出分晓,不是敌国灭亡,就必是全军战败,将领被杀。”

  武王说:“您讲的真好啊!”

龙韬 选将第二十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众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恭敬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使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不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起兵兴师,要精选智勇兼备的人才委以重任,想知道将领们德才的高低,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士臣的外表和内心实情不相符合的情况有十五种:有外表贤明而内在并不象这样的;有外表性情温和善良但却暗含害心的;有外表待人恭敬而内心傲慢的;有外貌清明谦谨而内心却毫无恭敬真诚的;有外表看似精明能干却无真才实学的;有看起来忠厚稳重却并不诚实可信的;有喜欢出谋划策但却缺乏决断能力的;有好象果敢但实际上无所作为的;有表面上十分诚恳却并非信实无欺的;有外表看起来混沌笨拙但内心反而忠实可靠的;有言行诡异过激但做事却很有成效的;有表面看着很勇敢但实际上怯懦无能的;有外表十分严肃却平易近人的;有外表严厉而内心沉静厚道的;有貌不出众羸弱丑陋,但能游历四方无所不至,奉使各国都能完成使命的。天下人看不起的,圣人却独自器重。一般的常人之所以发现不了,是因为他们不具备通达与圆融的圣明智慧,看不到人所表现的行为与内心之间交合的缝隙与界限,这些都是士臣外在所表现的与内在情致不相应的情况。

  武王问:“怎样才能查知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呢?”

  太公说:“想要知道一个人的品质有八种验证的方法:第一先用言语去问他,观察他应对时的详细表现;第二是用诘责的言辞追根究底令他词穷,观察他的变化与反映;第三是与他密谋大事从中离间,用以观察他是否忠诚;第四是明白地当面询问有关他的隐情,观察他是否具备坦荡无私的德性;第五是把财物交给他支配,观察他是否廉洁;第六是用美色去试探他,观察他是否具备端正的操守;第七是把面临的危险与困难告诉他,观察他是否勇敢;第八是用美酒灌醉他,观察他酒后的情态。用这八种方法全部验证过后,有才德的贤士与不肖之徒就可以鉴别明辨了。”

龙韬 立将第二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也。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应该举行怎样的仪式?”

  太公回答道:“凡是国家遭遇危难之时,国君就应该避开正殿不再受朝贺,在偏殿上召见准备立为主将的人,并且诏令告诉他说:‘国家的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发动了战事,请将军统率大军前去征讨。’”

  “主将既然已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令太史准备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占卜灵龟,卜问吉日,以便举行授予主将斧钺的典礼。到了吉日,国君先进入太庙正殿的大门,站在东侧,面向西南,居于主位;主将随后进入,处南向北站立,面对先王的神位。国君亲自执钺,手拿钺的头部,首先把钺柄交给主将,说道:‘从今以后,上至于天,军中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处置。’然后国君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主将,说道:‘从今以后,下至于渊,军中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将军见到敌人出现虚弱的时势时就进攻,见到敌人兵力充实强大时就要务实而停止进攻,不要认为三军兵力众多就轻视敌人,不要因为自己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认为自己有独到的看法而违背众人的意见,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一定正确。士卒没有坐下将军不要先坐下,士卒没有吃饭将军不要先吃饭,严寒酷暑都要与士卒同甘共苦。做到这样,全军上下一切士众就都会以奋死效力的忠诚来听从将军的指挥。’

  “主将既已接受了任命,就施礼答拜君主说:‘我听说国事不可以由别人从外治理,军队不可以由君主从中牵制。为臣者若有二心就不可能侍奉君主,心意不定就不可能对付敌人。臣既然已经授命担任主将,执掌斧钺,操有生死大权,臣不敢有生还之念。恳请君王再次向我明确下达授臣全权的命令。君王若不允许,臣不敢担此重任。国君答应授予全权,臣将辞别君主率军远征。’

  “自此以后,军队中的一切事务,不再听从于国君的命令,而完全服从于主将的指挥。临阵与敌军决死作战,不再会有重重顾虑。如此一来,就能够自由舒展所向披靡,上天无奈我何,大地无奈我何,前无敌人敢于抵抗,后无君主从中遥控。因此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画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高昂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纵横之奔马,兵不血刃,敌人就已降服。军队在境外的战场上大获全胜,在国内建立不朽的功勋,将士吏卒得到晋升国君给予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得以安宁太平。”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龙韬 将威第二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人,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将帅如何树立威严?如何做到明察秋毫?如何做到所禁必止,有令必行?”

  太公答道:“主将以能够诛杀地位高的人而树立威严,以奖赏地位卑贱的人而明察秋毫,通过审慎而严明的赏罚做到所禁必止,有令必行。所以杀一人足以使三军震惧的,就杀掉他;奖赏一人足以使三军欢悦的,就奖赏他。行施诛杀的权威,可贵之处在于敢针对违法乱纪的大人物;普扬奖赏的恩惠,可贵之处在于不忘记有功劳的小人物。依法处死身居要职的贵族权臣,这是刑罚能达到最上层的表现;按功赏赐牧牛、养马、饲养等下等士卒,是奖赏能畅通到最下层的表现。刑罚能到达最上层,奖赏能到达最下层,这就是主将的威信得以树立、命令能够执行的原因所在。”

龙韬 励军第二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胜。”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要使全军将士,在攻破敌城时能争先攀登,在野外对战时能争先冲锋,听到命令退兵的钲声就生气,听到命令前进的鼓声就欢喜,怎么能做到这样?”

  太公答道:“主将有三种可以体现武德,激励士兵的方法。”

  武王说:“请问这三种激励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太公说:“担任主将,隆冬不穿皮衣,盛夏不拿扇子,雨天不张伞盖,这就叫做礼将。主将若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行军经过狭隘险要的地方,走入泥泞沼泽的道路,主将一定要先下马步行,这就叫做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全军都已宿营并整肃安定,主将才回到自己的营帐;全军炊事完毕饭菜已熟,主将才就餐进食;行军中不能点火做饭时,主将也决不点火,这就叫做止欲将。主将不能将身体调伏并息止欲望,就无从体会士卒的饥饱。主将能与士卒一起共同承担冷暖、劳苦、饥饱,因此全军将士才会听到战鼓摧征而高兴,听到鸣金收兵而生气。城墙虽高,城河虽深,箭石纷下,战士们也会争着向上攀登;敌我交手,白刃当前,战士们也会奋勇冲杀。这并不是因为战士们喜欢死亡乐于受伤,这是因为主将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饥寒冷暖,因而他们相信主将有体察他们劳苦的圣明。

龙韬 阴符第二十四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卻敌報远之符,长七寸。誓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到诸侯国的境内去作战,三军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战争或有利或失利,我要与三军远近相通保持联络,内外相应,以便供给三军所需的物资,想做到这点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国君与主将之间有秘密联络的阴符,一共分为八等:有大获全胜摧毁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攻破敌军斩杀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攻破敌城占领都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军远传捷报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战况不利军民誓死坚守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增派援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我军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我军失利军队阵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那些奉命传递阴符的使者人等,若滞留耽搁延误军机,若阴符所表示的军情泄露,无论是听到的人还是说的人全部处死。这八种阴符,君主和主将私下知道,之所以用暗语来互通消息,是因为这是一种不泄露朝廷和边外战场机密的通讯手段。即使敌人具有圣明的智慧,也无法看懂识破它。”

  武王说:“好啊!”

龙韬 阴书第二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使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到诸侯国的境内,国君与主将各帅一军想要配合作战,实施变化无穷的作战方法,谋取出其不意的胜利。因相互谋划而需要联络的事务繁多,用阴符不能表明意图。国君与主将又距离遥远,无法靠言语面授机宜。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道:“诸如军机密谋之类的大事需要沟通联络,应当用书信传递而不用阴符。君主把旨意机密写成书信传给主将,主将通过书信请示君主。往来的书信,要把一封信的内容拆离两次再分三次发出,把三次发出的信和在一起才能读懂。一封信拆离两次,再分成三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遣三人,每个人拿其中的一份,书信的文字相互参杂,单看一份无法了解书信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阴书。即使敌人具有圣明的智慧,也无法读懂识破它。

  武王说:“高明啊!”

龙韬 军势第二十六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定见也。倏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恶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元默,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士半而功倍也。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善战者,居之不撓。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失,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横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进军攻伐的原则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进攻态势的形成在于对敌军行动的巧妙借用,战术变化的产生在于交战之时两军对阵的相机调整,兵法发端于与宇宙本源相通的智慧,奇正相生,变化无穷,源源不断。因此,奥妙的事理不可言传,兵法的巧用不可言状。况且,事理达到极妙的状态,即使陈述出来也是不足听的;用兵达到如神的境界,即使描绘出来也是不足见的。倏然而去,忽然而来,能够在至高境界独断行持而不受任何牵制的自由境界,就是用兵的奥妙所在。

  三军所处的态势以及虚实动静等种种状况,如果被人听到就会遭人议论,如果被人识破就会遭人图谋,如果被人知晓就会遭人困扰,如果被人辨明就会遭人危害。因此,善于用兵作战的,不待军队展开列阵就已取胜;善于息除祸患的,在祸患还未发生之时就已加以治理;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待刀兵相见就能战胜对手于无形之中。至高境界的战争是不战而胜。因此,依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白刃格斗取胜的,不能称为良将;加强防备在已经失利之后的,不能称为英明;智慧与普通人相同,不能称为国师;技艺与大众相同,不能称为国工。战争最大的目的莫过于所攻必克,兵法的最佳运用莫过于保有最初的静默而不露声色,行动的神奇莫过于出其不意,谋略的优异莫过于神妙难测。能够预操胜券的,先将弱势显示在敌人面前,然后才与敌军交战,最终能用一半的兵力取得成倍的功效。

  圣人的行动能从天地的运行中得到验证,谁能了知这大道中的纲要?遵循阴阳循环的至理而观测日月星辰季节的变移,与天地盈缩共同呼吸、共同行止,以此为永恒不变的常道。一切万物的生死,都顺应着天地盈缩虚实的变化规律。因此说,没有明了敌我双方虚实态势而对阵的战斗,即使兵力众多也必定失败。

  善于领兵作战的人,居于静处按兵待机不被外相所干扰,见到可以取得胜利的时机立即行动,没有必胜的时机则静止不动。这叫做,没有恐惧,没有犹豫。用兵的灾难,以犹豫为最大;军队的灾难,没有大过狐疑不定的。善于用兵的人,见到有利的态势绝不放过,遇到可行动的时机绝不犹疑。失去了有利的态势错过了最佳时机,反而要遭受其带来的灾殃。因此有智慧的人抓住战机绝不错过,灵巧的人毅然抉择绝不犹豫。因而发动的进攻及其迅速,就象突然爆发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掩住双耳,就象突然出现的闪电,使人来不及闭上双眼。前进有如惊马奔驰,作战有如狂风迅猛,阻挡它的就被击破,靠近它的都被消亡,这样的军队谁能抵抗?

  主将能做到沉静不露而法度严密的,可以称为是达到了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的出神入化的境界;能够不凭借眼目而洞知幽微之情理的,可以说是获得了如同日月般普照一切、无有遗漏的圣明智慧。如果通达了出神入化与圣明智慧,战场上就不会出现可以抗衡的敌人,天下也不存在不臣服而对立的国家。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龙韬 奇兵第二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法,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两阵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遁逃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堠,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欢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进罢[3]怠也。一喜一怒,—予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积粮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一切用兵法则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即不是能够战胜于天,也不是能够战胜于地。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是否对兵法出神入化的运用与是否能洞察掌控全局的态势。能掌握用兵神势的,国运因之昌盛;不能掌握用兵神势的,国运必趋败亡。

  在两军交锋对阵,出动甲士陈列兵阵之时,有放纵士卒混乱行列的,那是为了采取出其不意的突然行动;有将队伍隐藏在深草茂密之地的,那是为了隐匿以便于退走;有占据溪谷险阻之地的,那是为了阻止敌军车骑的前进;有占据狭隘阻塞丛山密林的,那是要凭借此优势准备以少击多;有布兵于水泽低洼幽暗不明之地的,那是为了要隐匿军队的行动;有列阵于平旷开阔无隐蔽之地的,那是为了要拼搏勇力以决雌雄;有采取迅即猛烈行动如流箭飞石的,那是为了要击破敌军精心布置的重要部位;有用诡诈的埋伏巧设奇兵、虚张声势佯狂诱敌的,那是为了要击破敌军擒获将领;有将军队四分五裂化整为零的,那是为了摧毁敌军的各种阵型;有趁敌军惊骇之时加以进攻的,那是为了以一击十;有趁敌军疲惫夜宿进行袭击的,那是为了以十击百;有使用各种精巧的技术和器械的,那是要凭借此越过深水度过江河;有使用强弩劲射长兵器远击的,那是为了与敌军隔水而战;有于远处设置瞭望敌情的土堡,行动迅急而表现出错误逃遁的,那是为了降敌之城服敌之邑;有大张旗鼓喧嚣行军的,那是为了乱敌耳目暗行奇谋;有在暴风急雨中发动进攻的,那是为了与敌军前锋搏斗时袭击并攻破其后防;有伪装成敌军的官吏潜伏于敌军后方的,那是为了断绝敌人的运粮通道;有冒用敌军号令穿着敌军服装的,那是在准备退走。有战前对三军士卒作义愤慷慨陈词的,那是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以斗志胜敌;有用尊爵重赏激励将士的,那是为了劝导将士以死效命;有用严刑重罚惩戒部属的,那是为了督策懈怠鞭策将士振奋精神。或喜或怒,或赏或罚,或文或武,或缓或急,都是为了协调三军的行动,统一臣下的精神和意志。占领高大开阔地形,是为了警戒防守;保守险塞要道,是为了巩固阵地;进驻深山密林,是为了暗中行动;挖深沟筑高墙多积粮的,是为了长期作战。

  所以说,主将如果不懂得战争中攻守的策略,就不足以同他商讨对付敌军的战略战术;主将如果不懂得三军奇正分合进退的运用,就不足以同他商讨出奇制胜的方法;主将如果不通晓或治或乱的道理,就不足以同他商讨各种权变的计谋。所以说,主将不仁爱,三军将士就不会亲近敬爱他;主将不勇敢,三军就会丧失斗志而失去锐气;主将没有智谋,三军就会非常疑惑而失去胜利的信心;主将不睿智圣明,三军就会混乱无恃而完全倾塌;主将用兵如果不精细微妙,三军就会失去战胜的时机;主将如果不时常戒惧,三军就会失去应有的警备;主将如果不刚强果断,三军就会懈怠松散玩忽职守。因此,所谓主将,就是掌握全军命运的人。三军会因他个人的整肃而共同雄强,也会因他个人的散乱而共同衰弱。得到贤将的,军队强大国家昌盛;不能得到贤将的,军队虚弱国家灭亡。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龙韬 五音第二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徧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元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龍。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徵,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通过音律的声响,能够知道三军盛衰强弱等等情况,预决战争的胜负吗?”

  太公回答道:“深奥啊!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用律管确定的六律六吕共十二个音阶,其根本是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真正符合音律的纯正之声,千秋万代不会改变。五音是五行的精髓,它所体现的微妙神机,是宇宙大道的永恒规律。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自己的优势与另一方相克相胜。上古三皇的时代,人们行作的是虚静无为的本性,以此清净的状态来制胜刚强。那时没有文字,一切都依循五行的生克变化。五行变化与运行的规律,体现了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天干与地支相配的六甲之分,又反映出微妙事理的神奇之处。

  运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选择天气清明晴朗,没有阴云风雨之时,于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开外的地方,遍持律管对着耳朵,然后大声疾呼以惊扰敌军。会有来自敌方的声音传入律管,从律管中传出的声音十分微弱。如果有声音传入律管与之相应发出的是角声,角声属木,根据金克木的道理,应该采用与金神白虎相应的方位或阵势去克敌制胜。如果有声音传入律管与之相应发出的是徵声,徵声属火,根据水克火的道理,应该采用与水神玄武相应的方法或阵势去克敌制胜。如果有声音传入律管与之相应发出的是商声,商声属金,根据火克金的道理,应该采用与火神朱雀相应的方位或阵势去克敌制胜。如果有声音传入律管与之相应发出的是羽声,羽声属水,根据土克水的道理,应该采用与土神勾陈相应的方位或阵势去克敌制胜。如果律管中没有发出相应的声音,那就属宫,宫声属土,土性重静沉寂不闻,根据土克木的道理,应该采用与木神青龙相应的方法或阵势去克敌制胜。这就是五行相克的符验,是帮助预测胜利的征兆,是战争成败的枢机关键。”

  武王说:“太好了!”

  太公说:“微妙玄奥的音律,都有表露在外的迹象。”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这些迹象呢?”

  太公说:“在敌人受到惊动后要细心辩听他们的动静。听到鼓槌击鼓的声音,是角声。见到火光,是徵声。听到金铁矛戟相击之声,是商声。听到敌人呼喊叫啸的声音,是羽声。如果敌营寂静默然什么也听不到,是宫声。这五种迹象,都是声音外在的符验。”

龙韬 兵征第二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豫见胜负之徵,为之奈何?”

  太公曰:“胜负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悦懌,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徵也;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强敌,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徵也。

  三军齐整,阵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徵也;行阵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懼,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以沐,此大败之徵也。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皆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在未战之前,先知敌人强弱之势,预见战争胜败的征兆,有什么办法呢?”

  太公答道:“战争胜败的征兆,未战之前在两军的精神状态方面先会有所显露。明智的将帅能够查知,其效验会在人的言行中有所表现。要谨慎严密地侦伺敌军出入进退的情况,审察敌军的动静,言语中吉凶的预兆,士卒相互之间的闲谈。凡是三军上下心情愉快,士卒敬畏法令,尊敬并服从主将的命令,相互之间以打败敌军作为可喜之事,交谈之时都在讲述作战时的勇猛,赞美尊重的都是将士的威武与勇敢,这些都是强盛的征兆。凡是三军上下频繁惊嚣,士卒散乱行动不齐,交谈之间以议论敌方的强大而相互恐吓,又相互传播种种对作战不利的消息,看到的听到的交错相连,谣言四起不能制止,众口交加煽惑欺蒙,不畏惧法令,不尊重主将,这些都是衰弱的征兆。

  三军行动整齐,阵势坚固,深挖沟壕高筑壁垒,在大风暴雨中处于顺风的有利地位,三军没有被役使牵绊,旌旗飘扬直指前方,金铎的声音昂扬而清越,鼙鼓的声音悠长而嘹亮,这表明得到了神明的佑助,是大胜是征兆。三军队列不齐阵势不固,旌旗纷乱而相互缠绕,在大风暴雨中处于逆风的不利地位,士卒惊恐畏惧,气势衰竭而心神不宁,战马受惊狂奔,兵车折断车轴,金铎的声音下沉而浑浊,鼙鼓的声音沉闷不振如同被雨淋湿,这是大败的征兆。

  凡是进攻包围敌人的城邑,需要观察城邑上空的云气,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如同熄灭的灰烬般浑浊黯淡,这是因为城内秩序混乱,抢掠横行,火焰上扬,烟尘乱起,军队的纪律已经废弛,这表明此城邑可被摧毁。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而向北移动,北者乃为水,为冬季有衰败之象,表明此城邑可以被攻克。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而向西移动,西者乃为金,主秋季有萧杀之象,表明此城邑可以被收降。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而向南移动,南者乃为火,主夏季有生旺之象,表明此城邑不能被拔除。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而向东移动,东者乃为木,主春季有生发之象,表明此城邑不能进攻。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后不远又再返回,说明敌军主将仓促下令撤退,未及安定便有士兵奔回拾取所遗之物,这表明城内敌军已经败北而逃;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出城后覆盖在我军之上,这表明有敌军已潜入我军营,我军必定受到损害而危险不利;如果城邑上空的云气高高升起,没有受到任何搅扰,这表明敌军可以长久用兵,持久抵抗。凡是攻城围邑,如果超过十天不曾打雷下雨,我军必须迅速撤围,此城中必有圣明相辅。知道了这些,就懂得了可攻则攻,不可攻则止的道理。”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龙韬 农器第三十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筛簦笠,其甲胄干橹也;?、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鏺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取芻,[4]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

  故用兵之具,尽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究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紝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回答道:“进攻防御的设备完全在于平时的维护与准备。翻土用的耒耜,可以作为军用的行马蒺藜。农耕用的马车牛车,可以当做营垒的蔽橹。农民耕作用的锄耰,就等于是矛和戟。蓑衣雨笠,就等于是甲胄和大小盾牌。农民掘土用的?和锸,伐木用的斧和锯,舂米用的杵和臼,都可以当作攻城的器具。农耕用的牛和马,可以用来转运粮食物资。鸡犬,可以用来守望和警戒。妇女纺织缝纫,可制作军用的旌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以用于攻城。春季用来割除野草荆棘的方法,可以用于对敌人车兵骑兵的作战。夏天农民耕耨田地的方法,可以用于对步兵的作战。秋天农民收割禾薪,可以为战时储备粮食。冬天农民充实仓禀,可为战时的长期守备做好准备。田里之间的百姓,编在一起为伍,用符信加以约束。每里设吏,吏上又有官长,平时领导百姓,战时即可做将帅。里与里之间用矮墙相隔,不得任意越过,战时则可作为守备的区分而坚固其内部的防守。平时运送粮食收藏草料,可以当做战时的仓禀储备。春秋二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可以当做战时的垫壕堡垒。”

  “所以说战争所用的各种器械,都可在百姓平时的生活劳作中筹划。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能够从民众的日常事务中获取资源,因此必须使民众饲养的六畜得以不失其时的顺利成长,必须使人民能够不失其时的开垦荒地耕种良田,必须为人民规划好居住的处所,不混同杂处。男子种田要有额定的亩数,妇女织布也要完成规定的尺数。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根本途径。”

  武王说:“讲得好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