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个人资料
正文

保命的邏輯:血壓稍高好過血壓稍低

(2023-09-18 23:51:02) 下一个

我提出這個命題,是我秉持唯物主義觀點,以及中國傳統的“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邏輯,得出我的結論:血壓稍高一定好過血壓稍低。可能對退休養生人士會有些啟發意義。

為什麼這這樣說?我是有佐證的。

一直以來,香港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的投入,居民們還是比較認可的。唯獨一項課題,多年來,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那就是稍高血壓與稍低血壓造成的暈倒問題的死亡研究,一直沒有好的防範措施指引,以及必要的救命藥物。這是不應該的。

我來香港生活了15年,看到很多報道,說上了年紀的人士,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礎病,比如高血壓,平日都靠服用藥物,維持的比較好,很多人都說過了60歲,“血壓易低不易高”,於是,更多的人,就聽從醫生的建議,大劑量服藥,硬是把血壓降了下來。而且寧可血壓低,也不要血壓高,個個沾沾自喜。有錢的是這樣,沒錢的也是如此,似乎形成了共識。

沒有負荷時,人真的沒有事,身體消瘦,血壓低,心跳也慢,生活一切正常。然而,一些人卻選擇爬山等戶外超負荷運動,血氧明顯不夠用,心跳又慢,結果就出現問題。可能他(她)自己也沒有料到。

老實說,喜歡爬山,或選擇長足旅行,對正常人來說,是很好的鍛煉心臟功能,增加肺擴量的有氧運動,比如大明星周潤發就三天兩頭爬山健身,強壯體魄,雖然已經66歲的人,但前提是他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

看來,人類如果罹患了高血壓,最終靠藥物降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降壓的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因為藥物帶來的惡心,有可能昏厥或暈倒,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只是患者服藥時是正常的環境,比如新鮮的空氣,舒適的氣溫,沒有任何壓力的心情,以及身邊人的照料,這些都使藥物的副作用不會爆發出來。但不等於不會爆發出來。

我看到新聞報道,一些選擇戶外活動的爬山人士,因為地理曲折,爬坡辛苦,導致體力不支,或氣溫太高,環境嚴酷,超過了自己承受的負荷,高血壓的副作用便爆發出來,很多人因為低血壓而暈倒丟了性命,這樣的案例好像每年都有好多單,對今天的追求生活品質的人士來說,這無疑是低級錯誤。

根據心臟醫生的統計數據,因為低血壓暈倒丟掉性命的比例,明顯高過稍高血壓丟掉的性命人數。這也許是科學的結論。但卻很少有人關心血壓高低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如果超過60歲,同時又是高血壓服藥者,平日保持稍高一點的血壓值(高壓和低壓)都不是壞事,一定好過稍低一些的血壓值,因為低血壓更容易因為血液不能進入心臟,心跳過低,最終暈倒而失去性命,這是不合算的。解釋起來很簡單:兩害相權取其輕。

看來,稍低的血壓以及低心跳,比稍高的血壓和稍高的心跳更加可怕。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買些生田七以及丹參片長期服用,秋冬季節,多吃一點羊肉,以及好的咖喱溫補也是提升陽氣,加快心跳速度的不錯的方法。

我前段時間,聽了家庭醫生的話,把血壓降到非常棒的水平,但心跳卻非常低,只有50左右,明顯感覺人並不清爽。

於是,我背著醫生,將診所給的高血壓劑量,減少一半服用,人很快舒服很多,只是數據沒有120-80這麼標準,但人舒服很多。我想高出的部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看到低血壓低心跳如此恐怖,我則通過適度的運動,休息,飲食和起居,以及服用一些提升血液流量的藥食同源的食物,很快令自己回復到稍高的血壓和心跳值,我覺得是靠譜的。

都說“是藥三分毒”,西藥的確是好東西,可以控制病情,但卻不能吃到量。因為副作用始終擺在那裡,隨時都會因為你超越負荷時,負面的殺傷力就爆發出來。到時,你是防不勝防的。

我們現代的人,不應該犯這種錯誤。把這個親身感受與大家分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海边公园 回复 悄悄话 低血压似乎并非是血液不能进入心脏,而是因为压强低,血不足以供应大脑,造成脑部缺氧,以至晕倒。
6ba6 回复 悄悄话 多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