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地震摧毁建筑物多为学校现象断想

(2023-02-01 00:56:50) 下一个

地震摧毁建筑物多为学校现象断想

                           2008年5月25日

何必

昨天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说,教育部有关部门正参与灾区新建学校标准的讨论……(略。)

从地震开始,人们就对在这次地震当中倒塌的多为学校而议论纷纷,特别是对学校倒塌后显露出后面巍然屹立的政府办公楼而目瞪口呆。虽然说,崔之元等乐观人士也发来了邮件,指出倒塌的并不仅仅是学校,也有政府办公楼倒塌,而且像北川等重灾区里面政府官员被埋故此成为遇难者的为数不少。不过,在人们的所见所闻当中,学校倒塌的数量和惨状要远远超过其他领域。

洋鬼子的国内的媒体对此也做了多角度的描述。

新华社报导震灾暂别政府传声筒

(何必注,略。)

中国总理为政府救灾反应加分

(何必注,略。)

汶川大地震成因探寻

(何必注,略。)

记者手记:走进北川,亲历灾区

(何必注,略。)

漫漫回家路

(何必注,略。)

学生伤亡惨重引发民众质疑校舍质量

(何必注,略。)

记者手记:遇难学生家长 痛并愤怒着

(何必注,略。)

最近的消息称,这次地震所形成的灾民的数量,将达到令人恐惧的500万。这个数字,比起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都要多,恐怕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灾民最多的。中国就这么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而人们更是将如此人间巨大的灾难,有着越来越义愤填膺的说辞。来自发给我是电子邮件的内容。

【特稿】管见:无情灾害暴露出无数人祸

(何必注,略。)

格丘山: 大地的愤怒和警示

(何必注,略。)

王丹:最重要的是那些孩子

(何必注,略。)

众说纷纭。

建设部、教育部等等衙门里的贪官污吏们,对于地震当中学校建筑物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振振有词,什么严惩不贷了,什么一查到底了,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这些话,连鬼都不信。

现如今中国的所谓官场问责制度,那才叫形同虚设呢。看看那些一边腐败一边提拔的官员吧,看看那些在类似河南造成大量艾滋病流行的官员却平步青云的现象吧,看看举世震惊的山西黑砖窑的责任吧,看看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发生国有煤矿重大矿难、紧接着又发生车间里装有滚烫铁水的钢炉倾泻造成几十个工人熔化其中尸骨无存的灾难但省部级官员无人被问津的结果吧,看看今年南方雪灾、314拉萨、428火车相撞等等事故或者事件当中被追查的官员的状况吧。

按理说,上面这些事,无论哪一个,都可以足够追究北京高官的了。人们还记得,渤海2号倾覆,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受到了记大过的处分,那才是个什么样的事故。比起现在的来,太小巫见大巫了。可是,现在追究过什么官员?充其量就是在火车相撞事故当中把个济南铁路局的局长和书记匆匆拿下,以便于丢卒保车。

也难说,如果真的追究起来,从上到下,官员恐怕没有能够坐稳太师椅的,越来越多的灾难,使得在问责制度下官员不得不像走马灯似的川流不息。

想当初,胡星斗们建议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时,中国应该降半旗致哀。我就说三道四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的旗子恐怕长年累月得在半旗处挂着。毕竟,中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死亡人数为75万,中国平均每5分钟就会有一个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国平均每天死于矿难的人数为13人,中国官方数据是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大约30人,中国每天死于滥用抗生素的人数接近70人……这个名单如果继续来列下去,恐怕会是长长的一连串。面对每天成千上万的非正常死亡,那旗子啥时候能够灌顶?

听听孙楠扯着脖子吼叫着:“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凭什么?

所以嘛,建设部、教育部信誓旦旦严查灾区学校建筑物等等,那都不过是逗你玩儿,千万别信那帮子狗娘养的。最不济,逮着俩仨的包工头当替罪羊枪毙了事,以平民愤,连县太爷都不会受到牵连,继续作威作福强取豪夺,更不用说像姜伟新周济们甚至其上司是不是该被追究责任的问题注定会被化为乌有了。于是乎,太阳照样升起,中华民族继续着雄起或者勃起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也被坚定不移地继往开来,宣传上继续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景象,营造着声色犬马相安无事的太平幻觉。

人们也在思忖,为什么倒塌的主要是学校呢?

当然,倒塌的建筑物当中,医院也是重灾区。

没有报道的是,公共场所倒塌的状况如何。

俺又要老生常谈的是,这牵扯到中国的公共性问题。

咱们来不来就谈什么公共空间,公共建筑。按理说,学校、医院等等都是最为名副其实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了吧。

但是,恰恰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公共空间是最为边缘化垃圾化贫困化厕所化的。

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共意识和公共文化。

新左派领军人物汪晖对于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称谓大惑不解,认为如果真的有公共知识分子,那么还会有私人知识分子不成?

连对专制抱着有限憧憬的新左派都如此,遑论理性经济人和利益最大化喋喋不休的右派们了。

天下为公,这里的公也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帝制韶华。

中国自古至今,从来没有解决过公共性的问题。对此,我曾经不厌其烦地列举过中国凡是带有公共前缀的事务的德行样,什么公共舆论、公共财政、公共管理、公共选择、公共文化、公共道德、公共场所、公共建筑、公共卫生、公共场所……

所谓的公地悲剧,在中国是最恰如其分的。

而在这一点上,我对日本人非常感兴趣。日本的公共性是如何形成的,怎么会有着让古今中外的人们眼前一亮的?到现在孤陋寡闻的我还没有看到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的说辞。

我倒是看到了咱们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们来不来就哈耶克、弗里德曼、哈贝马斯等等对于公共性阐述的喋喋不休。

一个最贴近咱们日常生活的例子就是,人们会若无其事地随地吐痰,但这在其各自的家里,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说,公共空间就是垃圾化的。

我写这些文字时,窗外北京街头汽车喇叭鸣叫不止。北京市有明文规定,三环以内禁止机动车鸣笛,但是执法(取证)难度太大,也就不了了之了。道路算是公共空间当中公共性最突出的,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不得不在此济济一堂。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机动车司机按喇叭的频率与其道德水平成反比。毕竟,机动车噪音所造成的所谓经济学的外部性,被忽略不计啦。

中国最举世闻名的是什么?公共场所。我在央视做节目时,我的大学校友、号称中国旅游界第一张嘴的魏小安在节目中指出,中国的公共场所可谓是臭名远扬。

为什么?因为是公共的嘛。众所周知,自己家里的厕所无论如何也不会到这步田地。

也许人们会说,委府办公楼也是公共建筑。其实不然。看看现如今全国各地越来越富丽堂皇的委府办公建筑物,已经成为国内外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了。即便如此,这种连北京的衙门都看不下去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哪个又能够被令行禁止?

其实,这种风气恰恰来自皇城根儿。想想看,新建前的交通部、外交部、中央军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政协、税务总局、高法高检、央视等等,是什么模样,现如今又是什么模样?上行下效嘛。

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啊呸,那是对权力的穷追不舍,是对封建帝王自我映照的意淫,是公权力私有化的最经典最强有力的描摹。

对此问责?想的美。

有工程就有腐败,不在话下。

权力带来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利益,这也是顺水人情。

特别对非物质利益,法律上根本无法认定腐败。这也算是中国特色。

就这么样问责,谁要是相信那才是见了鬼了。

全世界各国,都把孩子们的学校当作是最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对于涉及到学校的设施,都是精益求精。学校的建筑物是最坚固的,学校的校车是最坚强而且被格外畅通无阻的,学校的安全是最成为全社会的重中之重的……

咱们呢?什么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什么学校是祖国接班人的胜地……

可是,地震以惨不忍睹的现实告诉咱们,这些都是欺世盗名的满口谎言。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最先受到摧残的,竟然是对灾难最无能为力的孩子。换言之,咱们的民族竟然把孩子作为遇到任何灾害时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也许这种说辞又会遭到民主主义革命们的两句话没过就进入下三路和祖宗八辈的谩骂,认为不能将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算在中华民族的账上。

可是,贪官污吏就不是中华民族了么?是谁让这些贪官污吏风光无限的?他们的作威作福,不也是中华民族峰回路转的组成部分?四川地震倒塌的多是学校,谁又能够说其他地方的学校就不存在这类隐患?豆腐渣工程在华夏大地上还不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不是中华民族干的,总不能说是小日本或者老毛子什么的所作所为吧?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中华民族的温床上,豢养着这帮子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正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对于贪官污吏的倒行避重就轻逆施熟视无睹或者无可奈何,演绎着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悲剧,制造着空前但未必绝后的庞大灾民群体。

张也尖着嗓子唱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没多久,那么多孩子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告别了新时代。

更麻烦的是,有什么可以禁绝咱们的孩子们不再受到如此丧尽天良的行径的侵害?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从人治上、从无论如何什么方面只要管用都可以一拥而上的方式方法上,中国是不是有可以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能力呢?反腐败的成果是什么?越反越腐;改革开放30年了,到现在还是攻坚年,攻坚一攻就是十几年,有这么攻坚的吗?中央党校周天勇们说了,改革还要继续至少30年,这叫什么混账逻辑?咱们这一代人两代人就这么没完没了地改革下去,终于胡底?

再怎么改革,学校的建筑物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了?

咱们再扪心自问,这些年来,无论是经济状况也好,社会风气也罢,贪污腐败、造假贩私、社会保障、三农问题、通货膨胀、再封建化再国有化、地方割据、党内民主、重化工化、崇洋媚外、社会政策、意识形态、依法治国、等等等等,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现在,教育部又人模狗样地弄出什么灾区学校建设标准,真是令人作呕。如果说这是亡羊补牢贼走关门,也就罢了。问题在于,无处不在的豆腐渣工程,早就被人们咬牙切齿,可却此起彼伏地吞噬着同胞、特别是那些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们。

可以想见的是,教育部会拿着学校建筑物标准与城乡建设部进行寸土必争针锋相对,然后就是利益勾兑,形成私下交易,并且在学校建设方面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中饱私囊的机会。如果这帮孙子要是贪得无厌,还可能会彻查全国学校建筑物质量,把不合格的推倒重来,让GDP数据因此而得到突飞猛进。

烂透了的官场唯此唯大别无分号。

只是,地震当中因为学校倒塌而在弱小的花季生命时就离我们而去的孩子们,就成为永远也不会得到告慰与担当的新时代殉葬品。

念及此,郁闷不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