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五十四 周庄

(2023-09-27 00:49:25) 下一个

 

当年沈万三,豪富压江南。

惹得皇家怒,充军苦不堪。

 

    经过经济调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民学雷锋,情况发生了大的改变。

    大庆油田发挥了铁人精神,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农村发挥了大寨人的苦干实干精神,粮食不断增产,控制了大面积的饥荒。许多地方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江南是个鱼米之乡,去年稻麦丰收,大大支援了北方灾区。

    解放十五年来,国家虽然遭到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和国内的灾荒人祸,但工农业生产建设仍然是不断前进。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基本做到了城市乡村处处通汽车。解放前那种所谓洋油、洋火、洋钉、洋布、洋驴子的带“洋”字的时代没有了。轻工业与重工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建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美梦在逐步实现。

    史维华还记得上初中时连牙膏都买不到,只能用牙粉,晚自习时没有电灯,只能用汽油灯。学校离家四十多里,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来回只能步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春天的江南,是流莺细语,繁花似锦,小河湖泊,波光粼粼。史维华想,马上就要毕业,如此美好春景得多欣赏欣赏。他便约了王民、刘伟贤、应成友、张之伦几个老乡,星期天到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周庄去游览。

    车上,几位同学见公路边上的村庄都是一色的青瓦粉墙,整洁而美观。应成友叹道:“我们那里整个村子没有一间砖瓦结构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刘伟贤说:“别的不说,只看看住房,就知道苏南苏北差距有多大了。”

    张之伦说:“我们穿城也算是古镇,但也很少有几家是瓦房的。”

    王民说:“这和地理环境有关系。你看这里沟河遍布,又都是种植水稻,不怕干旱,不怕水淹,很少有灾年。你看我们苏北,不是水涝,就是干旱。解放后修了许多沟渠,比以前好多了。”

“和历史也有关系。历史上北方战乱就多,破坏性大。凡是改朝换代的战争,大都发生在北方,所谓逐鹿中原。俗话说,得中原者方可得天下,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史维华从历史角度作了分析,张之伦立即表示赞同。

    在观赏、慨叹、议论中,他们到了周庄古镇。

    周庄四面环水,处于阳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四条井字形的河道流贯全镇,形成沿河两岸八条长街,两侧屋檐衔接,明清式的茶楼店铺,鳞次栉比,临河居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显得古色古香,意味无穷。其风貌、景色、人情、物态乃世界一流。有位画家说:“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史维华说:“周庄有三千余年历史。相传吴王少子越摇君曾封居于此,故古时又称摇城。宋朝周姓在此建庄,后舍宅为寺又将庄田200亩作为庙田,后人感其恩德遂称其名为周庄。元代中期,江南巨富沈万三之父沈祐自湖州南寻迁来此处,重新修建周庄,人丁大旺,商业繁荣,到了明初,沈万三已富可敌国,竟敢与朱元璋比富修南京城墙。结果引起皇帝嫉恨,将其充军远方。”

    王民说:“可见任何时候经济都是基础。没有钱,也难建这样美丽的村庄。富而狂,也不会有好下场。”

    这里的导游介绍说:“全镇上千户居民住宅半数以上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有近百座古宅院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张厅、沈厅、章厅、迮厅是著名的周庄四厅。”

    同学们跟着导游参观了张厅、沈厅。

    张厅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共五进,后屋有箸泾河穿屋而过,故有“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说法。

    沈厅为一镇巨宅。乃沈万三后代所造。共七进五门楼,有大小屋宇一百多间,占地2500多平方。有水墙门、茶厅、正厅、大小堂楼、前后楼屋之间有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走马楼。大厅松茂堂檐高轩敞,雕梁画栋,气势浑厚。

    周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水乡村舍,而且也是历史上文人荟萃的地方。俗话说无水不秀,无山不严,无人不灵,人才是文化的载体。

    据导游介绍,西晋张翰窝居过这里,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游居垂钓于此。据说张翰任大司马东曹掾时,因不满朝政腐败,以念起吴中蔬菜,莼羹、鲈鱼为借口,辞归故里。他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后人以此称思乡之情为“莼鲈之思。”

    辛亥时,这里是南京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文学活动场所。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王大觉都在此从事文化革命活动。

    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了南社诗人活动的旧址“迷楼”,参观了王大觉、柳亚子、陈去病的旧居。

    周庄、同里、甪直是江南的三大水乡,旅游胜地,它有古代文化之秀,有河网水乡之美。

    史维华说:“若能居此,胜过桃花源也。赏有美景,食有莼鲈,其乐无穷也。”

    王民说:“试问,在此闲居作何工作,何以养家?”

    这一问,立刻让史维华从理想中回到现实。

    张之伦说:“还是现实一点吧,马上要毕业了,该想想何去何从了。”

    同学们又都从醉人的水乡中醒悟过来,乘车赶回学校。大家都说“不虚此行,值得值得。”

    路上,刘伟贤说:“什么时候我们家乡也能出现两个这样的村镇就好了。”

    王民说:“从政治角度看,有党的领导,群众的奋斗精神,大概四十年就可以达到了。”

    “老夫子,你从文学角度分析,得多少年?”应成友问。

    史维华说:“如果浪漫主义考虑,三十年就会达到目的,如果从现实主义考虑,得八十年才能实现梦想。如果把两种主义结合起来考虑。六十年就可实现理想。”

    大家说:“老夫子,你这是滑头的设想。左中右你都考虑到了。真是马蹄勺喝水,滴水不漏。”

    “还是让两位数学家设想吧,他们会计算。”老夫子望望刘伟贤和应成友。

南社诸夫子,周庄旗帜扬。

诗词倡革命,陈柳共飞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