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影流沫

风轻云淡,上善若水。笔名水影,此名水沫。本博客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个人资料
水沫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悲伤和愉悦 -- 《巨流河》读书笔记

(2017-01-31 08:04:23) 下一个

如一条大河缓缓淌过,优美流畅的文笔,记叙了几十年横跨两岸的家国变迁。河水一般平缓的笔调,却时有激流暗涌。

这般平实的笔触,依旧是感人肺腑,尤其是前半部分,时时看的我泫然欲泪。

最近有点干眼症,以为自己已经没有眼泪,然而看到几处,清晰地感觉到眼眶里的湿意。

前半部分是作者齐邦媛的少女时代,兵荒马乱的岁月中,颠沛流离的苦难里,有着许多慷慨激昂铁血悲歌之事,也有着许多文采洋溢青春肆意之时。真正是一段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人生经历。

我看的是三联版的《巨流河》,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覃子豪诗歌中的语句,也是王德威教授为《巨流河》写的后记的标题,而这也是我在读这本书时心情和感受。

书的前半部一直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悲伤。作者以一个东北小女孩的视角,写了郭松龄的兵变,那渡不过的巨流河,在作者父亲眼里改变了中国近代史。那沦陷的东北,唱着"松花江上"的女孩,从东北唱到关内,从重庆唱到台湾。

而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苦难,是那种战乱对于生命的残忍的践踏,生如蜉蝣命如草芥。作为女人和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的苦难尤为触目惊心。在逃难途中,作者对于母亲和小妹的描写,令人哀恸。

作者的母亲刚刚生了小妹,医院便被炮火炸得门窗塌裂,刚刚生了孩子的母亲抱着婴儿赤足随大家奔往地下室,因此而得血崩之症。随后从南京逃难到汉口,母亲被人用几床被子裹着抬上船,在船上又血流不止,血洇湿了一家所有的床褥,之后再是全家人的内衣。母亲终究昏迷过去,奄奄一息。

这该是多么艰难的事。我自己生孩子也是受了许多苦难,所以读到这儿真是感同身受之痛。

作者接着又写了她十八个月大的妹妹,刚会走路十分可爱。因为在船上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救援母亲,无瑕顾及这个小妹妹。她一个人在船上走来走去,有人喂她一些食物,却因此引起她急性肠炎,吐泻不止。

那已经病成皮包骨的小身躯上,小小甜美的脸已全然雪白,妹妹死了。在我倦极人睡之前,她还曾睁开大眼睛说,“姐姐抱抱。”如今却已冰冷。

。。。

读到这儿真是让人淆然泪下。 

便是在这样苦难深重、生死无常、炮弹随时在四周落下的时代,书中也有许多愉悦的时光。这些愉悦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文学带来的心灵上的安顿和喜悦。

在重庆求学时期,少女时期的作者得以幸福地浸淫在浩瀚瑰丽的文学海洋之中,并幸运地有名师指导。

济慈和雪莱是作者一再提到的两位诗人。作者一颗易感的少女的心随着雪莱的"云雀之歌"而欢愉高飞,随着济慈的"夜莺颂"而忧郁迷醉。那时她临河而居,这里虽然没有云雀和夜莺,但是有布谷鸟清亮悦耳的鸣啾声,伴着深水大河的波涛奔流声。

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写了济慈和雪莱的诗歌,那种阅读时的倾慕和享受,心底里知音的喜悦和满足,真是让人有赶紧再去读济慈和雪莱的欲望。

记得跟作者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我也一度沉迷于雪莱和拜伦的诗作中。当然,我那时读的只是中译本,但是那种浪漫和热情也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我。

至今都记得在暑热的家乡,爱不释手地读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传记,心里那种喜悦和飞翔的感觉。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我很羡慕作者,年轻的时候可以受到这样系统的教育,并且有朱光潜这样知识丰厚的老师的指导。

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朱光潜老师的一段描写:

朱老师读到"the f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 (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说中国古诗有相似的"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之句,此时竟然语带便咽,稍微停顿又继续念下去,念“if any chance to have a sign”(若有人为我叹息,)“they pity meand not my grief.”(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老师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也许,在那样一个艰困的时代,坦率表现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对于仍然崇拜偶像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件难于评论的意外,甚至是感到荣幸的事,能看到文学名师至情的眼泪。

有师如此博学,又至情至性,真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有时候我会想,倘若当初去学了文科,可是也会得到这般系统地阅读许多经典美丽的诗句文章?那是一件多么享受和快乐的事。

可是也是因为学了理工科,才会有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优势,让自己和孩子过上一份不错的生活,然后今天,再来享受语言和文字的美丽,也不算一件太差的事。 

作者的经历之所以独特,跟她父亲齐世英有着很大的关系。

她的父亲,用书中的话,是一个温和洁净的君子。真是喜欢温和洁净这四个字,这是我喜欢的也是追求的一种境界。

这是网上看到的对于齐世英的一些介绍:

齐世英,是辽宁铁岭人。他早年学业有成,曾留学日本,并在张作霖资助下留学德国。归国后,在东北军郭松龄部做文职幕僚,并且积极参与了郭松龄的兵变。郭松龄兵败巨流河后,齐世英避难于日本驻新民领事公馆半年,后投奔了正在北伐的蒋介石。

蒋介石对这位东北精英很器重,安排他到陈果夫、陈立夫主持的党务情报机构工作(即CC系)。到1929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时,齐世英己任职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务秘书,并且是国民党在东北的党务领导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英俊优雅的人,据说蒋介石用人不光看才还看貌,喜欢用仪表堂堂之人。

因为她父亲的特殊地位,所以作者也是得以在乱世中能够有一个相对安稳和文艺的环境下成长,并且接触到不少才华出众的人士。

对于书中她父亲的印象,主要就是参与郭松龄的兵变,对于郭松龄兵败巨流河的遗恨,对于东北子弟的关爱,以及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担当,一个英挺有才有气节的温和洁净的男人。

所有看过这本书的都会对于张大飞这个人物印象最深。他是那种女人想起年轻的时候会想到的那个青春时遇到的最美好最难忘的男人的形象。而书中的这段感情,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好和难忘。

张大飞是个英雄,他为抗日牺牲。英雄使得这段感情就有了升华和悲情,死亡使得这段感情永恒和静美。他和作者的感情,是精神之爱,朦胧之爱,这使得这段感情干净又浪漫。 

在寒风凌厉的山的隘口,张大飞回头牵住十二岁的掉队的作者,用学生的棉大衣裹住哭泣的女孩。那山风里由隘口回望作者的样子,让作者回忆了一辈子。

初中的时候,已经是飞行员的张大飞从操场走过来,身上一件军雨衣,突然说,你怎么长这么好看了。走到一半,骤雨落下,他把女孩拢进他的雨衣里,听见他心跳如鼓。

十九岁那年,他们一周通一封信。浅蓝的纸上除了想念,更多是鼓励。他说,“我无法飞到大佛脚下三江交汇的山城看你,但是,我多么爱你,多么想你!”

连续两周她没有收到他的航信,原来他受了伤。伤愈之后,他对死亡似乎有了更近距离的认识。他的信中亦不再说感情的话。

就在抗战胜利前夕,她收到了张大飞寄给她哥哥的诀别信:"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我知道下一个就伦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见她瘦小女孩长成少女,那天看到她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他们朦胧相恋,通信相知,又因为战争抑制了这份感情,后来张大飞也有结婚生子,在二十六岁为国捐躯,这段感情纯粹而干净,让作者怀念了一辈子。

想起张爱玲的一段小文: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年轻的时候,就那么刚巧赶上了,朦朦胧胧的一段情,一个人,却是会让人回味一生。相比这个女孩子,齐邦媛与空军英雄张大飞的故事,要深刻得多,感人得多,而一生的回味更为灿烂洁净,刻骨铭心。

书的后半部主要写作者在台湾的生活和工作,作者对于台湾文学的贡献,跟波澜起伏的前半部比较,就没太多精彩之处了。作者嫁了学理的务实的先生,生下三个孩子,相夫教子的同时,孜孜不倦追求自己文学的梦想,而且颇有成就,虽然平淡,但于我也有一份亲切。

很是羡慕作者在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时还独自赴美进修,在开花的城单纯幸福地潜心读书。总之读了这本书,很让我有单纯静心于文学之美的欲望。

一本好书,有很多精彩之处,有很多随感心得,已经写了这么长,就先到此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9)
评论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今天看完了赶紧来交流。水沫写得好全面。“真是让人有赶紧再去读济慈和雪莱的欲望。”,我还真去重读了:)
洋葱炒鸡蛋 回复 悄悄话 沫沫,你写得太好了!滔滔巨流河,想写感想,却总也写不好,似乎自己也没有想太清晰。太多的感觉交织在一起,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历史的,未来的。
前几天跟台湾的朋友还讲起这本书。。。我看的也是三联删节版。
百花苑主 回复 悄悄话 沫沫的书评写得同小说一样精彩! 巨流河早有耳闻,但只有沫沫的这篇书评,才勾起了我急迫地想要阅读它的念头。这一定是本好书。谢谢分享!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默默极大的鼓励~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草之书' 的评论 : 草草的读书心得总是很深刻,期待~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不是一般的书评。文字、感受都是大家风范。
草之书 回复 悄悄话 "一本好书,有很多精彩处。"沬沬好介绍。上周开始也有写读书心得的冲动,看有没有时间静下来。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谢谢小C!书写得非常的气定神闲。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介绍。觉晓是个很爱读书的人。"齐邦媛是不会让书改编成电影的",这个我倒是也看到了。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点点说得多好!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书读不少,电视剧也看不少,还拍照做饭,做事效率真高:)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谢谢冬日大大的鼓励,大作家不敢当~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小月' 的评论 : 比之下我更爱那个小学校长,荡气回肠的真爱
-- 小学校长是谁?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oermama' 的评论 : 她虽然是八十多岁写的,但依然很少女感。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田野maomao' 的评论 : 谢谢田野maomao鼓励。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aoma' 的评论 : 谢谢介绍,去读了你推荐的书评,读了六遍书写出的书评,确实写得非常好。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谢谢松松。松松是个爱读书的人。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杜鹃看过了呀,我刚前些日子在图书馆看到,就借来读了一下。谢谢杜鹃!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我是图书馆借的,不知台湾版的哪儿有?谢谢觉晓。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谢谢梅子!不错的书,值得一读。我只是写了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书中还有许多精彩之处。
cxy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这部书里的悲伤是一种大悲
- 大悲之中必有大爱

水沫书评写得精彩。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看了水沫的介绍,感觉有机会要读一读这本书。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读过这本书。你的评论写得真好!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不愧是大作家, 这书评写的, 无论是文章结构还是文字本身,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赞!
baoermama 回复 悄悄话 有空也去读读,就是时代太久远了。
田野maomao 回复 悄悄话 水沫写得真好!娓娓道来,处处关情。我也找来仔细读一读。谢谢介绍!
taoma 回复 悄悄话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9583/201507/6827.html
我是看了宁宁的评论后才看的这本书。
taoma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这么多人喜欢, 我也读了几遍。
读后就能知道当年谁在抗日了。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让我也想看这本书了:)
谢谢水沫的精彩分享,问好!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同喜欢齐邦媛的文字。这本书以前读过, 看了水沫的书评, 想再读一遍了。书评写得真棒。
小小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还有一本之后的评论集,包括采访齐邦媛的《洄澜相逢巨流河》,是台湾出的。齐邦媛是不会让书改编成电影的。因为与张大飞的感情不是现在的电影所能演绎的。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水沫,读台湾原版更激动人心。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记得朋友介绍过这本书,以切身自传体题材展开,有两个版本,最好找红色版本读,很遗憾,一直没抽出空来读这本书。
很高兴才女沫沫详细的把这本书介绍与大家,从沫沫这读到书中精华之处,可以走些捷径,尤其读精华之作,是要以恭敬之心静心细读的。
再给沫沫拜个晚年!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un0' 的评论 : 谢谢QUN这么大的一个鼓励。大作家是做不成,但是读书写字会是一生的爱好和享受。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荔枝说的特别好,"这部书里的悲伤是一种大悲,一种回肠荡气的深刻的悲,不是仅由女人荷尔蒙就可以带出来的眼泪",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嗯,以后我们多交流,喜欢荔枝的文字。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小月' 的评论 : 作者跟张大飞之间的感情,用作者的话来说,是不能用男女之爱如此轻易归类。那是一种至诚的信托,洁净的情操。。。作者还说她很高兴张大飞在临死之前得到过那样一段温暖。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谢谢东东鼓励~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这本书的特点是作者的笔调特别的气定神闲,清雅淡朴,娓娓道来,即便是苦难,也比较容易读下去。问好子乔。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谢谢茵茵,每次留言都这么热情有别致的鼓励~~

《大江大海》我还没读,好像李敖是赞《巨流河》批《大江大海》的。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把政治部分忽略掉了。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郭松龄我了解不多,看电视剧"少帅"时印象还比较深,不过那个电视剧后来也没看下去。他是挺能打的,不过兵变应该不只是分赃不均吧,还有一些理念上的不同。他最后死的挺惨的。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吃出健康' 的评论 : 谢谢健康鼓励~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缘有你' 的评论 : 谢谢有缘鼓励~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嗯,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不管是不是能做到,也要尽量试试:)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是最勤快的人,要向你学习。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期待思韵的读后感,喜欢你的文字。
qun0 回复 悄悄话 水沫的这篇书评写的真棒,了不起,有大作家的风范。
小小月 回复 悄悄话 一定读。但有个疑问,张大飞如果没结婚,可以理解,但结婚了,窝就不懂了 如果真爱作者,为什么不娶?不是说男人对女人最大的赞美就是结婚吗?那当然他有解释,也说得通,但为什么他娶了别人?他不爱而娶,他妻子知道后作何感想?他爱她而娶,那么又怎么解释不娶作者?相比之下我更爱那个小学校长,荡气回肠的真爱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沫沫的书评和你的小说一样文采飞扬~
祝愿阖家快乐,鸡年吉祥!
ziqiao123 回复 悄悄话 读你的书评已经感到了文学之力量, 文学之美. 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现在已经不太敢看描写苦难的书,像"夹皮沟记事", 几次拿起几次放下.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我还没说完呢 。。。 虽然自己还没开始读,从你的感想中得出印象,这部书里的悲伤是一种大悲,一种回肠荡气的深刻的悲,不是仅由女人荷尔蒙就可以带出来的眼泪 :) 沫沫,就像思韵说的,让我们多多交流,共同享受文字和文学的美。
ziqiao123 回复 悄悄话 读你的书评已经感到了文学之力量, 文学之美. 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现在已经不太敢看描写苦难的书,像, 几次拿起几次放下.
茵茵梦湖 回复 悄悄话 郭松龄据说是东北军里最能打的,可因为老张分赃不均造反了,还把高参林长民搭进去了。
茵茵梦湖 回复 悄悄话 水沫这篇书评写得丰富婉转,清新独特。
在《大江大海》之后,一直想读却一直没读,看通过水沫间接感受一番也算过把瘾。
吃出健康 回复 悄悄话 水沫的读后感写得好!分析的深刻,看水沫写的读后感收益颇多。
有缘有你 回复 悄悄话 水沫好!喜欢你写的这一篇读书感想!水沫思想深刻!所以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巨流河》在我的读书单中。

“读了这本书,很让我有单纯静心于文学之美的欲望。” 也是我的愿望。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要向沫沫和思韵学习读书!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水沫,我也在读"巨流河",与你一样的心潮起伏,热泪纵流。我也准备写点感想,这样的好书,我们一起探讨,是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的。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