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雅涛

小说原创,专注都市青春,爱情家庭婚恋小说
正文

那个我们熟视无睹的中国--读《江城》有感

(2023-02-09 17:40:12) 下一个

我读过一本英文书叫作River Town,非常喜欢,也实在好奇,为什么这本美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会一直在豆瓣高居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

于是我买了中文版来读。 

River Town 的中文版名叫《江城》。

我原来担心中文版会有一些敏感内容被删减。完全没有。中文翻译非常尊重原著。中文出版于2012年。那还是一个相对开放包容的中国。                                   

River Town 的作者 Peter Hessler, 中文名字何伟,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去牛津大学学习文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他一共写了4本关于中国的书。有一本Country Driving, 中文翻译为《寻路中国》,让何伟在中国出了名。

何伟的妻子Leslie Chang, 也是一位写中国的美国作家。她写了讲述中国南方打工妹的纪实书 Factory Girls.

夫妻俩可谓志同道合,齐头并进。

1996年—1998年,何伟作为美国和平队(peace corps)的志愿者来到四川涪陵师专做外教老师。《江城》这本书是写他在这个依江而建的四川小城涪陵那两年的生活。

何伟说:“我希望写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会睁大双眼,做好笔记。等到我觉得准备好了,只管动手写就是了。”(P.65 

我非常赞赏这种创作态度。

何伟说他刚写完River Town的时候,觉得这本书是小学生水平。当然这是还没有成名的作者常常会有的自我怀疑。

实际上《江城》是一本真实,质朴,自然的好书。

《江城》粗看是一本简单的书。是按照作者在涪陵生活工作的时间线来写的。整本书的结构松散但不凌乱。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的同事,学生,街边小餐馆的小老板和食客,茶馆里的茶客,等等。

但文字的力量是奇妙的。文字可以简单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或者很惊人的词汇,但还是可以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让读者激动不已。

读《江城》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比喻:

好的文章就像真正的天然美女一样。天然美女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能鼻子不够高挺,眼睛不够大,或者嘴太大,但是就是很美好的文章可以遣词造句简单,结构不够紧凑,人物也不完美,但是就是有一种打动读者的力量。 

写文如果太讲究精雕细琢,会像很多花大价钱做了美容手术的美女一样,五官皮肤脸型等一切都完美,但就是有点怪,让人觉得“美而不好看。”

所以美女和美文都可以被挑出很多毛病,但是美女还是美女,好文还是好文 

我觉得我的这个“美文”和“美女”的比喻很聪明。

真正好的文章不刻意不完美不太费劲,但是很有魅力。何伟是真正的高手。

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本粗看像“小学生水平”的书,却广受中美读者的热爱,大获成功的原因。

第一是笑中有泪的文字。

《江城》的文字不煽情不做作,也许是很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的情绪就到了。那种云淡风轻的看似不加雕琢的一段段描述,如同涓涓流水滲入读者的内心和灵魂。 

作者非常高明的地方是,在这淡淡的忧愁中,又笑点百出。整本书都很幽默,让我在读的时候常常捧腹大笑。 

这种笑中带泪的写法非常聪明,很有魅力。会让读者又哭又心碎,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 钱钟书的《围城》,三毛的很多书也是这种风格。

第二,《江城》虽然直白易读,但是何伟通过细节,刻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饱满的小人物形象。

何伟写出了涪陵生活的美感和鲜活,当然也有无助和悲伤。他让我看到了一个我很熟悉却从未看到过的中国。 

举个例子,在第五章“鸦片战争”中(169--172),何伟写了一家人清明节去祭祖扫墓的事。作者就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感情词汇的白描,很多细节,从大到小,从全景到局部,从景色环境的描写到人物。都很生动有趣。

这一个扫墓的事件,作者按照事件顺序来写,中间自然地穿插景物人物描写,背景介绍等。

写的容易,读着也容易。这样容易的一章,却引人入胜。非常值得每个喜欢写文的人学习。

书中他写了很多真诚可爱的小人物。我尤其对书中那些经历了苦难的老人们印象深刻。

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那些苦难,而是写了他们历经困难后的坚强和忍耐。

在写作方法上,他不是堆砌了很多复杂的描述性的词汇,而是通过细节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体地站到读者面前。

比如那个丰都老人。他的父亲在1949年去了台湾,他和母亲被留在了四川丰都。之后几十年,他失去了母亲,经历贫穷和饥饿,长期被歧视,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生活曾经无比艰难。

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有两个很小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老人精心保存的一叠叠他从未见过面的在美国做教授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寄来的信。一个是他珍惜地品尝他小女儿从厦门带来的法国酒。那酒很难喝,但他知道很贵,让他很面子。

读者通过这两处细节来刻画老人的心境。他经历了那么多不可想象的痛苦和无奈,但他还是拥有尊严和希望。

这些细节打动了我。

《江城》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琐事,但是也许是作者含而不露的文字功底,也许是作者传递的情感,整本书都让我有一种心碎的感觉。那种怅然若失,那种淡淡的温柔的悲伤,让我在读的时候常常在叹息。 

但是我在悲伤什么呢?这些90年代的中国普通人在默默地认真地生活。他们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生活得不错。 

也许生活本身就有一部分是让人心碎的吧。 

有一段他写到涪陵街头牙医,修脚的游医,脏乱的马路。他写干苦力的棒棒军。

我很感动。我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那个时候,在四川成都,我常常在放学的路上,穿过家旁边的那条小街,周围就都是书中所写的这样的小商贩。

我一个小孩的双眼看着这奇妙的,脏乱的,却又生机勃勃的市井百态,小孩子心里的各种感受说不清道不明,熟悉但有点害怕,还很快乐。

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想起了作家余华说过的话: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么多年,我都在逃离那个世界,拼命的朝着远离那个世界的方向狂奔,奔向我自以为的光明理想之地。即使我搬回北京那几年,我的心也是在朝着远方狂奔。但是现在,故乡是那么清晰,那么让我悲喜交加,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在何伟朴实无华的文字中看到了那个永远在我心底的故乡。 

第三是作者那种温柔悲悯的情怀。

任何一本书,作者传递的感情是最重要的,技巧都是次要的。我认为何伟的温柔 ,是这本书在中国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城》这本书真诚,平等和充满善意。没有西方人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慢。 

何伟笔下的四川人是坚韧,可爱,有趣,忧伤。像他们这样的人永远都会没事儿的。”(P.430) 

在这本书的最后,何伟用了两个词简洁的词来形容涪陵:难以理解,难以置信。

何伟本人是美国精英白男,但当他写中国小城最普通最底层的老百姓时他的文字有一种平等尊重欣赏的态度。完全不像毛姆的《面纱》里的中国人物,丑陋怪异,没有思想和灵魂,像是一群鬼影。 

何伟写道:“那个城市和那里的人们总是满怀生机,激情和希望。这是我写作的主题。 

西方作家对中国人描述的这种变化,我认为是和大环境的变化有关系的。毛姆的时代,在西方世界,中国人就是那么一种怪异的存在,没有美,没有爱,没有语言,没有灵魂。 

而现在的西方,认识到他们的高傲自大,开始以一种更包容更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其它的文化。这一点,我很欣慰。 

书中很多让我捧腹大笑的笑点会让我忘记何伟的受教育程度。而书中他对中国社会的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一针见血的点评又会提醒我,他是从普林斯顿,牛津接受教育的西方精英。

例如,他提到涪陵是一个极度男权为主的社会(p.301) 

传统的道德观念正在解体...娼妓现象越来越普遍。婚外恋同样如此。我在城里结交的很多已婚男性朋友都在欺骗自己的配偶,而离婚对于女性仍是耻辱和骂名。” (P.303) 

看到这几句话,我既震惊又不觉得意外。当代的中国确实是一个极度男权为主的社会。美国好一些,但也是一样的。

在这本书中,何伟是作者也是书中的一个人物。通过他,我看到了中美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差异。

何伟对涪陵的老百姓们是真诚的喜爱。他尊重他们,他想和他们做朋友。他想融入这个四川偏远小城的日常生活。

但是何伟似乎完全没有经济上的压力。

他坐中国拥挤不堪的硬座火车的时候,为了安慰自己,他想起了美丽得像天堂一样的碧绿的瑞士。 

 他一个月赚1000多人民币,他说少得像是“玩具钱”。但是对他那些涪陵朋友来说,1000多元的工资是用来撑起一日三餐的生活的“真正的钱”。

不管何伟多么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这个“玩具钱”的称谓显示了何伟和中国四川小城百姓的巨大不同。

他是不一样的。

也许何伟的内心没有优越感,但当我读到这些段落,我觉得何伟像一个外星人,仿佛从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穿越去了贫穷的中国四川小城涪陵。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作家何伟的文字有自省也是善良的。但这几百年,在整个世界,白人西方文化是占据高位的。这是事实。

还有何伟提到中国年轻人常说自己会在3年后结婚。这种对生活的按部就班的安排对美国人何伟来说是一个有趣的,略显荒谬的事。那他作为一个美国年轻人。他到江城的时候27岁。他没有结婚的压力吗?他没有赚钱发展事业,在社会上占据一个位置的压力吗? 

何伟的那种自由,洒脱,让我很羡慕。但是需要多自信,才可以这么洒脱?

这时,我又想起来他是普林斯顿毕业的。

何伟很幸运。他找到了属于他的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写作,成为一名作家。

何伟写《江城》的过程对我是一个启发。因为我也很喜欢写作。

文学的魔力来自于它不受时空的限制。1990年代的一个四川小城涪陵的故事可以如此地打动坐在西雅图的家里的我。我从来没有去过涪陵,但是他们的故事让我觉得很有趣,并且非常有意义。 

《江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种亲切感。像是一碗美味的四川抄手,不是豪华大餐,但是美味暖胃,让人愉悦满足。

《南方人物周刊》对这本书的评论是: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大家如果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中国,我推荐可以认真读读这本简单,动人,让你一会儿笑,一会儿难过的好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