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禅的博客

体悟人生真理,通达智慧觉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youtube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导师给你指明的那条道路,是用生命和无数心血换来的

(2021-11-19 10:45:42) 下一个

评《说好了,看完不准哭不准闹 | 所有的结果,都与童年有关》:

当两个人在一起,两人想法不一致,而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那就应该走自己认为对的路,不然的话就是互相埋怨和指责,谁也无法走自己的路!
这就是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

很多人之所以修道不会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自己的妄想作怪,而背叛了自己导师的教导,另搞一套。他不明白,导师给你指明的那条道路,是用生命和无数心血换来的,自己轻易得到和放弃是自己的无知!

=================

附原文:

说好了,看完不准哭不准闹 | 陶思璇:所有的结果,都与童年有关

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都是你潜意识里想要的,都与童年有关:

 

一岁之前若被接纳、包容和连结,长大后就会有一个很强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二岁之前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和认同,长大后就渴望从男人(女人)那里得到,才完整。是索取!

 

自己内心若背着内疚、罪恶感,就会想让自己牺牲,想让身边的人赢。

 
— 自我投射 —
你有多么地不信任,就有多么地控制。
 
你看见的世界,完全反映出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
 

怨恨与幸福快乐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亲密关系中,每个人要处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后,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开心的亲密关系。

 

俩人在一起,起初是需要,不是真爱;吵架,都是在吵对方没有满足我的需要,总会回到卡住的那个点——不同的脸,相同的动能;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停止吵架,就会停止;在俩人之间,你心里的感受和对方心里的感受是一样的。

 

报复父母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不开心,比如离婚、失业、生病等等。

 
— “亲密”和“没有恐惧” —
在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要负100%的责任。
 


若要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在想些什么,看看你的伴侣,完全反映出来;被对方吸引,是因为自己底部的碎片与对方一模一样。

 

人为什么会抗拒学习和成长,是因为你知道会要揭开伤疤,会有痛迎面而来。

 

“亲密”的英文就叫“没有恐惧”,跟对方害怕太亲密=跟所有人都害怕亲密=害怕失去什么。

 

然而,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定要牺牲掉一些东西,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就不能100%做自己,长大后就不能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导致的原因是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爱";牺牲自己是因为害怕得不到父母的爱。

 

那些长大后要扛起原生家庭所有责任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小时候是父母不快乐的所有原因,所以就想牺牲;如果对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付出80%,是因为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丢掉了20%的自我,去讨好、牺牲,而不能拥有那个想开心就开心、想好玩就好玩的能量。如果不彻底原谅父母,要么自己变成父母那样,要么将配偶变成父母那样。

 
— 用痛苦提醒你 —
疗愈的碎片越来越多,外在做事就越来越成功。
 

其实,灵魂总是用让你痛苦的形式来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疗愈。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让事情变得很糟了才处理。

 

没有疗愈的部分,就会传给下一代(不自觉的状态下);因为孩子太爱父母,就会承接父母的碎片。

 

想要了解自己过得怎样,就看身边的亲人过得怎样?他们住在你的心里面。对方的脸色就是你自己的脸色。

 

两个人带着各自的痛来到一起,痛更加地上来,却彼此指责“我的痛是因为你!”

 

你自己不重视自己,吸引来的配偶就不重视你;那个像尘土一样对待你的人,他心里的感觉就是被人像尘土一样对待——没有价值!

 

你要爱就先给出你的爱。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没有耐心、易怒的人,其实是不信任——不相信,是在贬低别人的价值;要懂得让别人有一个选择,是追随你,还是不追随你;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对方本人;一旦开始指责,后面的就不再叫沟通了。

 

当你坚持自己是对的,就代表着她是错的,没人喜欢当输家,而你也一样不喜欢当输家一样。

 

对于你的父母,你越不认同谁,你就会越像谁。你可以表明你的立场,但不要跟他/她开战,否则你自己将来就会跟他/她一样。

 

同时,一段婚姻,是继续修还是离婚,关键是你是否从这段关系中学到了功课?你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学到了,无论是继续还是重新选择,都是过自己的新生命。万一离了,还可以做朋友、做伙伴。

7063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