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寻求“人生意义”是基本幻觉,也是抑郁症的根源》

(2022-01-13 13:24:26) 下一个
请聆听朗读音频:
 


 
【问】:我移民国外,一开始感到新鲜。时间长了以后就发现人间没意义了。我一直关在家里不和外界接触。我一直是听杨博士然后现在听你说的,我要发大愿彻底醒觉过来,别无他求。
【答】:"发大愿“的那位本身是幻觉。真正的你自己不是发大愿的那位。你早就是THAT了,为什么不满足要发大愿?这就是你要察觉的。当下此刻也不是“人间”也不是“一生”,也没有属于那位发大愿的人的“醒悟”。你早己经是了,在家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回家”?为什么要“发大愿”?这些思想理智上编织出来的逻辑就是要好好品味一下的。说明有不满足,有不爽。
【问】:人间的这出戏,实在没什么意思,所以不想再玩这游戏。
【答】:这是“人间”吗?如果这是“人间”,那就是“人生”了,这样定义的话不就是把幻觉当真了吗,怎么可能不痛苦呢?
【问】:我从小到大一直都觉得人生没意义,不好玩,别人认为好玩,开心的我都没兴趣。所以不想再来。
【答】:你看到了思想理智在这样定义。但如果你真相信了思想理智说的这个情况,这个“人生”,这个“人生多么没意义”。这样的当真当然不好玩了。从小到大相信的都是思想的谎言。
【问】:戏中人的酸甜苦辣对戏中人是真的。
【答】:对,戏中人的酸甜苦辣对戏中人是真的,因为你真的认为有“戏”和“戏中人”。把自己定位于“戏中人”就等于把幻觉当成真的来相信,怎能不痛苦呢?
其实不是这回事。昨晚梦中的梦你和梦你的人生现在去哪里了?你会关心昨晚梦中的梦你的酸甜苦辣吗?
真正的你自己可以就在当下此刻立刻明白这你称为的“我”或“我的一生”或“我的人间”都是完全彻底的幻觉效应,都是空性的。真正的你不真的在这场戏里面,只不过看上去好像参与。
【问】:所以下了决心。人生真是比宇宙还大的一笑话。
【答】:但你可能还是相信“人生”。如果这根本不是“人生”而是TA,神圣的TA,怎么会要脱离世界呢?这真的是需要脱离的“世界“吗?
这不是“世界”,这就是无限的你自己显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你自己本身。就算你有万能的本事,你都无法甩掉你自己的。所以,根本不可能脱离这世界,因为它不是世界,而是你自己!假如你采取极端的做法,自杀了。也许这段故事找不到了,呼啦一下,另一段类似的故事又升起来了,还是一样的貌似的“没意思”,什么都没有解决。
你自己就是跟你自己玩逼真游戏的,你越要逃脱你自己,你自己越显现出你不喜欢的样子来忽悠你自己,直到某一刻你突然明白了,啊,这不是“人生”,这不是“人间”,这不是那个抱怨的“我”,这就是完美的自己!这一下,你放松了。所有的包袱都“去他妈的”了。
【问】:啊,我终于明白了!
【答】:那个隐蔽的基本的排斥逃避感觉,就是隐性地当真了。把幻觉当成是真的了。
【问】:有这个身体,还是有觉受,还得吃饭,睡觉,买东西。
【答】:梦幻里面也有身体,当你发现这一切都是梦幻,会把梦幻里面的“身体”当一回事吗?如果“身体”要吃好吃的,就去吃吧。那是TA要吃了。不是“你”吃。为什么不出去?如果身体要买东西,就去买吧,是THAT在买,没有“你“在。外面的和里面的一切,都是神圣的TA。
对,不否认有感觉和感受,有思想,有情绪,有喜欢和不喜欢,但通通都不要对这些当真了。梦里也有感觉和感受,有思想,有情绪,当你知道这仅仅是梦幻,还会当真吗?一切受,想,行,识都是空性的,敏感度训练就训练对它们的不当真。
【问】:以前游历大半全球,觉得没意思了。
【答】:其实,这是思想理智上编织出来的幻觉笼子,自己把自己关进了幻觉笼子里了。这个笼子是幻觉概念。认为有一个“人我”需要获得“意义”。没有这回事,没有属于“人我”的意义,一切都是TA的。这样,就把“意义”这个要求丢掉了。
我才不需要“意义”呢,我没有幻觉,没有一个装在身体里面的“我”在,就不要什么意义。
寻找意义就是引起抑郁症的根源。你就是TA,你不需要“意义”或“意思”。明白了就松绑了。
不要认为明白了,就增加了意义或意思了,而是恰恰相反,明白了就发现对“意义”或“意思”的追求都是梦幻欲望。梦境里面是不会找得到意义的。真正的意义就是发现根本没有“意义”这回事。道理很简单,经验中的一切都是空性,空性的就等于看似发生其实没有发生,你怎么可能在空性的故事上面建立“意义”呢?你只能当它是玩笑对待。不但把“意义”当成玩笑,也把“获得意义”这个要求当成玩笑。
其实很多人不一定是经济上出问题了,你能够游历全球说明经济上不错。也不一定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了,很多人抑郁就是因为无法找到那扑朔迷离的“人生的意义”而发愁。“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基本幻觉,因为你真的相信有一个“我这个人”在。NO,没有“你这个人”在也没有属于“你这个人的人生意义”。只有不需要意义的THAT。如果你要把意义附加在完全空性的经验显现效应中,就是附加错对象了,制造出了幻觉上的“意义“概念。
别误解了,我可没有说“人生没有意义”,建议你换一个地方寻找“意义”。我说的比这个逻辑要彻底,我说根本没有“人生”怎么可能有人生的意义呢?别找了,《意义是幻觉》!
真正的《意义》就是你明白了你就是不需要意义的THAT。THAT是一切的一切,连“不是一切”的一切还是THAT,即你自己。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所以THAT是完全无缺的,整个存在乃至不存在都是你自己,你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充实圆满,为什么还要意义呢?就像你不需要“爱”一样,你也不需要“意义”。你就是你自己,绝对的充实,为什么还要什么意义呢?
看破了对“意义”这个基本幻觉的要求,抑郁的理由就抽空了。如果抑郁症患者听明白了,放下了对意义的执着,我看他们病就好了,哈哈。
【问】:发现 “不当真”可以无限品味下去;好像可以更多察觉到念头 好似会有一刻觉得这个总能量在“耍”自己/显现(没有责怪意思)但更多时刻又调回了做“人”的状态 ;总是摇摇摆摆 感觉一直处于“着相”里 特别对所谓“重要”的事
【答】:“着相“也没关系。逐渐也会超越”着相“和”不着相“之间的区别的,某刻你会不管它是”相“还是“不是相”,都发现是自己的神圣能量流流动或震荡,都OK了,不再批评了。那敏感度就大大提升了,一切都会显得非常轻松了,虽然在外表看来你和原来是一样的,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一切OK。你说的不错,总能量会显现出无数中奇奇怪怪的效应,好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耍那样,这就是生命啊,是自己神圣的生命流,不必要排斥,无论是舒服的情绪,还是难受的情绪,都可以立刻明白这些都是不分好坏的自己的神圣能量流。也可以品味那些“重要“的事情,也品味“不重要“的事情,其实多品味“不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多多品味了“不重要“的事情,当“重要“的事情出现了以后,你会发现“重要“和“不重要“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自己神圣的能量显现效应,其实都是空性的。我建议一开始多多观察那些看似和自己无关的场景,比如鸟声,流水声,树林,风,街上的行人,等等,看似这些场景没有个人的利益关系,但它们都是你自己(TA)的能量显现效应,和看似个人利益重要的事情完全是一样的能量显现效应。
【问】:明亮好几次写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了,但据我亲身经历,强迫症是比抑郁症更浓烈的多的精神痛苦(因为二者我都经历过),说强迫症为“脑锁”和“精神癌症”一点不夸张,虽然它们都是一场噩梦,但是明亮是否可以写写强迫症相关?因为对梦境中的人来说,它们是在是太难以招架的噩梦经验了。现在强迫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青少年化了。
【答】:我不是精神病专家也不是心理学专家,无法给专业的建议。我说错了不负责的。哈哈。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盯着一件事情不放吧,放不下吧。其实,99.9%的人都已经盯着了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谎言不放了,都已经得了强迫症了。能够对本页感兴趣的都是多少有些松动的少数人。“当真”其实就是一种不自觉的强迫症,因为相信了这些概念是重要的。当那些思想理智上赋予重要性的事情没有按照思想理智的利益取向发展,不符合你的意愿了,就出现抑郁了。强迫就是因为以“我”这个个体幻觉为中心的幻觉能量比较强烈,对于经验中发生的事物非常有依附或黏贴,每个事件的发生,思想理智都要以“我”的利益来判断批评,能不痛苦吗?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我“要来批评总能量的效应了,能不痛苦吗?
【问】:谢谢先生,我说的 总能量“耍”自己 还有一个面向是 感觉 有时 察觉到某个念头(甚至是念头背后的恐惧) 如果不当心 就至少思想上被带进“这个黑洞/漩涡”里了 有时要等能量流过了或者‘我自己’所谓 ‘ 更觉知‘了才有些感受到; 嗯嗯 有段时间我隐隐觉得(真的很微小 大概就等于GUESS) 我能量状态好的时候碰到的陌生人/路人 精气神都更好 当然“看“到的NATURE也更“亮色”和美
【答】: 看到念头背后的恐惧,已经非常好了。敏感度就是这样提高的。原来就直接跟着思想念头走了,不知道思想念头得出的结论背后是那个怕“受害”的恐惧,谁会受害?不就是那个根本不存在的个体“我”幻觉吗。这样就看清楚了。确实,恐惧会自发自动地升起,不知道原因,也许是亿万辈子积累起来的“当真”能量会一直显现出来,这不是“你”可以压制或转变的,而是放过它,让它没有阻力地升起,流过,自行消散。察觉到这种恐惧情绪的来来去去就是敏感度提高了,察觉到了不等于暂时不害怕了或停止了害怕,而是非常微妙,在害怕的同时,也看到了“害怕“,好像一点点的松动起来了。对,你对”外界“的感受都是思想理智附加的定义,”它“(THAT)没有真变化,但思想理智会玩把戏,一会儿开心的时候觉得路上的人都对自己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觉得路上的人都嫌弃自己,这些都是思想理智玩的把戏,看到了就不当真了。好像每次看到没有什么立刻的效果,但看到的机会多了,就会在能量层面不同了。这是微妙的《内部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