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雁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个人资料
牟山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忠臣之死看儒家文化的困境

(2024-01-24 08:40:00) 下一个

 

君臣关系是儒家文化中的“五倫”之首。

在早期的儒家經典中,君臣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责任。例如,孔子在《论语》第3章中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然而到了汉代,“五常”与“三綱”直接结合在一起。汉儒直截地说:君爲臣綱、父為子綱、夫爲妻綱。

这样,君臣之间的相互义务就变成了臣的义务,即对统治者的絕對忠诚。在2000年的中华帝国历史上,忠(仅服务于一个统治者,永不背叛他)一直是四个主要美德 “忠孝节义” 中的第一美德。

古代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成为帝师,帮助他进行统治。为了纠正君主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忠臣會死諫。

但是,当一个臣子的忠诚得不到任何回报时,也就是说,当实现他的理想的努力失败时,该臣子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的境地:要麽放弃他的信念,要麽放棄他的生命。

由于在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个臣子的忠诚,因此,几乎所有知名的忠臣都是悲剧英雄。歷史上的屈原、比干都是如此。

下面的故事來自汉儒刘向的《说苑》 4,也是一個典型:

晋骊姬谮[誣陷]太子申生于献公,献公将杀之。

公子重耳谓申生曰:「 为此者,非子[你]之罪也,子胡不进辞,辞[辯駁]之必免于罪。」

申生曰:「不可,我辞之,骊姬必有罪矣, 吾君老矣,微[如無]骊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

重耳曰:「不辞,则不若速去矣。」

申生曰:「不可,去而免于此,是恶[抹黑]吾君也;夫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孰肯纳之?入困于宗,出困于逃, 是重[加重]吾恶也。吾闻之,忠[者]不暴[揭露]君,智[者]不重恶,勇[者]不逃死,如是者,吾以身当之。」

遂伏剑死。

在昏君的統治下,做忠臣就得死。顯而易見,忠臣之死標明了主張各就各位、各盡其職,以忠孝治天下的儒家文化的困境。

作爲臣子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只有抛棄愚忠,進而接受道家的“無爲”,才能擺脫困境,救自己的命。這似乎就是為什麽“儒道互補”在歷史上如此盛行的原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孟子讲君臣以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义比礼更灵活,礼有节文,是死的;而义可权,是活的。】

这听着就是华夏版的《社会契约论》,善哉!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光临、留言。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行天上' 的评论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说别人肤浅容易,那也得自己高深才行啊。可是你似乎连“动态”都不懂,说什么不是“儒家并没有人可以代表”,就是 “只有孔子可以代表”,一点儿逻辑性都没有啊。
在你心中,儒家文化似乎是铁板一块。但同为孔子的追随者,荀子就反对孟子的性善说,接受法家的性恶论。就君臣关系而言,汉儒董仲舒对孔孟的观点必定烂熟于心,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把法家《韩非子·忠孝》中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搬过来定为盛行千年的“三纲”,历代统治者都加以推行。这标志着深深影响古代中国的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你说只有孔子一个人能代表儒家文化,是不是无知呢?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1

风行天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如果是动态,是不是说儒家并没有人可以代表,还是只有孔子可以代表?如果没有人代表,那您说的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儒家,与孔孟的儒家不一定有关。如果孔子是唯一的代表,孔子并没有说过三纲,为什么作为儒家的思想?三纲来自于法家,不过真的有问题吗?

要在历史中看历史,不是以现在的是非标准看历史。恕我直言,您对儒家的了解很肤浅。

-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儒家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现象,不是只有孟子。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儒家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现象,不是只有孟子。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说得句句是真,孟子有关君臣之间的理想从来都没实现过。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谁冤枉了谁呀?你要知道君子应慎言以蓄德,就不会在这儿自以为是了。真正的学术争辩是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扣帽子。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还有人说独尊儒术的首倡者董仲舒不是儒家呢。你以为谁是儒家正统他就是正统了?董氏儒术牢笼中国历史几千年,你凭什么说只有孟子才是儒家?他的理论在历史上实行过吗?民为贵君为轻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朱元璋还要把她赶出孔庙呢。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在昏君的統治下,做忠臣就得死。
忠昏君可免死,忠于自己的信念你就完了。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不昏的君?
dhyang_wxc 回复 悄悄话 古人已死,不能自辩。冤枉了他们,无可祷也。君子不可不慎言以蓄德。
dhyang_wxc 回复 悄悄话 五伦从社会伦理中来,不是政治。按照孟子,父子是五伦之首。这是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父母。

比干、申生、屈原与儒家没有关系。儒家讲“以礼节之”,礼根据的是天理人情,不同意愚忠。

孔子讲,舍之则藏。不是一定要出仕。《论语》有载,漆雕开拒绝出仕,孔子赞许。《论语·微子》讲隐逸,孔子虽不取,但认可这些人的德行。

到了韩愈,韩愈以孟子为儒家正统,完全不同。孟子讲君臣以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义比礼更灵活,礼有节文,是死的;而义可权,是活的。


七成半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有些传统观念需要抛弃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农业文明是等级社会。
商业文明是平等社会。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因为东亚读书人都是寄生虫。百无一用。离开了皇帝的武力,读书人就享受不到做官做人上人的机会。为虎作伥就是读书人的本质。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反老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