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性的世间

我旅经这红尘,因着一株带露的白莲,而停留了片刻 。。。
个人资料
平等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西藏,禅宗和密宗的一次交手

(2023-05-04 14:05:41) 下一个

我以前写过一篇博文,密宗和双修 ,有网友读了以后感兴趣,问我密宗是否主要在藏传佛教中流行,而中原是否主要是禅宗和净土。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只不过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想要详细的介绍,可以写一本书了,或者至少讲上它个几堂课。当然也可以简单一点说,今天就聊一聊禅宗和密宗当年在西藏交手的一段往事。

密宗是在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就有了,据说它的祖师是维摩诘居士,当然这颇有些封建迷信的味道。现在一般认为,密宗的根本经典《金刚顶经》和《大日经》,在公元六七世纪就已经在印度流行了。

密宗传到西藏和中土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是在公元八世纪初,当时正值大唐盛世。密宗在西藏叫做藏密,在唐朝叫做唐密。而在此之前,禅宗已经从中土传到了西藏,据现在考证,那主要是来自神秀的一脉。当时在西藏,密宗和禅宗并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西藏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件,拉萨法诤。这主要是因为密宗的渐修法门和禅宗的顿悟法门,虽然都属大乘佛教,在佛法的见地上并无不同,但是在具体修行的理念上截然不同。为此双方在西藏展开了一场历时三年的佛法大辩论。

这场辩论开始于公元792年,是由赤松德赞亲自主持的。这是佛教史的一件大事,具体参与辩论的,是密宗来自印度的莲花戒论师,和禅宗来自大唐的大乘和尚摩诃衍。莲花戒论师是寂护法师的弟子,著作良多。他曾经为许多佛经作注解,著名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他也曾为《稻秆经》作了注疏。而辩论的另一方,大乘和尚摩诃衍,来历也不寻常,他是唐朝的禅宗僧人,属于东山法门,是神秀派的一位禅师。他在西藏传法多年,名望极高,弟子众多,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姨母以及王子苏毗都拜摩诃衍为师进行修行。

而这一次辩论,既是密宗和禅宗的较量,也是渐修和顿悟两种修行法门的直接对话和辨析。我找到了一些对当年拉萨法诤的描述和记录,和大家分享一下。

辩论在拉萨桑南的菩提寺举行,藏王坐在中间,莲花戒论师,他的弟子益西旺波及伯央等少数人坐在左边,摩诃衍及追随他的多数人坐在右边。藏王首先致词:“我本人对佛法非常崇敬,造了很多寺庙,把三藏教法翻译成了藏文,希望雪域正法兴盛,有正确的修法次第。但现在,佛法中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见解,一是摩诃衍的修法,主张不忆念、不作意,只如睡觉一样地安住;二是先伺察抉择法界的本性,然后观修证悟,依靠出世的无漏智慧遣除分别的执著相。这两种相违的见解不可能都正确,因为一个佛教不可能有两个导师。所以请来你们二人辩论,辩论时应不违佛法的密意,而不能有世俗的斗诤烦恼心,负者应向胜者献上花鬘,而且不能再留驻西藏,必须离开此土。”

摩诃衍先陈述他的观点:“万法都是分别心所造,作善不善业,其结果不外乎往善趣和恶趣二途,仍未解脱生死轮回,而且是成佛的障碍。譬如黑白两云,任何一种云都是障蔽天空的,须都不作意,由任何也不思想而完全解脱生死轮回。任何也不作意、不加分别、不去观察,即是‘无缘’,这与一时顿入十地无异。”又说:“修十度的十行法,是佛为下根人宣说的法门。”并以比喻对莲花戒论师说:“你讲的先从皈依发心起修的方法,就如猴子爬树一样,而我的不忆念而成佛的修法,就象金翅鸟直接降落在树顶上一样。”

莲花戒论师辩论道:“如你所说任何也不思想,即是舍离了‘妙观察智’,这样也就舍离了出世的智慧。如果仅作‘无想念’,那么昏倒或失去知觉的时候,也就应成为证得了‘无分别’的出世智慧。”针对摩诃衍所作的譬喻,莲花戒论师说:“你所作的譬喻与你的观点正好相违。因为金翅鸟一开始也要从地面起飞,越飞越高,最后才到达树顶的,并不能一开始就飞到了树顶,所以与你的一开始就不作意、不伺察、仅放松安住的观点恰好相违。”

这时,藏王开许双方的弟子,侍从等都可以参加辩论,于是伯央便说:“按照对方的观点,有不知法界的本性、不用修法就可成佛的过失”。因为一开始就不观察、不忆念,仅放松安住,这即是不知法界本性;睡眠即是禅定,即不用修法。

接着,益西旺波也发问说:“按照你的观点,不需修就已成佛了,那么以‘不忆念’去修也就没有必要。如果你说一开始还未成佛,还需要慢慢去修,那也就不成你所说的顿门修法。比如登山,须一步一步攀登上去,如果未迈一步,说是已到了山顶,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你说需要修,但是又说不忆念,不作意什么,不修什么,放松安住,这样是不可能到达成佛的目的地的。资粮未圆满,业障也未清净,怎么可能圆满断证功德成就佛果呢?如你所说什么也不须作,只须睡眠,依此理则应连饭也不用吃了,但那就会饿死,哪里还谈得上成佛呢?”

摩诃衍以及弟子们对于这些有理有据的话无法以教理根据回答,只好向莲花戒论师献上花鬘,承认自己失败。

于是,藏王赤松德赞宣布说:“从今以后,在雪域大乘的正见应该依龙树菩萨的见;行应依阿阇梨菩提萨埵等弘扬十度的‘十法行’,禁止‘一开始就不作意’的无念和尚宗的修法。”

其后,摩诃衍和尚被遣送回汉地,藏王下令将其五部论作了窖藏,以不再误导修行人。辩论后,藏王赤松德赞请莲华戒论师将他的观点写成论著,于是莲花戒论师奉命造了三部《修行次第》,现收于《丹珠尔》。前两部《修行次第》讲述次第的修法(其中第一部已在北宋时由施护三藏翻译成了汉文,题为《广释菩提心论》),后一部主要收录并破除摩诃衍的观点。又作了《中观光明论》,较广地分析了摩诃衍的观点,并指出了其谬误所在,所以《中观光明论》也可以说是第三部《修行次第》的广释。此后不久,摩诃衍的四个弟子来到藏地行刺莲花戒论师,大师受伤后示现圆寂。

在这场法铮之后,在整个藏地,密宗成为了唯一的佛教宗派。由于藏王通过自己世俗的权力树立了密宗的权威地位,这为后来西藏的政教合一种下了因果,以至于后世的历届达赖喇嘛在西藏不仅是宗教领袖,也成为实际上的政治领袖。这一点,我本人觉得是非常不可取的。当然,西藏密宗里面也有不同的教派,比如说,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等。

我对这场辩论的内容很感兴趣,也很欣赏双方的见地和修养。不过,我并不赞同藏王最后对法诤双方的处理。我个人的看法是,渐修和顿悟是佛家修行的两个重要法门,渐修是基础,顿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层层超越。我自己虽然是密宗弟子,但是我并不认为渐修是唯一的修行法门。每个人的根器不同,也应该相应的会有不同的修行之路。我以前写 修行的一点体会 的时候有详细探讨过自己对修行的理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

除开西藏,在唐朝的密宗也一度非常兴旺。后来唐密还传到了日本,分为了东密和台密,在日本发展得很不错,并在二十世纪传到了台湾。但是,在唐武宗会昌毁佛之后,密宗在中土几乎绝迹,而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渐渐普及,并成为现在中国佛教的主流。

中土密宗的复苏,大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因为福安康入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并带回了大量的密宗僧人入京。当然,后来还有东密的回流,以及最近二十多年,西藏的很多密宗僧人到了内地传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密宗和双修 

修行的一点体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8)
评论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rainsw' 的评论 : 网友说的很有道理!的确,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有一定的偏颇,这是因为记录历史的人,往往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诠释所发生的事件。祝吉祥如意!
Grainsw 回复 悄悄话 作为外行人看,我说是很好的历史故事。根据我读史的经验,古今中外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凡是写在书面的历史,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密宗可能只是在政治上先征服了统治者赤松德赞,才在教理上被宣布胜利。禅宗在西藏也可能并不是如此不堪,输得这么狼狈。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是的,小C说的非常好!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leet' 的评论 : 师兄不必客气,祝吉祥如意!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湖孤山' 的评论 : 网友说的非常好!我觉得真理不辨不明,大家可以开诚布公的交流辩论,但是相互攻击是不可取的。的确有很多的密宗上师对禅宗很推崇,甚至有上师将禅宗称为大密宗。当然,这个见仁见智。我自己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了解一下不同宗派的见地和修行法门,绝不是坏事。
cxyz 回复 悄悄话 我个人的看法是,渐修和顿悟是佛家修行的两个重要法门,渐修是基础,顿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层层超越。
— 同意,没有了渐修,顿悟便成了空中楼阁。
fleet 回复 悄悄话 多谢师兄开示.
西湖孤山 回复 悄悄话 法门深广,不能相互攻击。实际上密宗大圆满的见地和禅宗无二无别,所以有祖师说禅宗就是密宗呢。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leet' 的评论 : 好问题!日本的净土真宗,大约是十三世纪的时候,由亲鸾开始建立并传播的,其核心是静坐参禅,观想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这一点和中国净土宗以念佛为核心的修行方式是有些不同的。我以前去日本讲学的时候,专门去过净土真宗的祖寺,东本愿寺,我觉得很值得佛家弟子一观。当然,净土真宗和日本的真言宗是完全不同的,真言宗是密宗在日本的分支,属于东密,是大约九世纪的时候由空海(弘法大师)传到日本的。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多谢自由兄分享!我所讲的只是我自己对密宗修行的一点非常浅显的了解,很遗憾不能勾勒出密宗修行的全貌,那个需要修行人自己的体验和总结。而且我对别的佛家宗派的了解太有限,还希望各位师兄师姐多多分享。祝吉祥如意!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还是有个“八地菩萨见地”的条件,这就多少可以理解了。
看过密勒日巴给冈波巴的开示,里面就提到不要以沉掉为过患。【‘修’者决定不除沉掉也,修时若以沉掉为过患,则如白昼燃灯成空费,那结比丘善士应知悉!】。当时不是很好理解的。现在看大概是心已经清明到一定程度,跟沉掉分开了。
平兄过个好周末
fleet 回复 悄悄话 平等性师兄,请问您对日本的净土真宗有什么看法?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当年禅宗六祖的时候,不同的派系也有(想)杀人的事儿的。因为宗教涉及到人的核心能量,爆发起来不好控制。但又必须要探讨,否则生命的底层真相无法了解。感觉日常生活涉及的属于化学能,电子层的能量级别;而宗教涉及的就是核子聚变和分裂的能量级别了,爆炸起来不得了。
如果师父领导有方,那可以是受控核反应,如果指导不当,那不受控核爆炸,就爆发宗教战争了。诶呦嗨。

坛经里也讲到有不同派别的派人想杀六祖,然后被收服的故事。:)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当年禅宗六祖的时候,不同的派系也有(想)杀人的事儿的。因为宗教涉及到人的核心能量,爆发起来不好控制。但又必须要探讨,否则生命的底层真相无法了解。感觉日常生活涉及的属于化学能,电子层的能量级别;而宗教涉及的就是核子聚变和分裂的能量级别了,爆炸起来不得了。
坛经里也讲到有不同派别的派人想杀六祖,然后被收服的故事。:)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唉,这世间并不是净土,不管是什么信仰,什么宗教,都有可能走入偏执。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祝采心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暇西好久不见,问好。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松松谬赞。俺就是有兴趣,和大家分享一下,可谈不上啥造诣哦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姗姗d来迟' 的评论 : 多谢鼓励,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在俺这个宗门里面,所有的修行方便法,都是有一定的仪轨的,具体到如何观想,如何对治昏沉掉举,都有一定的方法。而无修之修,是指当见地超越了八地菩萨的境界以后,不再依据特定的仪轨,家常日用,举手投足,都是修行。当然,俺也不是啥权威,仅仅是一家之言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哈哈哈,网友幽默,好心态!祝周末愉快!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这方面俺太小儿科了,只能自带小板凳旁听,不发言但认真做笔记。抄到“摩诃衍的四个弟子来到藏地行刺莲花戒论师”时,暗吃一惊,敢情在佛界也这么暴力呀:)

学到好多佛国术语和哲味很浓的法门思辨,感谢!
xiaxi 回复 悄悄话 平等兄知识面真广!
周末快乐!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平等性在佛教知识上很有造诣啊,佩服!
姗姗d来迟 回复 悄悄话 太深奥了,看不太懂。还是为博主的博学点赞!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平兄提到“无修之修”真不错,我们一个师兄原来也跟我提到过无修之修,他也有藏密的传承。倒是让我再体会这个意思。无修之修好像倒真是涵盖有修之修。但如果没有有修之修,直接谈无修之修,大概也不能突破。
无修之修,说无修,它也有“之修”,说有修,但大概强调没有具体法门。
不知道这个无修之修有没有权威的解释。
说到藏传,我很喜欢密勒日巴的东西,宗喀巴的止观双运也很好。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哎,俺要是会不懂装懂多好 (真没谦虚,那是男人的事儿,有“须”可“牵”)

在林向田那说了实话,被说是显摆?!

俺又去显了一把,哈哈 (没谦虚)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reemanli01' 的评论 : 多谢自由兄分享!我觉得慧能讲得不错,禅宗的修行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行持,也就是家常日用,不离佛性。不过,这样的修行法门,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比如慧能所说的在见性之后,才可以依此修行,就是讲的这样的道理。当然,这还是一种修行的方便。

这一点在密宗的修行次第里,叫做无修之修,是属于大圆满次第的范畴。密宗对修行次第的研究非常深刻,原因就是不同境界的人,会适用于不同的次第来修行。我自己觉得,密宗的九乘次第的方便,攘括了很多宗派的修行方法,也包括了禅宗的很多内容,是非常值得修行人借鉴的。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哈哈哈,你太谦虚了 :) 俺也是瞎掰,讲得不好,还请见谅。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六祖还有一段话,也是针对修禅人的误解而说的:【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应该说,历史上估计每时每代都有修行人掉进陷阱。六祖那时看来已经有不少人自己不懂,又以为自己做对了,还教导别人。传到六祖那儿,六祖又出来说一通:这是错的。
问好平兄!
freemanli01 回复 悄悄话 那个摩诃衍和尚应该是误解了禅宗,“不作意、不加分别、不去观察”,这种错误六祖都批评过,属于无记空,是禅修上的一个陷阱,见坛经:【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见解。】
其实禅宗的目的很明确:必须见性。这也是佛教不管哪家都一样,必须见佛性。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傻傻的看完,点滴不懂:(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多谢网友的分享!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的确和北方的萨满教同属原有许多之处,比如说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藏传佛教,也的确吸收了很多苯教的仪轨和形式。不过,它们在见地上是截然不同的,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其核心的教义是空性,而它那些特有的诸天神佛,只不过是表意和帮助修行的方便,并不代表偶像崇拜。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飞狐' 的评论 : 拉萨法诤持续了整整三年,这其中的辩论进行了好多场,探讨了佛家见地和修行的很多层面。您说的有一点非常有道理,“这次胜负也只是法师之间的胜负,并不代表背后法的胜负。”,我很有同感。如果,当时辩论的双方,是莲花生大师和慧能和尚,我想一定会更加精彩。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多谢云台兄分享!是的,佛家有很多宗门,每一个宗门都出了很多高僧大德,那都是非常值得我尊敬和学习的。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油附中啊' 的评论 : 多谢网友留言。我觉得那些有关大乘和尚摩诃衍的纪录,很可能并不全面。当年的拉萨法诤,进行了整整三年,我相信双方都有极其精辟的真知灼见。只不过历史的记录,往往偏向于胜利的那一方。网友所言 “就此已经够了极乐,何必修行。”,很有意思。我倒是觉得修行本就是很快乐的事情,乐在其中吧 :) 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花姐过奖,其实并没有多深奥,只不过这里面的专业名词特别多,大家可以不太熟悉。这里面的道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挺有联系的。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兄说得好!这渐修到顿悟的辩证关系,其实和从量变到质变,只不过是名相不同,道理完全是相通的。如果大家都明了这里面的关系,以前那些荒谬的口号,像是什么一步迈入共产主义,就没有人会上当了。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多谢墨脉,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我刚才看了六六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很有见地,学习了!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亦缘' 的评论 : 亦缘过奖了,俺读书少,只不过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些微的了解。完全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多听到大家的分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多谢梧桐兄鼓励,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沈香太客气了,我觉得每个人,他们的信仰虽然不同,但是都在自己的修行之路上默默前行,其实是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的。祝周末愉快!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智人几万年前走出非洲有宗教信仰吗? 有,叫萨满教。

怎么知道呀? 经过几百年各国学者的研究,萨满教也跟随着人类迁移的脚步,遍及北亚、中亚、北欧、东亚,甚至远达美洲。东北的“跳大神”便是萨满信仰的一种仪式。

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底层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它传入西藏取代称为苯教的本土宗教。佛教传入西藏后被称藏传佛教。

苯教,又称钵本教、本教,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由原始的萨满信仰演化而来,被称为高原上最古老的宗教。其教义和典籍艰深难懂,故普罗大众多不为所知。

大陆人群烧香拜佛就是萨满教融入佛教的例证。

商朝的鬼神信仰反映了萨满教。

商王本身是巫师(信仰萨满教),甲骨文大量记载的卜卦,就是萨满教的例子。

周朝演化出易经(周易),直到现在的生辰八字算命等等。
蓝山飞狐 回复 悄悄话 只以一次辩论就订胜负,有点偶然性太大。而且这次胜负也只是法师之间的胜负,并不代表背后法的胜负。
蓝山飞狐 回复 悄悄话 只以一次辩论就订胜负,有点偶然性太大。而且这次胜负也只是法师之间的胜负,并不代表背后法的胜负。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平等兄的分享,使我想起读书时一碰到这些宗派时就头疼。记得老师还带我们去寒山寺看,文革被迫还俗后又刚回寺的性空法师接待我们。法师97岁时圆寂,被尊为一代高僧。
石油附中啊 回复 悄悄话 大和尚摩诃衍对禅宗的见地,并不如博主还有跟帖的几位。这位和尚却是“传法多年”的一时之人物 。。。 他的弟子也就更是可想而知。

读历史总是让人感慨万千。就此已经够了极乐,何必修行。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深奥!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平老师厉害!你阐述的渐修到顿悟的辩证关系,马上联想到从量变到质变,触类旁通一下豁然开朗了:)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看得有些稀里糊涂。平兄涉猎太广了,有点跟不上节奏的赶脚(^-^)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我这方面的知识几乎空白。平等知识渊博,学习了。祝春日安好!
亦缘 回复 悄悄话 太深奥了,我读了一半跳到了末尾。
平等兄真博学精深啊!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平兄了不起,出手就是重量级,受教。好几十年前去北京参观宗教壁画有这个章节,很稀奇。跟平兄学习了。周末愉快!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跟着平等性学习佛学知识,“ 渐修和顿悟是佛家修行的两个重要法门,渐修是基础,顿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层层超越”,认同这句话!赞平等性好文!谢谢分享!周五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阿留兄说得非常好!“出世一尘不染,怕是得不到真清净呢。”,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们修行讲究的是智识双运,意思就是说入世和出世本是一体两面,是不可分离的。修行,就是在世俗中修胜义,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局限,体会空性不一不二的境界。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哈哈哈,老姐真是捧场。其实呢,这个难度,和选个化妆品差不多,都是看是不是合自己的意 :)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很赞同平兄的看法和态度!关于密宗我完全不懂,只是听说一个意思是只有辗转于各种欲望之后,才会最终真正开悟解脱,可能不大准确甚至不对,但我觉得这个讲得非常实在、准确。没经过辗转反复,很难悟出道理,不光宗教,做学问做人也是一样。出世一尘不染,怕是得不到真清净呢。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语道透,看得真明白!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密宗又超过了咱的悟性,想必是个很烧脑的境界,留给老弟你自己享受,我赞一把就走:)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哈哈哈,晓青姐谬赞。俺一个秃头大喇嘛,没啥学问,就是有兴趣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丹哥太客气了,很高兴您喜欢!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多谢丹哥的分享!关于三转法轮,佛家不同的宗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不过有一点大家有共识,那就是这三次转法轮的见地,是越来越深刻,而且也越来越接近第一义。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哈哈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懂的东西,互相学习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阿留兄讲得很有道理。这个问题呢,见仁见智。有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南传佛教偏于自度,而大乘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人。这个度人,从好的方面讲,是救人于苦海,从坏的方面讲,就是有功利心。这和基督教传教士的虔诚传教非常类似。我自己对度人不是太热衷,我信的空性不一不二,尊重的是因果,不情愿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别人。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这得多大学问才能写这些,太佩服了。看得晕头转向。学习了!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平等兄给出的资料甚是宝贵,这次辩论的资料,收藏了,谢谢!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释迦牟尼一生一共三转法轮,第一次产生小乘佛教,教人做人,劝人断恶行善。
第二次产生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如何在新游记中观世音在长安劝玄奘取经时,把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讲的很清楚,大乘在中国有六个主要流派,《心经》和《金刚经》是其灵魂。其中禅宗是中国自己人自己创建的。
第三次产生密宗佛教,藏传佛教属于密宗范畴。是佛陀圆寂前传的密法。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不太懂,跟着平等兄学习!:)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佛家不是讲十万八千法门,本来各派不应相互指责。其实历史上这些修行理念之争,后面还是有世俗的利益在里面,也有胜负心在里面,早已不纯,也早已脱离了佛陀的本意。密宗的大师根本就不接招,那才是佛门弟子修行的层次到了;一接招,不论输赢,就已经短了。个见哈,问候平兄。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