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莲耦园夏友明

荷莲耦园夏友明,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仓子埠龙王墩人,曾任教位于四川省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旅居温哥华。
正文

父亲的家(五)

(2020-06-21 19:49:15) 下一个

接前文

 

纪实小说连载 :往日的亲情——父亲的家 

 

 

父亲母亲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卑微。可是在父母的心中,父母亲是富足的,在伢们的心中,父母亲是崇高的。父母亲教导子女们相互关爱,盼望着每个人都顺顺利利,可是却从来没有教育孩子们要怎样孝敬父母,从来不向子女们索求什么。

 

 

2006年那年,也是母亲在世的最后一年,母亲想自己的细儿子,想得很厉害,以至于每次听到空中飞机的声音,都要问家人是不是友明坐飞机回来了。以前每次打电话,哥哥嫂嫂们考虑到我一个人远在他乡,孤苦伶仃,其实也不容易,不比大家在一起,没事的时候大家拉拉家常,有事的时候大家可以相互帮帮。所以电话中告诉我的都是父亲母亲都很好,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甚至于碰到侄儿侄女接电话,他们也都会说爹(普通话的爷爷)身体很好,叫我放心。

 

不过那一次大哥实在忍不住,在电话中告诉了我实情。当我见到母亲的时候,母亲真的老了,和从前头脑明白,做事利落的样子,完全是判若两人,心一下又酸又痛,觉得从一开始就亏欠老人家太多太多。想到古人的“父母在,不远行”,说的是男儿尽孝道的基本原则,可是我不但远行了,而且越行越远。又想到农村的习惯,往往是兄长们分家另立门户后,父母亲一般跟着细儿一起的。可是我们家却是我远走他乡,照顾父母亲的责任完全落在了两个哥哥的身上,不禁又是自责又是羞愧。

 

母亲见到了我,问长又问短,同一个问题,隔着几分钟又要重复问一次,看得出人也是无比的开心。如果要问母亲这辈子对我要求什么的话,大概在老人临终前,让自己的孩子回来看看她,便是她唯一的要求了。而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母亲让我回来看看她,不如说是她就是想让我回来,就是想让她好看到自己的细伢们确确实实是好好的。即使是要离开,也要完完全全地放下心来,才可以安安心心地离去。

 

父母亲就是这样心里想的全都是细伢们,从来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四人帮”垮台之后,党中央拨乱反正,父亲恢复了党籍,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平反,更重要的是父母亲盼望的细伢们的温饱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各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哥一家搬到了仓埠镇,细哥一家搬到了周铺街,姐一家过得也还算好,对于像我父母亲这些经历了政治动荡,又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一代来说,真的是太满足了。

 

父亲母亲真的没有要求细伢们什么,也没有教导子女们要孝顺什么。可是父母亲的细伢们,虽然都不富有,又都还要为生活奔波,但心里却都装着自己的父亲母亲。

 

母亲去世以后,原本父亲住在大哥家的,可是大哥不幸被一场车祸夺走了生命,细哥担心父亲生活在原来的环境中伤心难过,就主动把父亲接到周铺的家中。只是细哥还在我的同学的单位上班,好在父亲虽然九十多岁了,都还行动自如,都还能自己打理一切。不过细哥细嫂周末都一定会买些菜回来的,陪陪老人家。大嫂也时常要接父亲去住几天,虽然父亲总是推托不去,最后还是被自己的长孙拉到车上,到仓埠去吃个饭。最差的是我,只能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可惜我又不会说些亲昵的话,不过一声问候,感觉父亲总是开心不已。

 

如今父亲已是九十四岁的高龄了,父亲的家也更大了,父母亲的重孙辈都已经一大串,最长的都参加了工作,父亲还能一一叫出名字来。在父亲看来,一大家人依然和和睦睦,正是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也难怪微笑总是挂在父亲的脸上。

 

母亲生前的全部就是要维护这个家,记得分家的时候,母亲是多么的不情愿,多么的舍不得,后来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们虽然不吃一口锅里的饭,但依然是彼此关心,相互关照,心里才踏实下来。如今父母亲的孙子辈们又继续传承了这样的模式,从我列席他(她)们的微信群中,看到他们之间的亲密,看到他们对待他们父母和祖父亲的孝心。一个关于亲情这样简单的故事,又一代代这样自然而然地重复着。

 

父亲的家平凡又普通,父亲母亲的一辈子普通又平凡。没有土豪大亨们的气派,没有权贵官僚们的荣耀。但是,和天下所有慈祥善良的父母亲一样,父母亲用心力营造的家里的那份温馨和亲情,其实就是一份最珍贵的财富,父母亲言传身教,努力传递的那份爱心和真诚,其实就是人生最强大的权柄。 

 

后记

 

"伟人"的传记,不乏有名气的作家"拍马"。"名人"的传记,不缺有名气的作家"吹牛"。普通的老百姓的啊,平凡又朴质,简单又真实,可是又有谁真正在意呢?!

 

 

一直考虑要写这篇自传体的杂文,多少次的畏难情绪,多少次的努力和坚持,断断续续的总算完成了。普通老百姓的自传,只有靠我们老百姓自己写!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为我年迈的父亲而作的,为我去世的母亲而作的,为父亲的所有家人和亲友而作的,也是为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作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推翻了黑暗的旧时代,建立了新社会,又走上了经济社会和物质社会。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不断追求名利和成功已是现代社会的共识,可是请不要让亲情与我们渐行渐远。因为在生活中,亲情曾经激起的那朵无名的小浪花,虽然永远也不可能重复,却总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注定是人生从今往后的一个梦想、一个奢望,一个寄托......

 

市请阅公众号版

https://mp.weixin.qq.com/s/5UoinnH759C_jec592eDiQ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