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当归苦参丸与三妙丸

(2024-05-22 05:50:56) 下一个
夏天湿热较多,皮肤病也较多,特别是对湿热体质的人,内湿外湿两湿夹击,各种皮肤病就来了。出现了又红又热的皮疹,当归苦参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归苦参丸由:当归,苦参, 两味药组成。
 
具有凉血,祛湿的功效。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对血燥湿热引起的湿疹、荨麻疹、毛囊炎等皮肤疾病可取得良好效果。
 
夏天所有热气都要往外走,天气往外面发,又湿又热;身体里的燥热也要往外发,藏匿在身体里的湿浊、积滞泛到皮肤肢节,郁积在皮下,容易发为湿疹、荨麻疹等等。
 
苦参,名列四大苦药之一,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苦参比黄连还要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苦参有多苦。
 
皮肤病看似是皮毛小疾,但有诸于内,必形于外,身体表面的疾病都要寻到五脏六腑,才是治本。
 
当归还有第二个作用养血活血。很多朋友有时候感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很痒,用手挠的时候,发现长了红疙瘩,这种痒的感觉是有风动的表现。中医讲,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许多年纪大的老人,一到晚上感觉皮肤瘙痒难耐,是阴虚血燥的缘故,燥的是血,血亏了,好比树老将枯一样。血燥的人,湿邪也更容易找到漏洞,乘虚而入。
 
当归是补血良药,还能活血,可以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当归苦参丸是治疗湿热引起的皮肤热毒症,有立竿见影之效。
 
苦参,苦寒,苦能燥湿,寒能除热,《本草备要》中说,苦燥湿,寒胜热。湿热去则血气平和,而五脏自安。苦参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震亨曰∶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 ,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时珍曰∶子午乃少阴 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
 
《黄帝内经》里讲,浊阴不降容易出现各种疾患。浊阴是人体内的垃圾,包括两大类,一个是湿热,一个是积滞,积滞是常说的积食,现在的皮肤病好多都是营养过剩,局部郁积引起的。
 
脾胃不好,饮食没有节制,大吃大喝,身懒不爱运动,增加脾胃的负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在肠胃里沤的久了就会化热。
 
苦参能降小肠之积浊,下面浊物排出去,上面的火热很快就熄灭下去,这叫釜底抽薪。皮肤病一定要把胃肠养好,否则很难好的彻底。
 
苦入心,《内经》说,诸疮痛痒都属于心。苦参清心火,把心经的邪热通过小肠往下泻,就会痒痛自消。现代研究发现,苦参治疗心律失常,效果非常好。
 
名字中带有参的,都有补益的作用,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西洋参可以补气养阴,红参可以补气温阳,苦参的“补”有所不同,实质上是“以清为补”,通过清理身体内的垃圾来达到体健的目的,这叫推陈出新。
 
苦参苦寒太过,药性峻烈,单用是不行的,会损伤身体的正气,加当归来牵制它。当归甘温,甘能补中,温能散寒,二药一寒一热,一泻一补,一祛邪一扶正,相得益彰。
→→→→→→→→→→→→

同为祛湿剂

二妙丸、三妙丸和四妙丸同属祛湿剂,皆可清热燥湿。

不同点

1、组方不同

●二妙丸来源于金元时期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的二妙散,方中仅有炒黄柏、炒苍术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味简单却配伍精妙,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三妙丸是在二妙丸的基础上加牛膝。
●四妙丸是在三妙丸的基础上加薏苡仁。
2、用法用量不同

二妙丸为水丸剂,每60粒重3克,每次6~9克,每日2次。
三妙丸是水丸剂,每50粒重3克,每次6~9克,每日2~3次。
四妙丸也是水泛丸,每15粒重1克,每次6克,每日2次。
3、功效差异

二妙丸以黄柏为君药,取其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善袪下焦之湿热;脾虚宜生湿,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两药相合,标本兼顾,使湿热同除。二妙丸可治疗下焦湿热引起的多种病症,如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小便赤短,或带下色黄,舌苔黄腻。现代医学认为其具有解热、抑菌、镇惊、解除胃肠痉挛等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下注患者。
二妙丸加川牛膝即为 三妙丸,功效与二妙丸相同。但牛膝可引药下行,能祛风湿、补肝肾,故三妙丸侧重于湿热下注引起的两脚麻木或肿痛,痿软无力。
四妙丸在 三妙丸的基础上又加薏苡仁,薏苡仁入阳明经,善于清热祛湿而利筋络,故治疗湿热下注的两足麻痿肿痛效果更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